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来源:九壹网
2017年第11期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No.11 doi:10.3969 ̄.issn.1000-7695.2017.11.027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雷兵,刘蒙蒙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通过对“东风村”“消泾村”和“青岩刘村”等我国3个典型淘宝村内26位创业家的深度访谈,采用多案 例研究的方法,就创业门槛、 “羊群效应”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农 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社会创业决策的“羊群效应”,形成“羊群效应”的关键则是电子商务 发展初期创业的低门槛特性;资金投入较低、网销知识较少、生产工艺容易掌握、经营场所不加限制等因素都在一 定程度上激励着农民主体的创业热情。因此,在政策上更应关注创业资源和领头人示范在推动农村地区创业集聚的 积极意义。 关键词:低门槛创业;羊群效应;淘宝村;创业机会 中图分类号:F724.6;F207;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7)11~0177—08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commerce Industrial Cluster in Rural Area —Based on Cases of Typical Taobao Villages LEI Bing,LIIU Mengmeng (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depth interview on 26 e—businessmen in three typical Taobao villages,i.e.,”Dongfeng ViHage”,”Xiaojing ViSage”and”Qingyan Liu Vinage”,using the method ofmultiple case stud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rrier of entry start—up,herd behavior and the formation of e—commerce industrial cluster in rural area is studied.The study found as follows:The main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of e—commerce industrial cluster in rural area is due to herd behavior in rur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ecision;The key of the formation of herd behavior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wering the barrier of entry start—up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Low capital investment,less net sales knowledge,easy—to—grasp production process,no restriction on places of busines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stimulate the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Therefore,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sitive signiicance of f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and leading demonstration in rurl areasa to promote business agglomeration in the policy. Key words:lower the barrier of entry start——up;herd behavior;Taobao village;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w 1 研究背景 硅谷优势…和128号公路区_2 的成功引起了学 者和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密切关注。集群发展起 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 现象”。自2009年淘宝村进人公众视野以来,淘宝 初主要集中在城市或邻近城市的郊区,而后在农村 地区也不断涌现。近年来,产业集群在中国农村也 很常见,其典型代表形式是淘宝村。阿里研究院 对淘宝村的定义是: “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 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生态系统为依托, 收稿日期:2016—08—24,修回日期:2016—11-21 村每年都以几何级数增长。淘宝村的数量从最初的3 个到2012年的14个,再到2014年的212个,截止 到2015年12月,淘宝村数量达到了780个 。淘 宝村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创业就业产生了重 要影响。人们在惊叹农村产业集群飞速发展的同时, 不禁对其形成机理感到好奇。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 闭、资金流动性较差,成本回收也更为困难,因此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上信用风险的群体演化机制与多维防控策略研究”(14BGL15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农 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17B630003);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专项研究项目 178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投资者往往较少关注农村发展。