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碘升华、研磨固体、海水晒盐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均为物理变化,A、C、D错误;铜生锈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B正确;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答案】B
【解析】食用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A错误;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类,B正确;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C错误;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D错误;故选B。 【考点】碱的定义。 3.【答案】C
【解析】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①错误;胶头滴管使用时应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接触试管内壁,②错误;取用块状固体时试管横持,用镊子将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再直立试管使其滑入试管底,③正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应长导管进入,短导管排出空气,④正确;故选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4.【答案】A
【解析】缺铁易患贫血;故选A。 【考点】营养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5.【答案】B
【解析】H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错误;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B正确;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C错误;FeCl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错误;故选B。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6.【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气体的扩散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扩散速率越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则扩散速率最小;故选C。
1 / 9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7.【答案】B
【解析】金的元素符号为Au。 【考点】元素符号的书写。 8.【答案】A
A符合题意;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可以减【解析】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少污染,B不符合题意;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污染,C不符合题意;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污染,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9.【答案】A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A。 【考点】复分解反应。 10.【答案】C
【解析】牛奶和苹果汁pH都小于7,都呈酸性,A正确;苏打水和鸡蛋清pH都大于7,都呈碱性,B正确;牛奶的pH大于苹果汁的pH,所以牛奶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弱,C错误;苏打水的pH大于鸡蛋清的pH,所以苏打水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D正确;故选C。 【考点】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 11.【答案】C
A错误;【解析】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碳酸钠等,属于无机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天然纤维、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B错误;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C正确;加肥皂水观察泡沫多少可鉴别硬水,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可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D错误;故选C。 【考点】白色污染、硬水软水、有机物的定义等知识。 12.【答案】D
【解析】碘原子的中子数为127-53=74,A错误;碘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错误;1个碘分子中含有2个碘原子,故1个碘分子含有106个电子,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D正确;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信息。 13.【答案】A
【解析】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着火点是一种属性,一般不能降低,A错误;加油站、油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分子,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要严禁烟火,B正确;可燃性气体
2 / 9
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C正确;可燃物燃烧要同时满足接触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缺少条件则不能燃烧,所以隔绝空气为灭火的原理之一,D正确;故选A。 【考点】燃烧和灭火。 14.【答案】D
【解析】该示意图中反应物为两种分子,生成物为一种分子,所以共有三种分子,A错误;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而该示意图中生成物的每个分子中只有2个原子,所以不可能是水分子,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C错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只是重新组合,D正确;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 15.【答案】D
【解析】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减少水污染且增加作物产量,A正确;氢氧化铝可以中和胃酸中过量的盐酸,治疗胃酸过多症,B正确;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不能混用,C正确;用于焙制糕点的盐为碳酸氢钠,D错误;故选D。
【考点】中和反应的应用,铵根离子的性质及盐的用途。 16.【答案】C
【解析】甲醛有毒,且能破坏蛋白质,所以不能用于浸泡食品,A错误;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共4种元素组成,糖类不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葡萄糖,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食物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C正确;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D错误;故选C。
【考点】食品与人体健康,六大营养素等知识。 17.【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为化合物,A错误;木炭为单质且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B错误;氢气为单质且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C错误;氧气是单质,具有氧化性,不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D正确;故选D。 【考点】还原性物质及单质的判别。 18.【答案】D
【解析】“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正确;“刃”所需金属应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故剂钢应为铁的合金,B正确;“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说明脂水具有可燃性,C正确;由实验现象可知脂水属于石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属于萃取,D错误;故选D。
【考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19.【答案】B
3 / 9
【解析】要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以使得结果准确,A错误;蒸馏时为防止爆沸,要加入几粒沸石,B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要先挤压胶头再伸入试剂瓶中吸液,以防止空气挤入液体中导致试剂的污染与C错误;D错误;变质,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B。 【考点】pH的测定,蒸馏及浓硫酸的稀释。 20.【答案】A 【解析】由硫酸钠和硫酸钾的化学式可知,无论两种物质以何比例混合,其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都是(32×1):(16×4)=1:2,因混合物中钠和钾元素质量分数为a%+b%,则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1-(a%b%](a%+b%),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二、填空题 21.【答案】(1)Al3 (2)NaHCO3 (3)SO3 2(21a%b%);故选A。 33【解析】(1)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Al3+ (2)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3)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 【考点】化学用语。 22.【答案】(1)K2O (2)AD (3)1 【解析】(1)B为氧元素,D为钾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₂O。 (2)A为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为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为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D为钾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AD。 (3)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x=19-2-8-8=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微粒结构示意图。 23.【答案】(1)t2℃ (2)不饱和 (3)20 【解析】(1)当温度为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图中a点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方,则a点对应的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当温度为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设变成饱和溶液加入甲固体质量为x,则 4 / 9
