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为艺术,为爱情》的人物塑造和演唱处理
作者:张煜杨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8期
摘要:普契尼歌剧创作中《托斯卡》是代表作之一,其艺术风格发挥了起承转合的作用,不但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还拥有真实主义创作手法。其中歌曲《为艺术,为爱情》则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淋漓尽致展现了托斯卡痛苦万分且又百般无奈的情绪。为了对这一人物形象更好塑造,本文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文献资料,尝试从该曲演唱处理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咏叹调;人物塑造;演唱处理
《为艺术,为爱情》来自于歌剧《托斯卡》,它不但是歌剧《托斯卡》的代表作品,还是意大利现代歌剧艺术最优美的咏叹调。在这首咏叹调中,普契尼一方面对传统民族音乐创作手法进行了吸收,精心布置了曲式和调性,交替出现咏叹调和宣叙调,将歌曲传统抒情法发展至一个全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全面借鉴全新的音乐创作方式,促进浪漫主义手法转变为真实主义,产生风格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歌曲《为艺术,为爱情》分析 (一)作者分析
普契尼是现实主义歌剧作曲家,是继威尔第以后意大利歌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普契尼在意大利卢卡出生,可以认为童年是不幸也可以认为是幸运的。普契尼处在音乐世家,父亲是本地教堂的风琴师,日常也会做一些音乐教学工作,不幸的是普契尼父亲在其六岁时就已经过世,因此仅有母亲辛苦支撑整个家庭。幸运的是普契尼从小在叔父和母亲的鼓励下学习管风琴与声乐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过人之处。直到进入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普契尼逐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音乐才华。 (二)歌曲演绎背景
伴随着民主化与工业化的飞快发展,现实主义浪潮逐步取代浪漫主义艺术发展潮流,包括歌剧在内的音乐艺术也开始将目光集中在社会基层群体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普契尼创造了歌剧《托斯卡》。作品背景设定为意大利大革命,主要歌颂了爱情和正义,将女高音歌唱家托卡斯追求幸福爱情作为发展主线,对社会黑暗性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真切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通过分析歌剧《托卡斯》可知,作品描述了托卡斯的恋人由于帮助政治犯逃跑而被捕入狱,托拉斯为了营救恋人而妥协让步,最后跳崖自杀的悲剧故事。这一作品密切融合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乐和剧情,成功打破了宣叙调和咏叹调泾渭分明的界限,在宣叙调中创新融入了抒情色彩,在咏叹调中融合了对白般的旋律,并且自由转化二者,产生独具风格的宣叙调、咏叹调彼此融合的音乐风格。
二、歌曲《为艺术,为爱情》的人物塑造方法
通过分析托卡斯性格,可以发现普契尼十分擅长塑造悲剧性的女性角色。歌手托卡斯是歌剧历史上经典的女性人物。她对爱情拥有强烈的期望,对恋人忠贞不渝,渴望美好的生活,这也是普契尼歌剧中女主角共同的艺术形象。
其一,在歌曲《为艺术,为爱情》中女主角在后半部分出现,之前都是在描述故事,为女主人公的出现进行了铺垫。歌曲先是开启了故事的前奏,逃难中的安洁罗蒂引起了完全不知情的托斯卡的嫉妒心,这也为女主角命运发展提供了伏笔。
其二,在歌曲《为艺术,为爱情》中,女主角拥有一个与人物性格相符的音乐动机,同时这一动机必定在女主角首次出场时通过乐队演奏出来,进一步引出女主角的性格特点。同时随着女主人公命运发展而反复出现这一动机,并且由于女主角内心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女主角的音乐动机发挥了对女主角性格与命运进行描绘与暗示的作用。
其三,作曲家通过咏叹调揭示女主角人物性格。经过分析可知,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普契尼歌剧作品中,都会有一首对女主角性格进行刻画以及揭示未来命运的咏叹调,充分展现女主角特点。在《为艺术,为爱情》中展示了托斯卡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信仰的质疑,其中包括了对社会的强烈控诉,对人生的发问。
