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来源:九壹网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于水 B.开采可燃冰 C.生石灰变质 D.金属拉成丝

2.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 A.大理石 B.苛性钠 C.石油 D.18𝐾黄金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检查气密性 C.

吸取液体

滴加液体

4.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小麦粉 B.白砂糖 C.植物油 D.鲜鸡蛋

5.下列含氯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𝐾𝐶𝑙𝑂3 B.𝑁𝑎𝐶𝑙 C.𝐶𝑎(𝐶𝑙𝑂)2 D.𝐻𝐶𝑙𝑂4

6.下列物质呈酸性的是( ) A.柠檬水 B.肥皂水 C.石灰水 D.浓氨水

7.近年来,株洲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存放的问题.下列垃圾中不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破铜烂铁 B.废旧电池 C.变质药品 D.废荧光灯管

8.臭氧(𝑂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𝑘𝑚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⑤单质( )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⑤

9.下列元素中,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的是( ) A.𝐼 B.𝐹𝑒 C.𝐶𝑎 D.𝑍𝑛

1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

.

熄灭酒精灯

D.

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𝑁𝑎𝑂𝐻 B.𝑁𝑎𝐻𝐶𝑂3 C.𝐻2𝑆𝑂4 D.𝐾2𝑆𝑂4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𝑁𝑎+2𝐻2𝑂=2𝑁𝑎𝑂𝐻+𝐻2↑ B.𝐹𝑒2(𝑆𝑂4)3+𝐹𝑒=3𝐹𝑒𝑆𝑂4

C.𝐶𝑎𝐶𝑂3======高温𝐶𝑎𝑂+𝐶𝑂2↑

D.2𝑁𝑎𝐶𝑙+2𝐻2𝑂======电解2𝑁𝑎𝑂𝐻+𝐶𝑙2↑+𝐻2↑

12.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组成

C.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物分子

D.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纤维、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当人体缺乏维生素𝐶时,会引起坏血病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增施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利措施,长期施用对土壤都没有不良影响 C.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依据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5.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𝑁𝐻4)2𝑆𝑂4、𝑁𝐻4𝐶𝑙、𝐾2𝑆𝑂4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 A.𝐴𝑔𝑁𝑂3溶液 B.𝐵𝑎(𝑂𝐻)2溶液 C.𝑁𝑎𝑂𝐻溶液 D.盐酸

1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𝑝𝐻计(测𝑝𝐻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𝑝𝐻,其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对测定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17:05 17:10 17:15 17:20 17:25 17:30 17:35 测定时刻 𝑝𝐻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A.在测定期间,该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B.该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C.若在17:40测定,𝑝𝐻一定小于4.85

D.𝑝𝐻=4.95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

17.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0.9%的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75%的医用酒精

18.除去氯化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钾,最合理的方法是( ) A.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加热 C.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热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 操作 目的 𝐴 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𝐵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是要有氧气 𝐶 将红热的木炭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 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𝐷 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证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A.𝐴 B.𝐵 C.𝐶 D.𝐷

20.用1000𝑡含有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7%的生铁的质量约是( ) A.560𝑡 B.571𝑡 C.577𝑡 D.583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𝑛个甲烷分子________;

(2)5个锌离子________

(3)醋酸的化学式________;

(4)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

22.如图1为溴原子(𝐵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𝐴、𝐵、𝐶、𝐷、𝐸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_(注意:不能填代数式);图2中𝐸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𝐷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23.如图为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𝑡1∘𝐶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

(2)要将𝑡2∘𝐶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________等.

(3)𝑡2∘𝐶时,在盛有120𝑔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80𝑔甲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组成是“一硫(硫粉)二硝石,即𝐾𝑁𝑂3固体)三碳(木炭粉)”.点燃黑火药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𝐾2𝑆)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与一种无毒的氧化物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由于________(填化学式)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2)请写出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5.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化学式𝐴𝑠4𝑆4,化学名称为四硫化四砷)泡制的白酒或黄酒称为雄黄酒,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也是我国古代人们在夏季除害灭病的主要消毒药剂:雄黄(化学式𝐴𝑠4𝑆4),可用作颜料、还原剂和药物等;砒霜(化学式𝐴𝑠2𝑂3)是一种剧毒物质,由于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混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当银与砒霜中所含的硫接触时,就可发生化学反应,使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 (1)雄黄和雌黄两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砒霜(化学式𝐴𝑠2𝑂3)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3)硫化银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6.现有𝐴、𝐵、𝐶、𝐷、𝐸、𝐹、𝐺、𝐻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其中𝐴和𝐷的组成元素相同,𝐵为黑色粉末,𝐶是单质,𝐻是蓝色沉淀,𝐸、

𝐹的溶液均成碱性且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𝐸和𝐻的化学式:𝐸________、𝐻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如果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与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也都看作是复分解反应,则图示6个转化关系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 三、简答题(共10分)

27.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

(2)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了二氧化碳?

