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家训的源流、精义及其当代转换的方法论

来源:九壹网


作者:邵龙宝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比较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92 出版物刊名:兰州学刊 页码:32-41页

年卷期: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中国古代家训;源流形式;内容精义;当代转换;方法论

摘要:我国古代家训造端久远,自五帝时代发端,《周易·家人卦》是上古家训最早的文献,周公首开了帝王家训与仕宦家训的先河,自西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为鼎盛期。古代家训从形式上可分为家规、家仪、家教、家书四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其深层主题都是在阐发中国文化儒释道的"道"、"仁"、"义"、"空"等核心范畴或概念。这些核心范畴或概念是古代家训的深层内蕴和哲学基础。历代家训的主要内容和精义都是从这些范畴概念生发开来,也是受训谕者即子孙们日常践履和体悟训谕的归宿点。对古代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应从方法论上入手:要把握和理解"变与不变"之辩证法;辨明传统与当代的对立统一关系;打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隔阂;由培养圣人、君子到培养当代公民;在中西融合中力求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用以创新今天的家风、家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