那么,在缺乏外部 资金和技术导人的情况下,是什么因素能在如此短 已有文献对农村产业集群形成原因进行的分 的时间内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 目前,关于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 分为两个学派:一是新经济地理学,主要代表有阮 析,更多是从传统产业集群的角度进行,并未有更 多地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45.23%,然而农村人口的平均可支配收人却不及城 建青、何雄浪、丁瑞、Huang Zuhui和Sonobe,这些 学者从劳动分工、交易费用、规模经济等方面对农 村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阮建青等 、 Huang等 和Sonobe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 资本机制尚不健全,潜在创业家为克服资本和技术 壁垒,往往会通过创业家之间的分工协作,将高资本、 高技术行业拆分成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而促进产业 集群的形成。何雄浪等 认为,交易费用和交易效 率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是促进集群演化的关键因素。 丁瑞等 认为,地理临近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基础 设施、知识溢出、规模经济等益处,降低企业经营 成本,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创业 管理理论,主要代表有郑风田、闫华飞、Feldman、 Francis,这些学者从创业家、创业活动、机会识别 与利用等视角对农村产业集群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郑风田等¨。“认为,产业集群是创业家群体的集聚 体,在产业集群形成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类型的创 业家与之相适应。闫华飞等¨¨认为,创业家通过 关系构建和模仿创业,识别并利用区域内创业机会。 Feldman等¨ 认为,创业家的偶然创新会打破区 域内原有的发展路径,成为区域内的行为榜样,吸 引潜在创业家的关注和模仿。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村产业 集群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是规模经济、劳动分工和 交易成本,这样则无法较好地解释我国中西部农村 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也对淘宝村内先出现网 商创业、后出现规模经济的现象保持沉默¨ 136。从 已有的创业管理研究来看,对于解释我国农村产业 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还不多,仅有个别学者从创业 活动、创业家、机会与风险识别等视角进行探析, 并未发现有学者从创业资源视角进行研究。然而 Banerjee等¨ 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家所拥有的知 识技术和物质资源对创业决策有明显影响,当潜在 创业家拥有的生产技术和物质资源越多时,其进行 创业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Edward等l】 J3M 的研究发现,较低的创业门槛能促进地区创业。由 于地域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 主体往往以务农或外出打工为生,并不能在创业资 源方面得到较多积累,因此,较低的创业门槛对其 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镇人口的34%。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 2014年12月,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 381元、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 892元。解决“三农问题” 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近年 来,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快速发展,不 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富裕程度,也为 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 很有必要探讨创业门槛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 成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为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 复制和推广提供建议和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低门槛创业的视角出发, 以我国3个典型淘宝村为样本,研究创业门槛与农 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尝 试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与以往传统农村 产业集群不同,在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农 民网商的创业门槛,分析其对创业家形成的影响; (2)从淘宝村创业环境出发,分析创业家在淘宝村 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3)进一步以典型淘宝村 的成长为例,分析创业门槛和创业家行为,以解释 为何该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其他临近或相似地区 却没有形成,以期能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推 广提供建议 2理论框架 2.1 低门槛创业与创业家形成 在农村产业集群中一个常见的事实是:某一行 业掌握在某一地区的少数人手中,如皮毛加工工艺 主要掌握在河南焦作孟州市桑坡村人手中;防辐射 服产业不仅集中在江苏省江阴市,且主要掌握在璜 塘人手中。