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5月第20卷第5期 Chin J Med Libr Inf Sei,Vo1.20 No.5 May,2011 。69・ ・文献计量 H指数在图书馆学核心期刊评价中的实证研究 杜建杰 。张桂东 [摘要]以被引频次、H指数、相对H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国内10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重点对H指数最高的《中国图书 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论文作者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的H指数、相对H指 数、被引频次和最高被引频次均在我国图书馆学期刊中名列前茅,拥有高素质作者群,所载论文综合质量高,说明这两种期刊 及相关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H指数;相对H指数;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期刊评价;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982(2011)05-0069-04 H index used in assessment of library core journals DU Jian-jie ,ZHANG Gui—dong (1.Library of Hebei Union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Hebei Province,China; 2.Library of Hebei Union University Jitang College,Tangshan 063000,Hebei Province,China) [Abstract]Papers published in 10 Chinese library core journals,including Chinese Library Journal and Uni- versity Library Journal with the highest H index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itation frequency,H index,and relative H index as the assessment criteria,showing that the citation frequency,H index,relative H index and highest cita- tion frequency of Chinese Ia'brary Jour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y Journal are at the top of Chinese library jOUlqq_als, the two jouITlals have a number of their own authors,the academic level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two journals as well as their academic impact power and authors are rather high. [Key words]H index;relative H index;Chinese Library Journal;University Library Journal;joumal assess- ment;bibliometrics 1材料与方法 对1O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及其中H指数最高的 《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论文作者进 行综合评价。 一1.1研究对象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的l0种图 书馆学核心期刊,重点以其中H指数最高的《中国 篇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该论文正式发表 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2种图书馆学核 心期刊的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为评价对象。 1.2评价指标选择 后某一时间内被各类文献引用的累积次数,可用于 评价期刊质量以及科研人员和学术单位的学术成 就和水平。通常,被引频次越高,研究成果产生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越明显 。期刊论 以被引频次、H指数、相对H指数为评价指标, 文的最高被引频次是在一种期刊被引论文的被引 [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建设路校区),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 063000 频次从大向小排列的序列中位列第一的论文的被 引频次。在本研究范围内,被引频次≥100的论文, 处于论文被引频次由量变引发质变的区域,为判断 期刊发文在相关学科前沿的活跃程度提供依据。 H指数是2005年美国物理学教授J.E.HirscH [作者简介]杜建杰(198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助理馆员,参编 专著l部,发表论文3篇。 ・70‘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5月第20卷第5期 Chin J Med Libr Inf Sei,Vo1.20 No.5 M丑y2011 ,提出的一种新科学计量评价指标。他将科学家个 人H指数定义为:“当某科学家发表的N。篇论文中 有H篇论文,每篇至少获得了H次的引文数,其余 的N。一H篇论文中各篇论文的引文数都≤H时,此 以《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高被 引频次论文作者为评价对象,统计H指数、发文总 篇数(为排除重名干扰,限定论文作者单位)及其在 《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发文篇数 及其总被引频次,评价高被引中国图书馆学论文作 者的学术影响力。 2结果 H值就是该科学家的H指数 J,’。H指数体现和实 践了“质”与“量”并重,在讲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的 新的评价理念,相比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只能体现 数量的缺憾,有明显优势 】。 为排除期刊载文量对H指数的影响,比利时学 者Ronald Rousseau 提出了H指数的相对指标,即 将H指数除以该卷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之结果,也 称期刊的相对H指数。相对H指数可以相对客观 合理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测评。 一10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H指数、相对H指 数、被引频次和《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 报》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参数见表1、 表2和表3。 3讨论 3.1 被引频次与H指数分析 篇论文从发表到对H指数产生贡献,总有一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 书馆学报》的各项评价指标在10种核心期刊中均 名列前茅。lO种核心期刊发表被引频次≥100的论 段时间,而且这个时间差往往会比该论文从发表到 对作者总被引次数产生贡献的时间更长。因此,H 指数有着自己适用的范围,即主要适用于对学术研 究级别较高的研究人员的评价。若用于评价那些 年纪较轻、论文被引用频次较少的研究人员,则需 要辅以其他评价指标(如总被引次数、发文总量 等),方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J。这也是笔者综合上 述3个指标评价图书馆学期刊的主要原因。 1.3数据来源 文共6O篇,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28篇,约占46. 7%;《大学图书馆学报》l7篇,占28.3%。这2种 期刊发表被引频次≥100的论文占1O种核心期刊 共发表论文的75%以上,说明这2种期刊的总体水 平较高,拥有较稳定的论文作者群,并发表了较多 学术影响力大的图书馆学论文。从表1可见,《中 国图书馆学报》的H指数为67,说明该刊有67篇论 文的被引频次I>67;《大学图书馆学报》的H指数为 58,说明该刊有58篇论文的被引频次/>58,均明显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跨库检索、 检索日期为2010年9月3日)为数据源,以上述l0 种核心期刊的刊名为检索词,时间限定在1999— 2008年,被引频次为排序分析方法,检索各评价对 象的发文篇数、H指数、被引频次≥100的论文篇 数、最高被引频次,然后比较研究各评价对象。 多于其他期刊。