其四,作曲家科学应用不同乐器彰显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一般作曲家都会利用弦乐小提琴展现女主人公的柔情。伴随着女主人公命运的深入发展,在女主角出现命运转折的过程中,作曲家也会采取铜管乐解释女主人公凄惨的内心世界。在《为艺术,为爱情》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托斯卡的主题旋律,第一次是托斯卡刚出场时,通过弦乐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温柔的托斯卡主题。之后,剧情深入发展托斯卡因为扇子产生了妒忌,此时弦乐中音提琴演奏出托斯卡主题,表达出托斯卡的疑惑。第三次是在第二步的警署出现托斯卡主题,通过乐队全奏音乐动机烘托了托斯卡的出场,刺耳的铜管乐声音揭示了托斯卡的不安。最后一次在三幕中出现,男主人公即将被枪决,乐队大提琴演奏出托斯卡主题。 三、歌曲《为艺术,为爱情》演唱处理
歌曲《为艺术,为爱情》这首女高音咏叹调包括38小节,这一作品短小且含金量极高。这首女高音咏叹调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包括1-15小节,第二段包括16-38小节。
第一乐段包括两个乐句,前两小节是简单的器乐单音伴奏,第一乐句是第3-9小节,在整首咏叹调中这是一个演唱难点。“Vissi darte,vissid’amore”,在没有很好酝酿情绪准备前奏时,在小字二组的降e上开口用弱音对“vi”演唱进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伴奏力度是pp,主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的是创造一种静谧的气氛进一步对人声旋律进行烘托。演唱者必须充分开启口腔即抬起软腭拉住咽壁,向下的横膈膜快速启动气息并且形成头腔共鸣。彻底绝望的托卡斯具体在控制过程中进行发声,若在开口过程中可以对音乐力度准确把握必须仔细衡量气息,禁止一开口就向外一味推出声音。“v”发音过程中不要嘴唇上下轻触的发声,而是通过上门牙对下唇轻咬利用阻隔气流发出声音。第5小节的“vissi”应当与第一个区别,稍微强化力度,展示更加无奈的情绪。之后产生的下行音阶还必须在保持较好的气息下进行演唱,在7-9小节产生三组连续的三连音需要在控制气息的情况下了解音量变化特点,为下一句做好情绪铺垫。
第10-15小节是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在演唱“con man furtiva”过程中利用更加深沉的气息。在内心聚集力量并且在“Quante miserie conobbi,aiutai”上完全爆发,仿佛是在呐喊。第12小节的“Quan”这个小字二组的降a必须持续保持以及之后形成的三连音都要通过铺满这个音符时值进一步创造戏剧效果。
第二乐段包括两个乐句,分别是第16-27小节和第28-38小节。由第16小节组成一个短小的间奏,通过流畅的竖琴、大提琴和长笛演奏引出接下来托斯卡美妙的演唱,不同于第一乐段的是这时的演唱更具律动性与流动性。第24-27小节首次出现“perche,perche,signo”,通过这一节奏型对托斯卡苦苦哀求命运的形象积极塑造,希望可以得到上仓的怜悯。第33-35小节又一次出现“perche,perche,signo”时情绪上升至最高点,托斯卡不再期盼怜悯而是对命运的无情大力呵斥。一气呵成的旋律直到全曲最高音小字二组的降b,此时又一次强化吸气的力量,横膈膜产生较大的张力,为以后旋律爆发创造力量支持。这里“perche”无法降低速度,如此会滞留气息进一步减缓高音演唱之前的机能准备。之后小字二组的降a立即收紧高高亢的情绪进一步采取弱声处理方式。托斯卡知道与命运抗争不会出现任何结果,悲痛的托斯卡只能又一次服从命运的安排。第36小节中的“rimuneri”和“cosi”不断延伸都是托斯卡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反映。
普契尼笔下的托斯卡为了爱情勇于向黑暗势力作斗争,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女性形象表现出真善美的特点。她敢爱敢恨,在心爱人面前左右为难;在黑暗势力面前她表现出异常的坚韧并且不会手下留情。在演唱歌曲《为艺术,为爱情》时,不仅需要体现出她的果敢还要彰显她对命运的无奈妥协。因此在对特有音乐节奏把握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研究唱腔。 结束语
歌曲《为艺术,为爱情》拥有严谨细致的曲式结构,独具匠心的调性布局,跌宕起伏的旋律等特性,其不但是歌剧《托斯卡》的优秀作品,也是国内外很多女高音歌唱家不断演绎的作品。演唱者只有积极理解与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演唱特点,将自己与女主人公角色很好融合,才可以深刻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刘湘林.女高音咏叹调“为爱情为艺术”的演唱风格.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2]陈春华.声之韵——咏叹调音乐赏析.音乐天地,2017(1).
[3]郭斐斐.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女高音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演唱技巧.2015. 作者简介:
张煜杨(1994年—),女,山东青岛人,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声乐演唱与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