对于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若套用创业 管理理论,创业家无非是利用已发现的创业机会, 通过市场获取人力、资本、技术等资源,以创造有 价值的商业活动。据统计,仅桑坡村皮毛产业年产 值就达50亿元,国外消费市场也呈逐年扩大趋势。 在这一巨大的市场面前,为何单单集聚在桑坡村? 创业管理理论认为:在市场环境下,创业家是同质 的,是不受自身资源束缚的,他们如同能动员所需 一切资源以把握创业机会的优秀企业家。然而在实 际创业活动中,创业家都是具体的,且受最低资金 门槛和技术门槛的束缚¨ ,他们在决策前往往会 考虑自身资源与创业机会的匹配程度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风险,不是因为他们发现创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而是因为创业的低门槛和低风险(相对自身所拥有 资源而言)才实现创业机会。 淘宝村作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新兴 业态,具有科技含量低、投资风险小的特点。相对 城市而言,农村地区较为封闭,社会资金和技术进 人较为困难,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民主体动员资源 的难度,由此,继续沿用创业管理理论解释农村电 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已不合时宜。事实上,许多 潜在创业家正是由于自身资源与创业需求不匹配而 创新引发群体创业家模仿的结果。由于不确定性和 风险的存在,农民主体往往以周围行为榜样作为自 己的行动参考¨ l1鹅;而与行为榜样的相似性也进 步增加了农民创业家模仿创业的信心 6_23o因此, 初创企业往往是在有行为榜样的地区发生,因为在 这样的地区,创业家可以学习创业知识、规避创业 风险,即模仿创业对一个地区的创业水平有显著影 响,也即“羊群效应”。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主要原因在于创业的低门槛性和低风险性。本文认 一止步于此¨ 跎 。当创业成本较低且有较多创业家时, 其对潜在创业家会产业更强的吸引力,也更容易形 成创业集聚ⅢJ3“。因此,本文在解释农村电子商 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时,逻辑起点不再是创业活动而 是低门槛创业。 2.2 “羊群效应”与创业集聚 创业机会的有效识别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前提和 基础。Scott等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人都能均等 地识别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其所拥有的先 前经验和个人网络有关。由于农民主体受教育水平 和工作经历的局限性,其在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经 历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劣势,也无法在识别创业机会 方面给予更多帮助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特有 的熟人网络在帮助农民创业家识别创业机会方面却 发挥着重要作用。刘杰¨5_ 研究发现,农村熟人社 会对创业家形成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个人网络通 过帮助潜在创业家识别创业机会,进而促进其转变 为实际创业家。在此基础上,蒋剑勇等 J5 通过对 中国农村地区968位农民创业家的研究发现,村落 内创业榜样越多,潜在创业家识别创业机会的可能 性就越大。 随着对社会网络研究的不断深人,部分学者认 为熟人社会是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如潘 安成等 认为,创业家利用面子、交情等方式动员 社会网络中的创业资源,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李学鑫等 认为,农村地区的熟人社会网络通过 提高潜在创业家识别创业机会和动员资源的能力, 促进创业家集聚,进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然而, 社会网络却无法解释距离东风村仅两公里的丁庄虽 存在家具网销企业却没有形成淘宝村的事实。丁庄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沙集镇,与东风村相邻,相距2 千米。根据实地调研,在丁庄同样存在家具网销企业, 然而大部分村民仍然是以外出务工为生,也有部分 村民选择在网销大户工作。丁庄在7—8年前已有 村民开始从事网商创业,目前仍然在做的网商仅有 5~6家。同时,李新春 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 实质上是创业家群体的集聚体,是个体创业家偶然 为,农村地区的“羊群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完全 的环境下,决策个体由于掌握信息的有限性而倾向 于相信拥有信息更多的主体或社会声誉更高的主体 的决策行为。这种对行为榜样的信任,正是基于农 村地区的熟人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熟人社会网络是 形成羊群效应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 本特征。然而,熟人社会并不能就空间集聚给予合 理解释。 本文认为“羊群效应”才是创业集聚的主要原因。 “羊群效应”对地区创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如下两个 方面的机制发挥作用:一是区域内创业示范效应。 闫华飞等 认为,在集聚形成初期,区域内的经 济是惰性的,一旦个别创业家的偶然创新获得商业 上的成功后,便会形成较强的外部性。二是区域内 潜在创业家的模仿与跟随。Pouder等_2 研究发现, 模仿是由超额利润引起的,在集群成长过程中,模 仿虽不是产业演化的动力因子,但却是集群实现规 模化和范围化不可获缺的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地区创业集聚的解释不 再是社会网络而是“羊群效应”,一个地区内个人 是否创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门槛和创业风 险,较低的进入门槛和创业风险为潜在创业家创业 扫清了障碍,提高了其创业积极性。 