28.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多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铵和碳酸氢铵等,其中硝酸铵的生产原理是利用安翠华氧化得到的硝酸,再跟氨反应生产硝酸铵,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①上述流程图中𝐴、𝐵、𝐶均为气体,其中𝐴、𝐵为单质且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𝐶为含有𝐴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催化剂.②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𝑁𝑎+2𝐻2𝑂=2𝑁𝑎𝑂𝐻+𝐻2↑,反应前后,𝑁𝑎元素、𝐻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𝐴、𝐶两种物质的化学式:𝐴为________;𝐶为________.

(2)𝑁𝐻3和𝑂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上述流程图的5个反应中有__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8分)

29.已知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接触可以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装置如图所示).

.

(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用锌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制得的氢气中往往含有𝐻𝐶𝑙气体,若将制得的气体通过盛有𝑁𝑎𝑂𝐻溶液的洗气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气.

(3)点燃氢气之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某些盐溶液可使制取𝐻2的速率加快,如________溶液.

(5)图示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药品可换)用来制取𝐶𝑂2气体.

30.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了过氧化钠(𝑁𝑎2𝑂2)与二氧化硫(𝑆𝑂2)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过程如下:【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𝑆𝑂2+2𝑁𝑎2𝑂2=2𝑁𝑎2𝑆𝑂3+𝑂2,2𝑁𝑎2𝑆𝑂3+𝑂2=2𝑁𝑎2𝑆𝑂4;𝑆𝑂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提出猜想】猜想1:固体成分为𝑁𝑎2𝑆𝑂3 猜想2:固体成分为

𝑁𝑎2𝑆𝑂4 猜想3:________【实验探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𝐴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反应发生(产生足量的𝑆𝑂2)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𝑎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前称得𝑁𝑎2𝑂2固体的质量为78𝑔,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的质量为134𝑔.【实验结论】

(1)𝐴是制取𝑆𝑂2气体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验室制取𝐶𝑂2的化学方程式类似,请写出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由题中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推测猜想2是错误的.

(3)装置𝐵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𝐷的作用是________.

(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计算出𝑁𝑎2𝑆𝑂3的质量为________𝑔,𝑁𝑎2𝑆𝑂4的质量为________𝑔.【总结提升】(1)若实验前称得𝑁𝑎2𝑂2固体的质量为𝑚1𝑔,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质量为𝑚2𝑔,则𝑚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用含𝑚1的关系式表示)(2)请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定性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________

五、计算题(共10分)

31.若1个𝐴原子的质量为𝑎𝑘𝑔,1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𝑏𝑘𝑔.请计算:

(1)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1个碳1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2.我国在2017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华雪与同学们积极参加了这一主题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𝑁𝑎𝑂𝐻.为了测定污水中𝑁𝑎𝑂𝐻的含量,他们首先把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1.84𝑔/𝑐𝑚3)的浓硫酸20𝑔,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然后取80𝑔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𝑔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请计算:

(1)把20𝑔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𝑔.

(2)污水中所含𝑁𝑎𝑂𝐻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取80𝑔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则此时应逐滴加入10%的硫酸________克才能使碳酸钠恰好完全变成硫酸钠. 答案

1.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𝐴、蔗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𝐵、开采可燃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𝐶、生石灰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𝐷、金属拉成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𝐶.

2. 【答案】A

【解析】根据盐的组成进行分析,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𝐴、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由金属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正确;𝐵、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属于碱,故错误;𝐶、石油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𝐷、18𝐾黄金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𝐴. 3. 【答案】B

【解析】𝐴、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𝐵、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𝐶、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𝐷、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滴管使用时要悬空竖直,不能伸入试管内.

