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后浇带设计的规定

来源:九壹网
后浇带的设计规定

1 后浇带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合理设置后浇带后的结构,其伸缩缝间距可以适当增加,但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砼规9.1.3和条文说明、)

2 后浇带设置的位置、间距和宽度

1)梁、板宜设置在跨度的1/3范围内、连梁宜设置在跨度中部1/3 范围。(砼高规4.3.13和条文说明)

2)筏板和箱基(地下室)宜设置在跨度中部1/3范围。地下室的后浇带应贯通底板、侧墙和顶板。(砼高规12.1.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

技术措施》3.9.10)

3)后浇带的间距有两种规定:

a) 不大于30m 。(砼规9.1.3条文说明); b)30~40m。(砼高规4.3.13和条文说明) 4)后浇带的宽度800~1000mm。 3 后浇带处钢筋构造要求:

1)现浇混凝土板的后浇带处受力钢筋可采用断开搭接和不断开贯通

两种做法,两种做法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作用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考虑。(砼规宣传贯彻培训教材9.4)

2)混凝土板后浇带处受力钢筋全部断开采用搭接连接。(砼高规4.3.12

和条文说明、砼规9.1.3条文说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5.3.8)

3)考虑到后浇带没有浇筑前现浇板是悬臂构件,相邻支座的负钢筋应适当加强。 4 后浇带的浇筑:

1

1)后浇带宜在其两侧结构的混凝土浇灌完成两个月以后进行浇灌。 2)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比其两侧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砼高规12.1.10) 5 后浇带处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宜在其外侧附加防水层。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