3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由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农村电子商务产业 集群为何会存在“羊群效应”以及如何推动集群形 成与发展,属于探索性研究,研究的是“how”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案例研究方法 。近年来,我国 农村地区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集聚形态——淘宝村, 由于其发展迅速,学者们对淘宝村的研究也刚刚起 步。此外,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动态 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了解低门槛创业和“羊群效应” 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的影响,简单 采用定量研究很难控制创业门槛和产业集群发展这 2个变量,且干扰因素较多,在此情况下,案例研 究就显得更为适合 。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3.2资料收集 推理,而是通过受访者的创业过程和农村电子商务 产业集群的演化轨迹来构建理论,因此,研究者应 该采用理论性抽样和选择性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 取能为本次研究提供尽可能多数据的受访者为研究 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Matthew 等 所描述的三角测量的方法,从多种数据来源 搜集数据。一是二手数据的搜集,主要包含:(1) 通过在CNKI上对创业集聚、淘宝村、产业集聚等 主要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 样本 。具体包含:(1)现场观察,研究者作为 第三方独立个体,对网商等创业主体的生产经营过 和研读;(2)门户网站和报纸上的相关材料,如新 程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2)半结构化访谈,研究 闻报道、专题采访等;(3)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淘宝 者提前预约受访者,按照Charmaz l3 提出的方法进 村研究报告。二是通过实地调查搜集一手数据。与 行访谈,并做好录音和访谈记录。访谈具体情况见 量化研究不同,质性研究并不需要建立深入的理论 表1所示。 表1 部分样本的基本信息 3.3创业家深度访谈 网商谈论的话题进行随机提问,并做好访谈记录。 本研究共采访了沙集镇东风村、义乌市青岩刘村、 阳澄湖镇消泾村3个淘宝村内23位创业家和3位村 干部。表2是对访谈内容的简要描述。 本次研究以淘宝村内的网商为主要访谈对象, 对网商的创业动机、创业活动以及创业网络的构建 过程进行深入访谈。访谈时以网商陈述为主,根据 项目 表2 部分创业家访谈内容简述 东风村创业家wY 东风村创业家HL 阳澄湖镇创业家GzQ 青岩刘村创业家YYH 企业概况(成立时间、 2007年创业,员工36人,业务为2013年创业,员工2人,业2008年创业,员工120人, 2007年创业,员工2人,业 规模、业务) 家具生产、销售 务为实木 业务为大闸蟹养殖、销售 务为化妆品、护肤品、微商 先前经验 创业动因 先前家中养猪,后转做废旧塑料加大学毕业后从事销售 工 学互联网知识,大学毕业进大学生 人IT公司。家中以养蟹为生 学习方式 与某朋友(此处隐去真实姓名,以下同此处理)是发小,见其挣到钱了,就跟他学习去做。模仿创业 模仿、非正式交流 喜欢自由;受东风村网商规养蟹收入不稳;想让互联网学校创业成绩抵学分:学长 模吸引;认为网商的发展需与卖蟹结合起来 创业示范。创业氛围浓厚 要原材料 摸索学习、总结经验 经营理念与创新行为 规避恶性竞争;家具原材料创新; 客户第一、质量第一 款式创新 向蟹农请教,摸索学习;与第三方合作 人才第一;经营、销售模式创新 线上学习、“淘宝大学”; 网商之间交流 货源可靠有特色;有责任心; 讲信誉 创业家对集群的影响 淘宝村形成的推动者;创业榜样; 完善产业链结构;提升创业示范带头效应;淘宝村形成对学校创业风气的影响,带 经验分享者 家网络的复杂性;增强淘宝的推动者;经验分享者 动更多大学生从事网商创业 村的竞争力 访谈时间 2015年7月16日 2015年7月20日 2015年7月26日 2015年8月10 13 注:笔者根据访谈内容整理。下同 4案例分析 群体在空间上的集聚体,在创业家集聚的过程中, 会产生较强的外部性,对集群内潜在创业家形成强 大的示范效应。本文在借鉴买忆媛等_3 对集群生 是什么因素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在中国各 地大量涌现?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农村产业集群在 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成长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淘宝村 的现象对于已有理论解释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时 的启示是什么?在下面的案例分析中,笔者试图对 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4.1 淘宝村网商创业的集聚过程 正如郑风田等¨0l 。。提出,产业集群是创业家 命周期划分的基础上,将淘宝村的生命周期界定为 初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并从这3个阶段分析淘 宝村内的“羊群效应”。 (1)初生期:示范带头效应。在淘宝村形成之 初,往往是个别创业家的偶然创新,如经营模式创 新、销售渠道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等,他们承担了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181 淘宝村内发起人和领先创业家的角色(见表3)。 一会的有效识别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前提,而农村地区 旦个别创业家在获得商业模式上的成功后,便会 创业机会存在的多寡以及农民主体识别创业机会的 在集群内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1]290 Laufente等 ] 能力是淘宝村能否形成的关键。