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介传播中的“浅阅读”现象

来源:九壹网
第2卷第6期传媒观察

新媒介传播中的“浅阅读”现象

王佳梅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人们的传统阅读方式逐渐数字化,也逐渐衍生出“浅阅读”的模式。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新

媒体时代发展下人们的浅阅读现象以及它的特点和影响。关键词:浅阅读;新型媒介;数字阅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6-0089-02

一、引言

新媒体阅读给人们创造了成本更低、更快捷、更加方便的阅读渠道,但新媒体阅读带来的浅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不利的影响,这是十分值得人们思考的。

二、新媒体时代阅读数字化趋势(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存在方式有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机遇。新兴媒体的多元化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以及阅读的习惯。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年龄分化互联网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数字阅读的方式主要在青年人中普及,老一辈的人仍然依赖传统媒体如报纸、书籍或一些半数字化的媒体如广播、电视等。根据调查,57.2%成年人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有14.3%的成年人倾向于“网络阅读”,23.5%的成年人倾向于“手机阅读”,3.4%的成年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还有1.6%的成年人“网络下载打印后阅读”。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传统的阅读模式依旧有很大的依赖性,大部分年长的人甚至基本不会关注数字阅读,但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新的选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年轻人更加适应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他们也更加适应和喜欢数字化的阅读和娱乐形式。第二,年长者对于数字阅读还不能够很好适应,他们依旧偏向于传统的阅读方式。第三,新兴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逐渐替代传统媒体,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便利。但从数据中我们可以从看出人们依旧享受传统媒体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如纸质阅读的独特心理体验,特别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多的人会选择纸质的阅读,而不是在电子阅读器上进行学术研究。

三、新媒体阅读的特点及其影响(一)阅读碎片化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等,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普及已经逐渐变得不再流行,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手机。调查显示,在手机应用中,71.23%都是阅读软件,可见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从纸质变得电子化,对阅读内容也有了不同的要求。数字阅读的普及还体现在阅读设备的专门化上。很多阅读爱好者几乎都有自己的阅读器,甚至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馆内还专门设有电子阅读区域供学生使用电子阅读器来学习和休闲。

碎片化阅读时间也是现在人们阅读方式改变的重要特点之一。过往很多阅读爱好者会抽出一整天或者半天来进行阅读活动,但现在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多数人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忙碌,所以现在的阅读需求也逐渐偏向在碎片时间里获取信息。但这样的阅读模式存在很

大一个问题就是移动设备的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容易造成眼部疲劳,虽然在部分电子阅读器上投入墨水屏的技术能有效减少对眼睛健康的威胁,但浅阅读与深阅读还是要取决于读者的偏好。

(二)阅读的多元化

互联网的普及为阅读带来了更多元的方式,移动设备更让人们的阅读达到了多元的顶端。各种各样的手机应用推出阅读软件,而且大部分传统媒体为了与新兴媒体结合发展,也会推出很多相关的软件或者微信公众号,这些线上的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魅力,它增强了读者与编辑者的互动性,多了交流互动,读者可以更好地反馈意见,帮助新兴媒体的质量提升和推广模式的改进,并且还可以投入音频和视频等因素来丰富读者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这些都是新媒体独特的元素。读者还可以通过个人的习惯和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和订阅推送,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三)快捷和低成本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部分人都偏向选择更加方便和快捷的阅读方式,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高的阅读选择。移动设备与传统媒介相比,体积小,而且可以容纳更多的书籍和更海量和多元的信息,并且能够将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视听说上有更加新鲜的感受。从信息承载设备的环保型来看,很多读者的“快阅读”内容如杂志的实时信息和报纸上的新闻等,一般看过一次就会舍弃,这对环境的危害也是不可轻视的,移动设备大大地减少了纸张的用度,从而减轻了地球的负担。

电子书的价格比纸质书要低很多,并且人们可以更轻易地获取电子书资源,所以,新媒体阅读为读者带来的更多方便让读者更加乐意尝试各种各样的阅读渠道,进一步促进了新媒体阅读的质量,同时也符合资源共享的原则,让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接触更多更广泛的阅读内容,更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感兴趣的资源。

四、浅阅读现象的广泛性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大量新兴媒体的普及让人们不得不融入新的数字时代,网络新闻、微信公众号和各类软件都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逐渐让人们形成了碎片阅读的习惯。传统的阅读的主导者是文章的编辑者,而现代阅读的主导者主要是受众。所以,现在的编者必须要培养时代洞察力,根据现在的形式来改变文章的写作模式以及排版。数字化阅读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人们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现在大多数字阅读的内容为新闻,而这样的阅读材料注定为浅阅读现象埋下了伏笔。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注重文章的标题,并且从统计数据来看,