【解答】解:𝐴、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𝐵、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𝐶、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滴管要竖直,不能倾斜、倒置,故操作正确;𝐷、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故正确;故选:𝐵 4. 【答案】D

【解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𝐴.小麦粉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𝐵.白砂糖属于糖类物质;𝐶.植物油中富含油脂;𝐷.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𝐷. 5. 【答案】D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

【解答】解:𝐴、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𝐾𝐶𝑙𝑂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𝑥,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𝑥+(−2)×3=0,则𝑥=+5价.𝐵、钠元素显+1价,设𝑁𝑎𝐶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𝑦,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𝑦=0,则𝑦=−1价.𝐶、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𝐶𝑎(𝐶𝑙𝑂)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𝑧,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𝑧+(−2)×2=0,则𝑧=+1价.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𝐻𝐶𝑙𝑂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𝑤,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𝑤+(−2)×4=0,则𝑤=+7价.故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𝐷.故选:𝐷. 6. 【答案】A

【解析】根据生活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𝐴、柠檬水中含有柠檬酸,显酸性,故选项正确.𝐵、肥皂水显碱性,故选项错误.𝐶、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𝐷、浓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一种碱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故选:𝐴. 7. 【答案】A

【解析】根据垃圾的类别以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𝐴、破铜烂铁可以回收利用,不是有害垃圾;𝐵、废旧电池中含有的汞镉离子会造成环境污染,属于有害垃圾;𝐶、变质药品属于有害垃圾;𝐷、废荧光灯管中含有的荧光粉对环境有影响,属于有害垃圾;故选𝐴. 8. 【答案】D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答】解:𝐴、臭氧不属于混合物,也不是化合物和氧化物,故选项错误;𝐵、臭氧不属于混合物,也不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𝐶、臭氧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𝐷、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故选𝐷 9. 【答案】A

【解析】𝐴、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𝐵、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𝐶、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𝐷、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𝐴、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少或过量均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𝐵、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𝐶、儿童缺钙会引起软骨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𝐷、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故选𝐴. 10. 【答案】C

【解析】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能与酸、一些碱、一些盐等发生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𝐴、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选项错误.𝐵、𝑁𝑎𝐻𝐶𝑂3与纯碱不反应,故选项错误.𝐶、𝐻2𝑆𝑂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𝐷、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𝐶. 11. 【答案】B

【解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𝐴、2𝑁𝑎+2𝐻2𝑂=2𝑁𝑎𝑂𝐻+𝐻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

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𝐵、𝐹𝑒2(𝑆𝑂4)3+𝐹𝑒=3𝐹𝑒𝑆𝑂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𝐶、

𝐶𝑎𝐶𝑂3======高温𝐶𝑎𝑂+𝐶𝑂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𝐷、2𝑁𝑎𝐶𝑙+2𝐻2𝑂======电解2𝑁𝑎𝑂𝐻+𝐶𝑙2↑+𝐻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𝐵. 12. 【答案】C

【解析】观察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种类,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𝐴、图示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单质,故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𝐴不正确;𝐵、从图示可以看出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不正确;𝐶、从图示可以看出,该示意图中甲、丁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物分子,故𝐶正确;𝐷、该题目没有提示各原子的名称,故无法求出物质的质量比,故𝐷不正确.故选𝐶.

13. 【答案】A

【解析】𝐴.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来分析;𝐵.根据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𝐶.根据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解答;𝐷.根据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𝐴.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橡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故错误;𝐵.当人体缺乏维生素𝐶时,会引起坏血病,故正确;𝐶.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所以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𝐷.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故正确.故选𝐴. 14. 【答案】C

【解析】根据能量的获取方式、化肥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以与灭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𝐴、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摩擦也能获取能量,错误;𝐵、增施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利措施,长期施用对土壤有不良影响,比如土壤板结酸化,错误;𝐶、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正确;𝐷、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依据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故选𝐶. 15. 【答案】B

【解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𝐴、𝐴𝑔𝑁𝑂3溶液与(𝑁𝐻4)2𝑆𝑂4、𝑁𝐻4𝐶𝑙、𝐾2𝑆𝑂4三种无色溶液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𝐵、𝐵𝑎(𝑂𝐻)2溶液与(𝑁𝐻4)2𝑆𝑂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水,与𝑁𝐻4𝐶𝑙反应生成氯化钡、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水,与𝐾2𝑆𝑂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𝐶、𝑁𝑎𝑂𝐻溶液与(𝑁𝐻4)2𝑆𝑂4、𝑁𝐻4𝐶𝑙反应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𝐾2𝑆𝑂4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𝐷、盐酸与(𝑁𝐻4)2𝑆𝑂4、𝑁𝐻4𝐶𝑙、𝐾2𝑆𝑂4三种无色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𝐵. 16. 【答案】D

【解析】𝐴、根据当雨水的𝑃𝐻<5.6时属于酸雨.溶液的𝑃𝐻<7时,随着溶液𝑝𝐻的减小酸性逐渐增强解答;𝐵、根据酸雨对农作物生长有害解答;𝐶、根据由表中数据分析解答;𝐷、根据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解答.