农村地区“行为榜 在对西班牙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时发现,区 样”的存在对其他村民的决策有着显著影响,而与 域内是否有领先创业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 创业榜样的相似性更是激励着其他农民主体的模仿 行为 ]∞。 影响。 表3 淘宝村内领先创业家创业项目类型 村名 利稻 业家 间年 类型 业、/  传篓 业 创新项目类型年笔刨柳坝日矢型 万元  在集群形成之初,淘宝村内的经济是惰性的, 缺乏学习榜样和行为指导,个别创业家承担着最大 的创业风险,而一旦个别创业家“触网”成功后, 便会成为该地区的创业榜样;同时,个别创业家的 成功创业不仅打破了该地区原有的经济发展路径, 也为区域内潜在创业家的创业指明方向,为新产业 的发展提供可能。关于这一点,东风村的案例可以 起到一定的注解作用。“(20)06年左右,我们这 产业还是以废旧塑料回收和养殖业为主”,在SH从 事网商创业以后,2007年开始逐渐有人模仿,如网 销户WP在解释创业动因时说到: “2007年我们住 在SH家隔壁,见他做了,也跟着学”。此外,领 先创业家的成功创业往往会获得丰厚的财富收入, 而先富者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方式也必然会被周围人 所熟知。“谁家买了车子,谁家盖了新房,肯定会 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财富效应的影响下,村 民开始学习创业榜样的行为活动,寻找适合自身发 展的创业机会。据统计,2006年东风村整个废旧塑 料回收规模达1亿元之多,养殖业(养猪)规模也 有700多万元,而如此大的产业规模为何单单因为 SH网销创业成功就出现了转折?首先,废旧塑料回 收和养殖业的投人成本都较高,且主要集中在东风 村内少数人手中,大部分村民还是以外出务工为生, 在网销创业的低门槛性和创业榜样的示范带动下, 大大激励了“追求自由”的东风村村民的创业积极性。 其次,废旧塑料回收是一个高污染行业,且逐渐被 政府取缔;与网销家具相比,养殖业的投资周期长 且回报率较低。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而言,2007— 2010年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进入 门槛低、投资回报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背景下, 东风村村民开始接触互联网,通过与村内成功榜样 的学习,普通农户开始动员资源向网商转变。 (2)成长期:网络效应和溢出效应。创业机 淘宝村内基于亲缘、友缘和地缘的关系网络连 接着村落内的每家每户,生活中相对稳定的社交关 系建立了村民之间的信任 。首先,基于熟人社 会的网络关系加速了创业机会扩散。模仿创业是农 民网商创业的主要方式,也是淘宝村突破规模限制 的关键。而模仿创业的前提是创业机会的发现与识 别。由于熟人社会具有信息传递和相互信任等结构 性功能,是淘宝村内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受益于 村落内的熟人社会网络,从事网商创业可以获得显 著收益的消息得以在淘宝村内迅速传播。其次,基 于熟人社会的网络关系促进了知识溢出。模仿创业 的过程也是创业家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 溢出起着关键作用。关于这一点,东风村网商wY 在解释创业原因时说到:“我们(wY与sH)都是 从小玩到大的,老家在一起,主要是看SH挣到钱了, 后来跟他学习去做的”。“毕竟都是身边的朋友嘛, 今天我请你吃一顿,明天请你喝,后天带你玩,你 能不教我么”,东风村会计wwJ也做了类似表述。 在淘宝村形成的过程中,知识信息溢出主要通过创 业活动、衍生创业、非正式交流以及员工跨组织流 动这4种方式实现(见表4),而社会网络则是知 识溢出的重要载体。通过知识溢出,潜在创业家获 取了创业的关键知识,降低了自身的创业门槛,提 高了创业的积极性。 表4 淘宝村内知识溢出类型 村名 创业活动衍生创业 非正式交流 以及员工跨组织流动 注:1)“+”表示频率;2)“N/A”表示不显著 通过网络效应,人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发现 并识别创业机会,而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又进一步 降低了潜在创业家的创业门槛。得益于创业机会和 较低的创业门槛,大量潜在创业家开始动员资源向 实际创业家转变;随着村落内创业榜样的增多, 又进一步提升了潜在创业家识别创业机会的可能 性l2 j5 。淘宝村内创业机会的扩散依凭于村落内的 熟人社会网络,因此众多个体创业家的创业行为也 表现为在村落内的集聚。 (3)成熟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依凭于创 182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业机会在社会网络上的快速扩散,最终在区域人才 格局上出现了变化。随着淘宝村内众多创业活动的 开展,创业环境也会随之逐渐优化,从而提高了淘 宝村的粘性和吸引力,促进了地区人才集聚。 在淘宝村成熟期,一个重要的创业集聚过程是 村民返乡创业。在集群形成之初,淘宝村内大部分 村民还是以外出务工为生,面对村内日益增多的创 业榜样和超额的创业收益,村民觉得“出门在外打 南2千米处,均有家具网销企业,但并未形成淘宝村; 太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与阳澄湖镇类似,均以大 闸蟹为主要特产,然而太湖并未有太多村民从事网 商销售大闸蟹。农民主体由于知识储备的有限性和 掌握信息的不完全性,使得其行为决策往往参考邻 里的行为,当从事网商创业获得的收益预期超过自 身目前经营所得时,便会放弃自身工作,进而向行 为榜样学习和模仿创业。而这种模仿和跟随来自于 工看人家脸色,还不如在家里面省事”,在这种思 想的诱导下,200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回 乡创业。关于其中的原因,东风村网商DC解释道: “回来(返乡创业)还能照顾老人,你要是在外地的, 家里老人没法照顾,哪不是挣钱呀”。在问及大学 生回乡创业的情况时,东风村另一个网销户WJ说到: “我们村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回来了,大学生虽说有 知识,上大学也是为了生活呀”。此外,随着淘宝 村内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也吸引了集群外潜在创 业家的关注。