100g20%x50g=,x20g。 100g+x100g50g【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4.【答案】(1)蓝 (2)蓝色的铜离子转化成沉淀,而钠离子无色 (3)2NaOH+CuSO4Na2SO4+Cu(OH)2 【解析】(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无色的硫酸钠溶液。 (2)铜离子为蓝色,而钠离子为无色,该反应中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沉淀后使溶液蓝色消失。 (3)硫酸铜与叙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考点】反应现象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5.【答案】(1)铁 (2)Zn+H2SO4ZnSO4+H2 【解析】(1)铁的活动性比锌的弱,相同状态、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时速率慢,且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硫酸反应时,最终铁产生氢气质量多,由图示可知,M在反应过程中比N慢且生成氢气的质量多,所以M代表铁。 (2)锌和铁与硫酸反应时,锌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 26.【答案】(1)MnO2+SO2MnSO4 AC (2)铁架台 (3)Na2SO4 (4)控制温度低于100℃ 【解析】(1)反应①为化合反应,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是二氧化硫与二氧化锰化合生成MnSO4,反应方程式为MnO2+SO2MnSO4,根据复分解反应产物中要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判断,稀硫酸与盐 5 / 9
酸不能与MnSO4发生反应,而氯化钡和碳酸钠都能与MnSO4反应产生沉淀。 (2)操作a为过滤,所用仪器除烧杯、玻璃棒、漏斗等玻璃仪器外还要用到铁架台。 (3)因MnCO3要经过过滤与硫酸钠分离,所以表面会附着硫酸钠,要经过洗涤将其除去。 (4)因MnCO3在100℃时开始分解,所以烘干时要控制温度低于100℃。 【考点】物质的制取。 27.【答案】(1)臭氧、甲烷等
(2)在某些食品中强化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既能提高食品中营养素的价值,又能增强机体对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改善人类营养状况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
【解析】(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臭氧、甲烷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2)因为在某些食品中强化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既能提高食品中营养素的价值,又能增强机体对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改善人类营养状况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所以人类要生产营养强化食品。 【考点】温室效应和食品与健康知识。 28.【答案】(1)4HCl+O22Cl2+2H2O
置换 (2)盐 (3)NaClO (4)不属于 【解析】(1)由图示可知HCl与O2反应生成氯气和X,而X也为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产物,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X为水,则HCl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1+O22Cl2+2H2O,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 (2)Ca(ClO)2属于盐类物质。 (3)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已知信息中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知次氯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 (4)石灰乳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 【考点】物质的制取与转化。 29.【答案】(1)集气瓶 水槽 (2)② 6 / 9
(3)AD (4)不是 (5)能 【解析】(1)a、b两种仪器名称分别为集气瓶和水槽。 (2)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加入药品,故②正确。 (3)制取氨气的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要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AD。 (4)碳酸钙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但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碍反应持续进行,所以不宜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5)图B为固体与液体反应制气体的装置,制取氢气的反应物为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可用该装置制取氢气。 【考点】气体的制取。 30.【答案】(1)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 HCl+NaOHNaCl+H2O (2)有白色沉淀生成 (3)【做出猜想】Na2CO3和NaOH 【实验结论】CO2 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则说明溶质中一定有碳酸钠 0.8 1.06 0 【拓展提升】取滤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钙或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二正确。 【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要借助酚酞颜色的变化证明二者发生反应,该反应方程式为HC1+NaOH=NaCl+H2O。 (2)B实验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3)【做出猜想】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刚好完全反应,则试管中溶质只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结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则说明溶质中一定有碳酸钠,由此可证明猜想二正确,则猜想一和猜想三错误;由图示可知,反应结束后产生二氧化碳为0.44 g,设碳酸钠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溶液质量为y, 7 / 9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x7.3%y737.3%y= 440.44g0.44g 106x440.44g解得x=1.06 g,y=10 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溶液质量为20 g-10 g=10 g, 设氢氧化钠质量为z, HCl +NaOH=NaCl+H2O36.5 4010g7.3% z36.510g7.3%40z 解得x=0.8 g,则10 g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8 g,碳酸钠的质量为1.06 g,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则不含氢氧化钙。【拓展提升】碳酸钠还能与氯化钙、氢氧化钙等溶液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氢氧化钠则不反应,所以也可以向废液中加入氯化钙或氢氧化钙等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正确。 【考点】物质性质的探究。 31.【答案】(1)136 (2)C5H4N4O 5+1×4+14×4+16=136。 【解析】(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C5H4N4O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144100,C16H16N2O2S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61428.9%,故C5H4N4O中氮元素质量分数较大。 1216+116+142+163+321【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32.【答案】(1)8 (2)解:样品中Mg3N2的质量为5.0 g-1.0 g=4.0 g,则氮化镁样品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4.0g100。答:氮化镁样品中的Mg3N2的质量分数为80。 5.0g(3)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8HCl1003MgCl2+2NH4Cl 2854 g x 8 / 9
1004 g285xx11.4 g 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11.4g100100g+5g-1g答:所得溶液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10.96%。 【解析】(1)该反应方程式为Mg3N2+8HCI3MgC12+2NH4Cl,所以HCI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8。 (2)因氮化镁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加入足量盐酸后剩余固体质量即为样品中杂质质量,则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5.0g1.0g100%80%。 5.0g(3)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8HCl1003MgCl2+2NH4Cl 285 4 g x1004 g285xx11.4 g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11.4g100100g+5g-1g答:所得溶液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10.96%。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物质含量的计算。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