.

【解答】解:𝐴、在测定期间,𝑝𝐻逐渐减小,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错误;𝐵、酸雨对农作物生长有害,故错误;𝐶、由表中数据可知:17:30以后,𝑝𝐻值不再变化,若在17:40测定,𝑝𝐻不一定小于4.85,故错误;𝐷、上述雨水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溶解了酸性气体二氧化硫,𝑝𝐻=4.95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故正确.故选𝐷. 17. 【答案】D

【解析】根据固体溶质的一般指质量分数,液体溶质的一般指体积分数分析.

【解答】解: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固体,因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故选项错误;𝐵、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质是葡萄糖固体,因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故选项错误;𝐶、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固体,因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故选项错

误;𝐷、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酒精液体,因此用体积分数表示,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𝐷. 18. 【答案】B

【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𝐴、碳酸钾能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足量剩余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𝐵、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加热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𝐶、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硝酸钡(足量剩余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𝐷、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硫酸(足量剩余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𝐵.

19. 【答案】A,D

【解析】𝐴、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时,应该是先过滤,后蒸发;𝐵、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两种物质先后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𝐶、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时,应该将红热的木炭由上而下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𝐷、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时,一段时间后液体变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𝐴、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时,应该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从而得到氯化钠,该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𝐵、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两种物质先后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实验目的不正确;𝐶、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时,应该将红热的木炭由上而下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该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𝐷、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时,一段时间后液体变红色,证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该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故选:𝐴𝐷. 20. 【答案】C

【解析】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

【解答】解: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7%的生铁质量为𝑥.𝐹𝑒2𝑂3+3𝐶𝑂======高温2𝐹𝑒+3𝐶𝑂2160 1121000𝑡×80% 97%𝑥 1000𝑡×80%=97%𝑥𝑥≈577𝑡答案:𝐶

21. 【答案】𝑛𝐶𝐻4;5𝑍𝑛2+;𝐶𝐻3𝐶𝑂𝑂𝐻;𝐹𝑒𝐶𝑙2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与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160

112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 ;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𝑛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𝑛𝐶𝐻4;;(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锌离子可表示为:5𝑍𝑛2+;;(3)醋酸的化学式为:𝐶𝐻3𝐶𝑂𝑂𝐻;;(4)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属于盐,其化学式为:𝐹𝑒𝐶𝑙2; 22. 【答案】11,𝐶𝑙2;𝑁𝑎𝐵𝑟;𝐸

【解析】(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根据𝐸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解答;;(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的特点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3)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

【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7,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18−7=11,图2中𝐸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𝐸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𝐶𝑙2;;(2)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𝐷元素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溴化钠,;(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𝐸表示的是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答案:(1)11;𝐶𝑙2;(2)𝑁𝑎𝐵𝑟;(3)𝐸. 23. 【答案】乙; 升高温度;33.3%

【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

【解答】解:(1)𝑡1∘𝐶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乙;;(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𝑡2∘𝐶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等;;(3)𝑡2∘𝐶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𝑔,所以在盛有120𝑔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80𝑔甲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0𝑔+60𝑔×100%=33.3%. 24. 【答案】𝐾2𝑆;𝑆+2𝐾𝑁𝑂3+3𝐶======点燃𝐾2𝑆+3𝐶𝑂2↑+𝑁2↑

【解析】(1)根据反应的产物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黑火药爆炸时生成硫化钾、还有两种气体,所以产生的白烟是硫化钾固体颗粒;;(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无毒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𝑆+2𝐾𝑁𝑂3+3𝐶======点燃𝐾2𝑆+3𝐶𝑂2↑+𝑁2↑. 25. 【答案】𝐴𝑠4𝑆4; 三氧化二砷;𝐴𝑔2𝑆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雄黄(化学式𝐴𝑠4𝑆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4+32×4×100%≈30%;砒霜(化学式𝐴𝑠2𝑂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2+16×3×100%≈24.2%,可见雄黄(化

16×3

32×4

60𝑔

.

