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来源:九壹网
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项目 角度 环境承载力 主要从自然资源(淡水,土地等)承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强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 大 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制约 人口合理容量 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水平角度来确定的最大人口规模 较好的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不仅反应了人口与经济体系的协调发展,并且表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小 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存和发展 人口数量 因素 1.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

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

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现代人口的迁移特点

现代人口迁移模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联系 i 高素质人才 欧洲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流向和平的国家、达国家 达国家,贫穷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流向富裕的石油输要的国家 出国,人口稠密的国家流向人口疏密的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 给迁入国的政治、和经济上蒙受双重经济和社会带来许损失 多的问题 外国廉价劳动力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i

时期 19世纪以前 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流向 欧洲→美州 非州→美洲 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厂区西亚 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转向外籍工人增多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古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 1) 深受统治者及其大批歉意 行政力量的束缚 2) 农业经济脆弱 3) 战争频繁 4) 自然灾害多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新中国成立大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和工厂区 1) 城乡和地区之间迁移流量增大,流向巨大的收入差距 发生明显的变化 2) 农村中存在大量的劳动力 3) 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文化=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中国文化与人口: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

人口金字塔

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

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前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统计图的类型

柱状图 曲线图 三角形统计图 每一个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为100% 逆右顺左: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作平行于底边向右的平行线 扇形图 饼形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