较低的进入门槛、良好的创业氛围、 完善的基础设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潜在创业家 的创业决策。关于这一点,LB解释到: “(我)喜 欢摄影,喜欢拍东西,本来想做写真,但投入成本 过高,这边(东风村)投入成本低,风险也低一点, 相对来说容易上手”。基于同样的道理,要么为了 较低的创业投入,要么为了更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越来越多的创业家在淘宝村集聚,推动着集群的发 展和完善。 Schumpeter l3 认为在产业集群形成以后,新进 人创业家能主动寻找和发现集群内的创业机会,为 集群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东风村实木供应商HL 在回忆选择做原材料的原因时说道: “当时感觉这 边开淘宝店的比较多,就过来看看,我想大家既然 往网店这个方向去的话,他肯定需要原材料,然后 就做了原材料这一块”。由于成长期新创企业大多 以模仿为主,这种主动寻找创业机会的行为会通过 创业家的创新活动逐渐完善集群内的产业链结构, 如物流成本的降低、第三方服务业的完善、供货速 度的提高等。 4.2 淘宝村何以存在“羊群效应” 如前所述,淘宝村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众多 个体创业家的模仿与跟随。丁庄、王庄、太湖等地 区未形成淘宝村,不是因为缺乏资源禀赋,亦不是 因为区位不占优势,而是因为村落内缺乏大量创业 家的模仿和跟进。笔者在调研东风村、阳澄湖镇、 青岩刘村等全国典型淘宝村的同时,也对淘宝村附 近普通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丁庄、王庄位于东风村 以下两个方面的事实: (1)集聚形成初期创业的低门槛特性。创业管 理理论认为,创业家不会受自身资源的束缚,在市 场环境下,创业家能很好地发现并利用机会,通过 市场获取人力、资本、技术等资源,以创造有价值 的商业活动。然而,事实上,许多潜在创业家正是 由于自身资源与创业需求不匹配而止步于此¨ 820。 农民创业家在资源拼凑以实现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 天然的劣势,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为脆弱,而较低 的进入门槛无疑提升了农民主体创业的积极性。 网商创业初期对资源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资金、 网销知识、产品和场地这4个方面(见表5)。在 资金方面,网商前期仅需要购置一台电脑、安装宽 带即可进行淘宝开店;而电脑本身又可作为学习、 娱乐设施,这使网商仅有的投资又可转化为其他价 值,打消其创业失败的负疚感。在网销知识方面, 大部分创业家选择私下请教来获取网销知识,对互 联网有较多了解的网商还会通过“淘宝大学”、在 线营销课程等方式学习。在产品获取方面,网商以 代销其他厂家的产品为主,在消泾村由于很多网商 是蟹二代新农人,自家有养蟹传统,自家产品优势 也是激励网商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场地方面, 由于农村房屋大部分拥有宽敞的庭院,因此家庭式 作坊便成为网商创业的首选。 较低的创业成本也降低了创业的风险程度,使 风险控制在农民网商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买台电 脑放家里,也不需要投资多少,卖一件挣一件的钱, 就是抱着玩的心态去做的”。在村落内创业典范的 带动下,这种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就有可能获得显 著收益的创业方式很快会成为人们认可的致富途径, 并积极地学习和模仿。随着村落内成功典范的增多, 为该行业在村落内的发展探明了道路,从而进一步 降低了潜在创业家的创业风险;同时,众多的创业 活动也创造了新的创业机会,激励着潜在创业家的 模仿和跟进,而它对外表现出来的则是创业家群体 在空间上的集聚。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183 对资金的需求 3 000元~5 000元(用于3 000元~5 000元(用于购置电脑) 购置电脑) 简易家具 先销售后拿货 家庭式作坊 大闸蟹 自家养殖;批发 5 000元 10 000元(用于购置电脑、租房、产品 批发等) 服装、化妆品、日用品 一件代发;混批 网销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 邻里间非正式交流 主营产品 邻里间非正式交流线上学习;“淘宝大学”邻里间非正式交流; “淘宝大学”;线下培 产品获取方式 场地 家庭式作坊 租赁 (2)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如前所述,农民主 5 结论 体从事网商创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创业机会的发现 与识别。许多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管理不 善,而是未能有效识别市场上的创业机会或对市场 机会的把握出现偏差。淘宝村内之所以能形成创业 集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准确 识别和把握。 首先,创业榜样的示范效应。由于信息的不完 全性,人们并不能从风险的角度准确判断所掌握的 创业机会,尤其是农民主体不仅缺乏风险的识别能 力,其抗打击能力也很脆弱,因此,农民主体往往 以周围“行为榜样”作为自己的行动参考。“我见 SH做了能挣钱,就跟着做了”,这是东风村网商 WP选择创业的直接原因所在。这种对行为榜样的信 任,来源于生活及成长环境的相似性。此外,随着 区域内创业榜样的增多,人们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 也逐渐增强,甚至会主动寻找并发现区域内的“蓝海” ¨ 3O。通过区域内的创业示范,人们不断积累创业 知识,这种先前经验的积累能帮助潜在创业家寻找 新的创业机会,规避创业风险。 其次,成本价格优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要前提是市场需求的推动作用,而产生这种市场需 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优势。淘宝村之所以能在 短时间内飞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低成本所 带来的低价格。淘宝村内的低成本主要表现在:(1) 场地成本低。由于大部分网商都是家庭式作坊,房 屋简单装修后就可以用于生产和加工,节省了厂房 的租赁费用。(2)人工成本低。