学式𝐴𝑠4𝑆4)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大;;(2)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𝐴𝑠2𝑂3读作三氧化二砷;;(3)在化合物中,银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所以硫化银的化学式为𝐴𝑔2𝑆; 26. 【答案】𝑁𝑎2𝐶𝑂3,𝐶𝑢(𝑂𝐻)2;𝐶𝑂+𝐶𝑢𝑂======高温𝐶𝑢+𝐶𝑂2; ①②

【解析】根据𝐴和𝐷的组成元素相同,𝐵为黑色粉末,𝐶是单质,可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铜和二氧化碳,因此𝐴是一氧化碳,𝐷是二氧化碳,𝐵是氧化铜,𝐶是铜;𝐻是蓝色沉淀,𝐸、𝐹的溶液均成碱性且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可知𝐻是氢氧化铜,𝐸是碳酸钠,则𝐹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

【解答】解:𝐴和𝐷的组成元素相同,𝐵为黑色粉末,𝐶是单质,可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铜和二氧化碳,因此𝐴是一氧化碳,𝐷是二氧化碳,𝐵是氧化铜,𝐶是铜;𝐻是蓝色沉淀,𝐸、𝐹的溶液均成碱性且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可知𝐻是氢氧化铜,𝐸是碳酸钠,则𝐹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1)𝐸是碳酸钠,𝐻是氢氧化铜;;(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铜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𝐶𝑂+𝐶𝑢𝑂======高温𝐶𝑢+𝐶𝑂2;;(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结合信息可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⑤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反应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27. 【答案】空气干燥.;(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解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跟空气和水同时接触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沙漠地区的空气干燥,缺少铁生锈的条件水,所以不易生锈.;(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8. 【答案】𝑁2,𝑁𝑂;4𝑁𝐻3+5𝑂2======催化剂4𝑁𝑂+6𝐻2𝑂;4

【解析】根据𝐴、𝐵、𝐶均为气体,𝐴、𝐵反应产生氨气,其中𝐴、𝐵为单质且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中𝐴为氮气,𝐵为氢气,𝐶为含有𝐴组成元素的化合物,因此𝐶为一氧化氮,然后根据信息完成相关的问题.; ;

【解答】解:(1)𝐴、𝐵、𝐶均为气体,𝐴、𝐵反应产生氨气,其中𝐴、𝐵为单质且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中𝐴为氮气,𝐵为氢气,𝐶为含有𝐴组成元素的化合物,因此𝐶为一氧化氮;;(2)氨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条件是高温、催化剂,故方程式为:

4𝑁𝐻3+5𝑂2======催化剂4𝑁𝑂+6𝐻2𝑂;;(3)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氮气和氢气的反应,氨气和氧气的反应,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都有单质的反应,因此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变;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硝酸,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只有氨气和硝酸的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4个;

29. 【答案】𝑍𝑛+𝐻2𝑆𝑂4=𝑍𝑛𝑆𝑂4+𝐻2↑; 不能; 检验氢气的纯度; 硫酸铜; 不能

【解析】(1)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以与除杂的过程来分析;;(3)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5)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收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𝑍𝑛+𝐻2𝑆𝑂4=𝑍𝑛𝑆𝑂4+

𝐻2↑;;(2)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但是氢气通过溶液中又会带出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气;;(3)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4)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接触可以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硫酸铜溶液,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铜与锌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制取𝐻2的速率加快,;(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30. 【答案】𝑁𝑎2𝑆𝑂3+𝐻2𝑆𝑂4=𝑁𝑎2𝑆𝑂4+𝐻2𝑂+𝑆𝑂2↑;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𝑎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 干燥𝑆𝑂2,防止过量二氧化硫排放在环境中和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𝐶中;126,8,13𝑚1𝑔<𝑚2<39𝑚1𝑔,将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盐酸,收集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若品红褪色,则说明含有𝑁𝑎2𝑆𝑂3;否则为硫酸钠 【解析】【提出猜想】根据反应原理进行猜想;【实验探究】(1)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2)根据硫酸钠与硫酸不反应解答;;(3)根据装置𝐴是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水蒸气,𝐴𝐵间需要加一个干燥装置,避免水蒸气的存在影响探究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的反应;;(4)根据𝑁𝑎2𝑂2固体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总结提升】(1)根据反应原理,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2)根据白色固体中含有𝑁𝑎2𝑆𝑂3,加盐酸后生成刺激性气体,利用品红褪色证明为二氧化硫解答; 【解答】解:【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𝑆𝑂2+2𝑁𝑎2𝑂2=