作者简介:王佳梅,女,回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89 

传媒观察

人们更加偏向较口语化的、更加通俗易懂的文章。平面媒体发展让报纸与网络无缝结合,促进了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从文章的标题编写新意以及文章内容口语化就能看出这种趋势。并且,读者选择阅读的方式也在慢慢从纸质演变为电子档、手机版以及专门的阅读器版本,这些可移动的设备带来更加低成本和快捷的阅读资源,让人们更加倾向于浅阅读的形式,同时也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二,随着新兴媒体的普及,现在大多传统媒体都在努力实现新兴媒体的融合,虽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挑战,但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带来了大的机遇,让各种传播媒介有了准确的落脚点,逐步有了新的市场运营模式,同时浅阅读和深阅读也随之衍生出来。全新的媒介让人们偏向于信息摘取式的阅读模式,不喜欢排版密密麻麻的文章和存在大量信息的长文,并且移动设备有限的储存空间也限制了这一点,再者,移动设备还存在信息爆炸的特点,这从某一种角度上还给读者们带来社会超负荷信息量的压迫感。所以为了适应这样快节奏生活下衍生出的阅读需求,新兴媒体要着力发展重界面简洁、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的阅读供给,加强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和收集写作,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要保证质量,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获取精华信息。

我们提倡的浅阅读,不是指媒体编辑者对长篇幅的文章语句的简化,而是在海量信息的中筛选,找到精华,并且用更加简洁精练的语言,通过更加清晰的逻辑写作和更吸引眼球的写作方式,来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稿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满足现代浅阅读模式的需要。这要求媒体文章逻辑清晰,由浅入深,有清晰明确的观点,巧妙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提高信息的传达效率和质量。浅阅读存在的另一种(上接第88页)情作为新闻素材,缺乏深度和广度。纵观那些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大都与生命、环境、人性等话题有关,融入了作者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民生新闻节目也要打破传统内容题材的局限,民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与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这些领域也应当成为民生新闻的一部分。以湖北经视《直播急诊室》为例,医疗行业近些年极受关注,该节目紧跟社会热点,把医患矛盾作为新闻内容,并进行了深度报道和理性思考,一方面符合现实,保持了新闻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引起大众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使得报道极具现实意义。同时,该节目对社会痛点予以关注,为展现人性之善,还挑选了不少感人的治疗案例,令人感动不已。

(二)创新拍摄和制作的方式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拍摄方式越来越多,除了专业摄像,普通人用手机也能记录生活,所拍摄内容用于新闻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有些特殊题材,拍摄方式稍有不同,比如医疗纪实节目,若像其他节目那般,很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这种情况下不适宜使用传统的摄像机,选择小型DV或其他袖珍摄像机更合适。拍摄时也讲究技巧,首先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就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拍摄;其次要尝试成为一个陪伴者,让被拍摄者感觉到亲近可信,既保证拍摄过程顺利,又能体现出人世间的情感。

拍摄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制作,素材剪辑需有整体观和大局观,即便民生新闻,也并非简单地把现场画面拼接在一起就是纪实。在掌控新闻事件主线的基础上,应善于捕捉细节,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当然,为达到预期效果,有时也配有背景音乐来渲染情绪。蒙太奇手法也能出现在民生新闻

第2卷第6期

方式,就是对深阅读的概述,引领读者在进行深阅读之前对

更加完善和复杂信息体系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比如,部分浅阅读的内容在实质上只是对发行的书籍的一个简要的评论和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深阅读做好准备。浅阅读还可以是对深阅读的延伸和创新,将每一份稿件的精彩之处更加直观地传达给读者。

五、反思新媒体阅读对阅读习惯的影响新媒体阅读是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产物,它将海量信息汇总,通过不同的形式传达给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读者,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质变。但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阅读,不少人已经抛弃了纸质阅读,甚至还会因为长期不书写,忘记了一些字的具体写法,同时,长时间的网络交流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成为了人们交往之间的一种屏障。并且,这种不分时间和地点的阅读方式对人们的眼睛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容易导致人们分心,造成安全事故。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网络上的资源泛滥,信息传播的门槛也很低,所以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不少阅读内容甚至没有得到版权保护,在这一层面,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六、结语

新媒体阅读不是完美的,在与传统媒体逐渐融合的过程中,新兴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的阅读习惯在逐渐改变,阅读深度也随之变化,如要保证传统媒体带来的阅读美感和阅读内容的权威性,新媒体不仅仅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改进编排的技巧和写作的逻辑性,必须要敢于创新,实现传统和现代媒体共同传播知识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中,比如在回忆过往时,缺少照片和其他资料,不妨运用蒙太奇手法,借助一些物象营造相应的氛围。

(三)采取故事化的叙述策略

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与文学电影的故事化有着本质区别,后者带有虚构和艺术加工成分,前者只是借鉴故事的外在形式,内容上绝非虚构。所以,民生新闻借鉴其故事化叙述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并不会导致新闻失实。比如深入故事化,挖掘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塑造个性鲜明真实的人物,令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三、结束语

在当前自媒体环境下,新闻获取渠道众多,大众对新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闻面临着巨大挑战。为突破传统限制,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民生新闻节目必须创新,与其他媒介相融合,借鉴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风格,采取民生新闻记录化策略,拓展新闻内容,运用故事化叙述技巧,创新制作和表达方式,让民生新闻绽放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卫霞.关于电视纪录片拍摄风格对民生新闻的影响探析[J].新闻

传播,2013,20(3):16.

[2]尹彤.浅析电视纪录片对新闻节目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5,22

(8):149.

[3]王旭.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对我国民生新闻的影响[J].华

章,2011,24(4):167.

[4]包涛.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风格与民生新闻制作的融合[J].电视指

南,2017,16(11):95.

[5]朱鑫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风格与民生新闻制作的融合[J].新闻

传播,2015,24(20):74.

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