网商招聘的主要人 员是生产和客服人员,仅需具备少量知识就能胜任 工作,减少了招聘难度和工资水平。(3)技术成本 低。目前,淘宝村内生产的产品大多存在科技含量 低的特点,如简易家具、大闸蟹、服装等,网商同 时负责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方式使产品很少会产生 附加价值。在市场环境中,淘宝村内生产的产品质 量的确不如市场上的品牌产品,但其低价位形成的 吸引力远大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这种环境 下,市场需求的不断的增加提升了潜在创业家识别 创业机会的可能性,激发了其创业热情。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群 体创业家模仿创业的过程。从低门槛创业的角度解 释区域内的“羊群效应”,能够很好地将“网商创 业”纳人分析之中,而这正是本文与创业管理理论 的不同之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完 全可以由“羊群效应”来解释,而决定“羊群效应” 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门槛,即创业的低门槛 特性是激励农民主体创业,进而形成“羊群效应” 的主要原因。“羊群效应”从创业示范和模仿创业 两个方面改善地区创业环境,同时不断优化的创业 环境和不断涌现的创业活动会进一步降低潜在创业 家的创业门槛,因此,得益于电子商务发展初期较 低的创业门槛,村落内本就紧密联系的农民群体在 选择从事网商创业后也会表现为农民网商在空间上 的集聚。 淘宝村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 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并非完全由政府投资和区位优 势所决定,初创企业的进入门槛和非正式制度也同 样重要,因此,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时,更为耐心 地考虑创业成本和社区内领头人作用比短期内投资 产业园、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更有意义,如提高政 府办事效率、减免农民创业家经营税负、重视行业 领头企业发展等更为有用。 参考文献: [1]ANNALEE S.The origins and dynamics of production networks in Silicon Valley l J J.Research Policy,1991,20(5):423-437 [2 J ANNALEE S.Regi0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andRoute128[M].Bost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 [3]阿里研究院.全国淘宝村增至212个,阿里推出淘宝村三大扶 持措施(附2014淘宝村研究报告)[EB/OL].(2015—01—05) [2016—05—25].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 id/20081.html [4]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研究报2015[EB/OL].(2015—12— 24)l 2016—05—25 J.http://www.alireseareh.com/blog/index/lists/ tag/4047.html [5]阮建青,张晓波,卫龙宝.不完善资本市场与生产组织形式选择: 来自中国农村产业集群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1(8):79—91 [6]HUANG Z,ZHANG X,ZHU Y.The role of clustering in rural l84 雷兵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 基于968份问卷的调查[J_.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l一58 industir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Wenzhou’s footwear industry[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3):409—420 [7]SONOBE,TETSUSHI,JOHN AKOTEN,et a1.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twear industry in Ethiopia:how different is it from the east [23]潘安成,李鹏飞.交情行为与创业机会:基于农业创业的多案 例研究[J].管理科学,2014,27(4):59—75 [24]李学鑫,陈世强,薛诺稳.中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 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民权“画虎村”为例[J].地域 研究与开发,2010,29(2):16—21 [25]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对珠江 角洲专业镇企业集 群化成长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2(3):49—55 [26]蒋剑勇,钱文荣,郭红东.社会网络、先前经验与农民创业决 Asian experience?l J J.FASID,Discussion paper Series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2006,9(3):65—76 [8]何雄浪,李国平.基于分工演进、社会资本的产业集群形成与 发展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9):55—59 [9]丁瑞,李同舁,李晓越,等.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与形成 机理分析:以宁夏中宁县枸杞加工产业为例[J].干旱区地理, 2015(1):182—189 [10]郑风田,程郁.创业家与我国农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 基于云南斗南花卉个案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 (1):100—107 [11]闫华飞,胡蓓.