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教学论文

来源:九壹网


让正能量入驻农村中学历史课堂

摘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当中正能量的作用,对于正处在成长

关键阶段的初中生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正能量教育是着眼于当

前农村教学落后现状而出现的教育方式,将正能量教育作为农村中学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素质。正能量教育是初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中学 历史课 正能量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在这里“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

签。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农村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正能量学生。尽管农村教学设备简陋,我们农村基层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应该自暴自弃,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教学设备上的不足,用正能量战胜一切阻碍我们学习的步伐。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农村历史老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正能量。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我们老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才能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正能量。

1

那么,我们老师就得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例如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时,在讲到孝文帝改革措施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效果的正能量。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要求这些小组学生围绕着“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并派小组中的代表将他们分析归纳、总结好的内容进行板书,我们老师只需要对他们所作的结果加以评析和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正能量。

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能量。长期以来,

历史课被学生看成是死记硬背的无趣科目,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煎熬。为了摒弃学生的这种错误想法,我们老师应该结合当地农村乡土资源创造性地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能量为目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的变化入手来引用资源,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许多乡土史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亟待我们农村中学历史老师去搜寻、整理和开发。我们调查的主题可以多种多样,如“乡村房屋样式改变形势”“乡村景观形成研究”“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乡村的发展”等。我们在讲授新课时也可以适当拓展历史知识范围,随时穿插一些乡土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身边这些生

动的乡土资源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能量。

2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正能量。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角色,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且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正能量。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又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扮演角色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在情感驱动下,主动注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例如在新课程培训时蒋老师给我们上的一节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她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人,使学生仿佛回到一千多年的历史情境,整堂课教学分成三幕:第一幕——吐蓄使者求婚;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入吐蕃;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三大幕对比鲜明,重点突出。每一幕都有学生唱主角,既有小组代表的介绍发言,也有各小组之间不同观点的辩论,最后还有学生评委当堂评分和点评,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以及团体奖。角色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随着活动的日趋增多,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日趋完善和健全。历史剧不仅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正能量。

四、把历史课与育人相结合,培养正能量学生。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什么东西都包括。中学生的思想处在渐渐成熟,又极脆弱的阶段。走向成熟表现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脆弱则表现为对突如其来的东西他们会表现出无可名状的恐惧,或者莫名兴奋地接受。我们农村中

3

学生的家庭生活的影响浸入学生的骨髓。我们有一些学生,他们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与儿女交流很少。他们的父母整天为了赚钱,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孩子的教育。甚至这些学生的父母过年过节回到家里,谈论的不是自己孩子的学习,而是赚了多少钱,并且谈论自己在外交易过程中如何察言观色,对善良者抬价而大肆欺骗,对斤斤计较、面相凶狠的人则说尽好话等。这些学生的父母在家里的一些“身教言传”让我们的学生在家里先是感到恶心,后是麻木,然后是一以贯之地说假话而“面不改色”。发展到后来,欺骗他人,偷他人钱财,再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什么亲情。由此造成道德观念差,价值观念模糊,进而对课堂上我们老师讲的东西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课本上的东西应该是从社会而来,这些负能量东西的存在使学生以偏概全,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那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正能量学生。因此,我们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走出说教的误区,必须与润滋人心紧密相连。总之,我们农村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在思想历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特别是农村教师只有不断地从创新的角度进行不懈的努力,进行探索,深入实践,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农村中学的历史课才会让学生从苦学厌学变成爱学乐学,从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激活学生所学理论,才能提升思想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才能提高农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正能量学生。

4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让正能量入驻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农村历史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也要利用我们身边的历史资源制定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我们学生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六期供稿

5

《历史新课程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