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

来源:九壹网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亿有多大,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那个课题,也许你会产生如此的疑问:什么缘故会有如此一节课呢?它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的确新课程第一次将“一亿有多大”引入小学数学的课堂必有它的理由。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及我的设计思路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一亿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且安排在认数和运算器教学之后,其目的是相当的明显的。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那个数太大,学生专门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经常常显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晰、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认数”和“用运算器运算”这二单元后,安排那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比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那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明白得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依照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程数学教材显现了这崭新的一课《一亿有多大》。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点。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明白得和把握差不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要紧以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如:“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摸索、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确实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进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运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运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能够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情愿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照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的。

重点:通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比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那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四,说一说我的教学理念(既我的教法和学法学法) 1、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动身,从学生熟悉的大米由少到多的感性体验引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会,无疑,这将是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起点。

2、学科知识综合化

学生的进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因而数学应表达综合的思想。我们应用“大数学观”的理念将数学与其它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数学与学校生活、自然、社会、常识、人文地理等知识有机融合,充分表达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这一人文理念。

3、学习方式多样化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看、实验、推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标准》也极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设计时极力凸显这一教学理念。

4、学习过程体验化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是一个课程目标。“学生要想把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制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心。

五,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巨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制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活动一

情境引入,进展数感

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了“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同时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要紧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如此的设计凸显生活实际,力图给学生制造一个从学生现有的生活体会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

活动二

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那个环节要紧是通过四人小组的活动估算出1亿粒大米有多重,使学生从质量的角度初步感受1亿有多大。我大致把它分成6步:第一步:老师提出问题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学生猜想)接着老师连续提出问题: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第二步:教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第三步: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运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运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能够用运算器来关心运算。第四步:学生分组运算。第五步: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第六步:明白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己去建构知识而形成“知识链”的过程。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专门大的进展。而开放化的教学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此的设计真正表达了“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那个环节中学生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三

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因为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因此,在那个环节里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各种有关1亿的问题。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供时刻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摸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数一数和排一排这两个环节1、数一数。这一环节中我是如此安排的:(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

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赶忙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刻,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刻。(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谈话:假如照如此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刻长吗?这么长的时刻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明显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纳哪个时刻单位?(年)如何样换算成多青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运算器运算出结果。提问:看了那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2、排一排。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刻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伙儿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测量长度。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2)列表进行推算。提问:照如此运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出示表格,依照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谈话:关于那个长度,大伙儿都会感受到专门长,但怎么说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能够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运算器算一算。假如学生的运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指名说说运算结果。提问:看了那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干脆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开展制造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四

联系实际,深入认识

联系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那个数有多大。课件中,从周围的数据如1亿滴水大约能够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固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21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21年中国移动 的数量差不多突破了1亿部。

设计意图: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此一些具体生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亮的表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能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如此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进展了学生的数感。

六,说预设实施成效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变换,建立了对一亿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实践,交流、合作、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一亿的明白得,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挖掘生活,对一亿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从生活动身,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本节课我教学的差不多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同意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认识,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感谢大伙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