创业者行为、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13(8):27—32 l 1 2 j FELDMAN M P.The entrepreneurila event revisited:firm formation in a regional context【J J.Industrila&Corporate Change,2001. 10(10):61—91 l 13 J FELDMAN M P,FRANCIS J L.Fortune favors the prepared region: the cas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apitol region biotechnology clusters l J 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3,1 1:765—788 l 14 J FELDMAN M P,FRANCIS J L Hone grown solutions:fostering cluster formation l J 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4. 18(2):127—137 [15]刘杰,郑风田.社会网络,个人职业选择与地区创业集聚:基 于东风村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6):132—151 l 16 J BANERJEE,ABHIJIT,ANDREW F N.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lO1(2):274—298 [17]EDWARD L G,WILLIAM R K,GIAEOMO A M P.C1usters 0f entrepreneurship l J J.NBER Working papers,2009,153 (77):311—316 [18]BAUMOL,WILLIAM J,ROBERT D W.Fixed c0sts.sunk costs,entyr barriers,and sustainability of monopol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1981,96(3):405—431 l 19 j DAVID S E,BOYAN J.An estimat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choice under liquidity constraints l J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97):808—827 [2O]SCOTF S,DANIEL C.Nwtwork ties,reputati0n and the ifnancing of new ventures l J J.Management Science,2002(48):364—381 [21]郭红东,周惠琚.先前经验、创业警觉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 一个中介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13(4):17—27 [22]蒋剑勇,钱文荣,郭红东.农民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策[J].农业技术经济,2014(2):17—25 [27]闰华飞,胡蓓.产业集群生长中创业者的驱动作用研究:基于 深度访谈的探索性分析[J].软科学,2012,26(4):91— 95 【28 j POUDER, R&S JOHN, CARON H.Hot spots and blind spots: geographical clusters of firms and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4):1 192—1225 l 29 j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ir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l 3O J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M].4th edition.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9 l 3 1 J MATTHEW B, MILES A,MICHAEL H.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M].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1994 l 32 j ALVESSON M.Beyond neopositivists.romantics and localists:a reflexive approach to interview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1):13—33 l 33 j CHARMAZ K.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6 [34]买忆媛,彭一林,乔俊杰.创业活动与产业集群不同发展 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 (4):161一l64 l 35 J ESTEBAN LAUFENTE,YANCY VAILLANT,JOSEP RIALP.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role models:comparing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rural Catlaonia[J].Regional Studies, 2007(41):779—796 l 36 J PAUL J Z,STEPHEN K.Trust and growth[J].The Economic Journal,2001,l11(470):295—321 l 37 J 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作者简介:雷兵(1973一),男,四川华蓥人,博士,副教授,硕 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刘蒙蒙(199O一),男, 河南叶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