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

来源:九壹网


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编号:XZ/GL30-28-2011 版本/修改码: A/0 防暑降温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夏季作业施安全工 ,确保在作业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预案》 XZ/GL30-27-2011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中暑事故时。

本预案为永州湘江纸业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专项应急预案。在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综合预案》(以下简称《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综合预案》使用。 1.4 处理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1.5 夏季高温的危害

1.5.1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内是适应性反应,但超过限度,则可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的发生。 1.5.2 夏季高温常见疾病(如表1-1):

疾病名称 病原 传染途径 症状 致病性大肠 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杆菌群、空 污染的食物引起。媒介食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急性胃肠炎 肠弯曲菌、 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沙门氏菌等 产品、凉拌菜等 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由痢疾杆菌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细菌性痢疾 引起的肠道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传染病 脓血便、重感等,且细菌性触、食物、水、蝇传播。 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 经饮用水传播是其重要的途径(河水、井水、池塘病人可出现无痛性腹泻、呕由霍乱弧菌水、泉水与自来水均可经吐、淘米水样大便、脱水等。霍乱 所致 地面或地下受人或动物的如不治疗,会迅速出现休粪便污染而成为传播媒 克、甚至死亡。 介) 患者急性起病,出现乏力、纳差(指没有食欲,进食量甲肝病毒甲型肝炎 (HAV) 染,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等。 (表1-1)

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组织机构

粪-口传播 少)、厌油,皮肤、巩膜黄

本预案的组织机构,应急抢险救援行动机构设置同《综合预案》规定。 2.2职责

通用职责见《综合预案》。下述为夏季防暑降温专项职责: 2.2.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1 安全防护组:夏季作业天气炎热,负责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安全防护组组织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2.1.2 通讯联络组: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2.2.1.3 安全警戒组:负责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并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其他员工作业。

2.2.1.4 救护组: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3 预防与预警

3.1 危险识别:夏季高温作业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表1-2)

病症 原因 急救 可行的解决方法 肌肉痉挛症状热 大量出汗,饮用了 提供带有电解质的 1、工程控制措施: 量引起的肌肉痉 大量的水,但是没 液体(钙、钠和钾 通风、场地冷却、风 挛,通常出现在 有补充失去的盐份 盐) 工作之后 扇和阻挡辐射热源的 热挡板,改装设备以 热量消耗症状: 由于大量出汗但没 如果病人头脑清 及使用电动工具以减 少手工劳动。 极度虚弱或疲劳、 有足够的水补充而 醒,让其在较凉的 2、管理措施: 眩晕、脸色苍白、 导致脱水,从而引 地方休息。补充出 冒虚汗、大量出 起血量减少。 汗、头疼、恶、心 和昏厥、不省人 事。 将繁重的工作在一天 汗所失去的水和电 之中比较凉快的时候 解质。如果病人不 进行。适当的安排员 清醒,立即送医治 工在凉快地点稍作休 疗,千万不要提供 任何饮料 息,并每隔半小时喝 中暑症状:皮肤 因为病人不再出 立即送医治疗。将大约250-500毫升水。 很干、很热,面 汗,致使身体变得 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员工应接受高温作业 部带红色斑点或 过热。中暑可危及 处,去掉个人保护知识培训。 发青。精神错 乱、惊厥、不省 人事、体温快速 上升到40℃或更 高。 3.2 防暑降温具体措施

3.2.1 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应尽可能将各种热源布置在车间主导风向下侧;或

生命。 用品,在等待医生3、个人防护用品的使 的同时,用湿毛巾用:在温度特别高的 或水和酒精进行降场所,可穿着反光服 温。 或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将热源集中于排气天窗下面。对不需要经常操纵或观察的散热设备,应尽可能疏散到车间外的主导风向下风侧。

3.2.2对接近操作工人的各种热源的散热表面,应尽量采取隔热降温措施。 隔热降温是利用导热性差的材料或空气层降低热源的表面温度,以减少热源的辐射热和对流热。用屋顶通风、屋顶喷淋水、屋顶隔热、窗

户遮阳等措施来减少太阳辐射。用石棉、矿渣棉、玻璃棉、硅藻土等导热性差的材料包敷发热体以减少热量向外散发。用流动水幕、遮热板热屏障,设置在发热体与操作工之间。

3.2.3全面自然通风是高温车间通风降温的基本措施,凡是在工艺上对温度、湿度和风速无严格要求的车间,均可采用。(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热压或风压作为动力,使室内外空气进行大量交换。为了保证和

提高自然通风效果要注意车间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度角以上;热源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进气窗最好有上、下两排,下排进气窗作为夏季进风用,窗下沿高度可取0.6-0.8m。上排进气窗作为科季进气用,窗下沿不宜低于4m;为了保证排风稳定,避免风自天窗倒灌,可采用避风天窗。)

3.2.4 凡发现有心血管和肺的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患、肾脏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肥胖病、贫血、皮肤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者,均不宜安排在高温作业岗位上。

3.2.5 高温作业工人需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盐。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升,盐20克左右。含盐、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的强化保健饮料最佳,但也可用含盐0.1%-0.2%的开水、茶、或其他清凉饮料。此外也可以供应蕃茄汤、绿豆汤、豆浆、酸酶汤等。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都必须依食品卫生法加强卫生管

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饮料温度以不超过12℃为宜。在高温环境劳动时,能量消耗和蛋白质消耗均增高,应从膳食中予以补充,蛋白质以占总量14%~15%为宜,维生素A、B1、C和钙也应适当补充。

3.2.6 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采用质地结实、耐热和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良好、阻燃并能反射热辐射的织物。高温工作服要求宽大、轻便及不妨碍操作。此外,应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特殊高温作业,如热修炉衬、清理钢水包等,需佩戴隔热面罩和特殊隔热服装,如镀铝隔热冷风衣等。夏季露天作业者可配备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或通风冷却帽等以防日晒。

3.2.7 炎热季节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时间,尽可能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工间休息室内应有座位、供水设备及沐浴装置等,休息室气温应在30℃以下,有条件时,可安装空调。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对预防中暑具有重要作用。 3.3 如何预防中暑

3.3.1 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 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3.3.2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

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3.3 饮食: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

果,如桃子、杏、西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 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3.4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 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 信息报告程序

本预案的报警及方式、通讯联络要求、报警形式和内容、求援通道和要求同《综合预案》。 5 应急处置

5.1 响应分级和响应程序 同《综合预案》阐述。 5.2中暑事故应急救援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5.2.1公司自救。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5.2.2社会救援。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重度中暑,依靠本单位无法救治而请求社会救援。 5.3 应急救援行动 5.3.1 出现中暑报告程序图

5.3.2 作业场所出现轻度中暑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救护组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5.3.3 作业场所严重中暑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作

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指挥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指挥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决定启动防暑降温应急救援预案。救护组人员到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救护组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见中暑救护流程图1-1)

转移:如转移至树荫底下、室内等阴凉通风处 散热:解开上衣或衣领 降温:冰水擦浴、冷敷、吹冷气等方法 补液:喝冷饮料或淡盐水等药物:给予仁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送医:病情严重、仍未缓解或病情加重时立即送医 (中暑救护流程图1-1)

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气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6.2救护器具:病床、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7 附则

7.1本应急救援预案由安全环保部管理,必要时及时修订。 7.2 本应急救援预案自发布日起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