据分析,H指数高的图书馆学期刊 发表了一系列在我国图书馆学界具有权威性、实效 性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产 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表1 我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H指数、相对H指数、被引频次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5月第20卷第5期 Chin J Med Libr IN Sci,Vo1.20 No.5 May,2011 ‘71・ 注:“・”表示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的论文篇数;“++”表示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所发论文的被引频次数。 表3 H指数≥5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上的发文情况 注:“ ”表示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的论文篇数;“・ ”表示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上所发论文的被引频次数。 还应当指出,相对H指数可以从总体上反映每 学图书馆学报》被引频次≥l00的论文作者共24人。 篇论文对H指数的贡献,用其评价期刊群的学术影 0.0437和0.0336,明显高于其他期刊。 3.2论文作者分析 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多为高产作者。从表2、表 报》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的发文篇数少则数十篇,多 则近200篇,他们都具有进一步增加高H指数论文 响力更具公正性。这两种期刊的相对H指数分别为 3可以看出,《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 高素质的论文作者群是反映学术期刊质量的基 数量的条件。邱均平、蒋永福、胡昌平、索传军等在 本要素,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群对提高期刊的H指 《中国图书馆学报》发文l0篇以上,而且蒋永福、邱 数起着关键性作用。这类作者越多,他们发表的论 均平、张晓林、胡昌平、范并思、吴慰慈等在该刊所发 文被引频次越高,被引频次依序递减的梯度就越小。 表论文的被引总频次都大于300。张晓林、黄晓斌、 H指数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强。《中国图书馆 程焕文、肖珑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发文6篇以上,而 学报》发表被引频次≥l00的论文作者共23人,《大 且张晓林、黄晓斌、范并思、肖珑在该刊所发表论文 ・7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年5月第20卷第5期 Chin J Med Libr Inf Sei,Vo1.20 No.5 May,2011 的被引总频次都大于300。正是因为发文数量多,质 两种期刊和相关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可作为评价图 量高,所以蒋永福、邱均平的H指数均为28,张晓 书馆学或其他学科的期刊、个人、科研单位学术影响 林、黄晓斌、胡昌平、范并思的H指数分别为24、19、 力的方法进一步推广运用。 18、18。HirscH在研究了许多著名物理学家的H指 数后认为,如果在从事科研工作20年后,H指数能 【参考文献】 达到20,就算是一名成功的科学家了。由此可见,论 [1]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2008年 文作者的H指数达到2O以上,实属难能可贵。有些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在这2种期刊发文比较少,但被引频次高。 [2]刘瑞兴.期刊引文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3]Hi ̄eH 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 8 scientiifc output 有些论文作者H指数比较低,主要是发文数量较少 [J].Proc Natl Acad Sci USA(S00Z/一8424),2005,102(4|6): 的年轻人。这些论文作者有可能发展成高被引频次 16569—16572. 论文的作者。 [4]赵基明,邱均平,黄凯,等.一种新的科学计量指标一H指数及 由此可见,《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 其应用述评[J].中国科学基金,2008(1):23-32. 报》的H指数、被引频次、最高被引频次和发文贡献 [5]Rousseau R,刘俊婉,译.案例研究:美国信息学会会刊H指数 率位居我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前列,拥有高素质 的时间序列变化[J].科学观察,2006,1(1):16—17. [6] 张学梅.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J].图 的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群,所载论文综合质量高,学 书情报工作,2007,51(8):48-51. 术影响力强。此次以例证的方式运用3个指标对这 [收稿日期:2010—12—23] 两种期刊及作者进行评价,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 [本文编辑:杜海洲] (上接第68页) 分析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不仅能揭示不同数量著 结论也只是从某一侧面反映该刊的水平和质量,可 者论文的分布规律,而且还可以说明完成一篇科学 能并不全面。PubMed毕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影 论文“占用”多少著者 J。每篇论文的作者人数 响力巨大的国际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利用它对学 (论文合作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协作的趋 报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编辑、 势,合作度越高,科研合作越紧密。该刊共有13 272 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应当通过不断吸收高质 名作者(含第一作者及合作者)发表的4 308篇论文 量稿件的精华和努力创作高质量稿件这一基本途 被PubMed收录,平均每篇论文拥有的作者约为3 径,共同谋划学报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推进学报质 人,说明该刊平均每3人完成1篇论文,作者合作率 量、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不断发展。 不理想,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一些科研论文难度不 大,只需要投入3人即可完成1篇论文。学报今后 【参考文献】 应瞄准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论文和重点基金课题论 [1]《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投稿指南[EB/OL].[201l-02-16],ht・ 文,通过优惠政策和快速发文以吸引高水平论文和 tp://www.j_sInH.com/corp/1700.aspx. 优秀科研团队,从而有力地保障期刊的学术水平再 [2]李健康.拓展PubMed教学内容[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19(7):55-57. 上新台阶。可喜的是,该刊201 1年起论文合作度大 [3] GoPubMed[EB/OL].[2011—02一l6].http:Nwww. 幅提高。据统计2011年第1期共发文46篇,作者 gopubmed.com. 数241人,平均每篇论文拥有的作者数已达5.24 [4] 中国期刊引文数据库[2011一o2—14].hap://ref.enki.net. 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刊论文质量正在提高。 [5] 朱藤.国内医学期刊论文的合著情况调查[J].医学情报工 由于本文仅仅是对学报发表的论文被PubMed 作,1994,15(2):37-38. 收录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既没有考虑未被PubMed [6] 夏旭,张春晖.《高校图书馆工作)近期载文、引文分析及影 响因子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4):14-28. 收录的论文,也没有考虑被收录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收稿日期:201l一02-26] 以及这些论文被SCI源期刊引用情况,因而得出的 [本文编辑:刘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