2𝑁𝑎2𝑆𝑂3+𝑂2,2𝑁𝑎2𝑆𝑂3+𝑂2=2𝑁𝑎2𝑆𝑂4;猜想1:固体成分为𝑁𝑎2𝑆𝑂3 猜想2:固体成分为𝑁𝑎2𝑆𝑂4 猜想3:𝑁𝑎2𝑆𝑂3和𝑁𝑎2𝑆𝑂4;【实验探究】(1)装置图分析可知装置𝐴中是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𝑁𝑎2𝑆𝑂3+𝐻2𝑆𝑂4=

𝑁𝑎2𝑆𝑂4+𝐻2𝑂+𝑆𝑂2↑;;(2)打开𝐴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反应发生(产生足量的𝑆𝑂2)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𝑎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而硫酸钠与硫酸不反应,故猜想2错误;;(3)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则浓硫酸可干燥气体,防止水参加反应,所以𝐵中浓硫酸作用为干燥𝑆𝑂2;𝐷中可防止过量二氧化硫排放在环境中和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𝐶中;;(4)设生成𝑁𝑎2𝑆𝑂3的质量为𝑥2𝑆𝑂2+2𝑁𝑎2𝑂2=2𝑁𝑎2𝑆𝑂3+𝑂2, 156 252 78𝑔 𝑥78𝑔=

156

252𝑥

21

71

𝑥=126𝑔𝑁𝑎2𝑆𝑂4的质量为134𝑔−126𝑔=

8𝑔;【总结提升】(1)设充分反应后全部为𝑁𝑎2𝑆𝑂3+的质量为𝑦,充分反应后全部为𝑁𝑎2𝑆𝑂4的质量为𝑧由2𝑆𝑂2+2𝑁𝑎2𝑂2=2𝑁𝑎2𝑆𝑂3+𝑂2,2𝑁𝑎2𝑆𝑂3+𝑂2=2𝑁𝑎2𝑆𝑂4可知:𝑁𝑎2𝑂2∼𝑁𝑎2𝑆𝑂3∼𝑁𝑎2𝑆𝑂478 126 142𝑚1 𝑔 𝑦 𝑧𝑚

7139

78

1

=𝑔

126𝑦

=

142𝑧

𝑦=13𝑚1𝑔 𝑧=

21

𝑚1𝑔则𝑚2的取值范围是𝑚1𝑔<𝑚2<

13

217139

𝑚1𝑔【总结提升】(1)(2)白色固体中含有

𝑁𝑎2𝑆𝑂3,加盐酸后生成刺激性气体,利用品红褪色证明为二氧化硫,则检验方法为将白色

固体溶于水,滴加盐酸,收集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若品红褪色,则说明含有𝑁𝑎2𝑆𝑂3,否则为硫酸钠; 31. 【答案】

12𝑎𝑏

;6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

112【解析】(1)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若1个𝐴原子的质量为𝑎𝑘𝑔,1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𝑏𝑘𝑔,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𝑏𝑘𝑔×1=

12

𝑎𝑘𝑔12𝑎𝑏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

.

子数=核外电子数,1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则1个碳1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32. 【答案】176;(2)污水中所含𝑁𝑎𝑂𝐻的质量分数是5%;;49

【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2)根据消耗的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3)根据钠元素守恒,无论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中的钠最终转化为硫酸钠中的钠,所以无论是否变质以与变质的程度如何,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不变.

【解答】解:(1)设加入的水的质量为𝑥98%×20𝑔=10%×(20𝑔+𝑥)𝑥=176𝑔;(2)10%的硫酸49𝑔所含溶质的质量为10%×49𝑔=4.9𝑔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𝑦2𝑁𝑎𝑂𝐻+𝐻2𝑆𝑂4=𝑁𝑎2𝑆𝑂4+2𝐻2𝑂80 98𝑦 4.9𝑔98=4.9𝑔𝑦=4𝑔污水中所含𝑁𝑎𝑂𝐻的质量分数为

4𝑔80𝑔

80

𝑦

×100%=5%;(3)根据钠元素守恒,无论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中的钠最终转化为硫酸

钠中的钠,所以无论是否变质以与变质的程度如何,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不变.所以取80𝑔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则此时应逐滴加入10%的硫酸49克才能使碳酸钠恰好完全变成硫酸钠.答:(1)把20𝑔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176𝑔.(2)污水中所含𝑁𝑎𝑂𝐻的质量分数是5%;(3)取80𝑔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则此时应逐滴加入10%的硫酸49克才能使碳酸钠恰好完全变成硫酸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