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 .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B、不一定/一定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术功;
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B、膨胀功;内能;压力C、热量;比热;温度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 B 。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20.已知一热水的温度50℃,则其华氏温度为A。
A、122℉ B、133℉ C、138℉ D、142℉
21.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高0.004Mpa,则容器的。
D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004Mpa 22.比容和密度互为。B A、指数关系
B、倒数关系C、反比关系 D、正比关系 23.任意工质的焓是。B A、温度的单值函数 B、内能与推动功之和 C、定压比热与温度的乘积 D、内能的K倍
24.空气的定压比热是定容比热的倍。B
A、0.528 B、1.4 C、R(气体常数) D、不一定 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不包括气体分子的。D
A、移动动能B、转动动能 C、振动动能D、分子内位能 2.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之间有 .A
A、Cp=Cv+R B、Cp=Cv—R C、Cp=Cv/R D、Cv=Cp/R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为。A
A、pv=RTB、pT=vR C、pR=TvD、p=vRT
4.1kg理想气体定容加热,温度从27℃升高到127℃,压力将变化为原来的倍。
B
A、3/4B、4/3 C、127/27 D、27/127 5.理想气体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C
A、绝热膨胀同时温度降低 B、吸热同时温度降低
C、绝热膨胀同时温度升高 D、放热同时温度升高
6.理想气体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作出膨胀功100kJ,内能将减少。B A、74.1kJB、100kJ C、140kJ D、都不对 7.实际气体的内能是和的函数。D
A、温度/热量B、温度/功C、温度/熵 D、温度/比容 8.理想气体等温过程中吸入的热量对外做的功量。B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
9.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 A、气体绝热压缩,温度降低B、气体放热,温度升高 C、气体绝热膨胀,温度降低D、气体吸热,温度升高 10.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 A、定温放热,压强增大 B、定容吸热,温度不变 C、绝热膨胀,温度升高 D、定温压缩,气体吸热
11.满足pvn=常数且n=k的过程是:D A、定压过程 B、定容过程
C、定温过程D、定熵过程
12.满足pvn=常数且n=1的过程是:C A、定压过程
B、定容过程C、定温过程 D、定熵过程 13.满足pv n=常数且n=0的过程是 :A A、定压过程
B、定容过程C、定温过程D、定熵过程 14.满足pvn=常数且n=±∞的过程是:B A、定压过程 B、定容过程
C、定温过程D、定熵过程
15.某一过程中工质吸收的热量等于焓的增量,该过程是。A A、定压过程B、定容过程C、定温过程D、定熵过程 16.定容过程中工质吸收的热量等于。C
A、膨胀功B、技术功C、内能的增加 D、焓的增加
17.下列哪个过程中工质做的膨胀功或技术功和吸收的热量相等。C
A、定压过程
B、定容过程C、定温过程D、绝热过程 18.可逆绝热过程中工质做的技术功等于 .B A、内能的减少 B、焓的减少
C、温度的升高D、压力的增加
19.空气在定容过程中吸热70kJ,对外界做功。D A、70 kJ B、50 kJ C、20 kJD、0 20.P—V图上,可逆过程线以下的面积表示 .B A、热量
B、膨胀功C、技术功D、能量
21.T—s图上,可逆过程线以下的面积表示。A A、热量 B、膨胀功
C、技术功D、能量
22.以下哪个过程是可逆过程。D A、不平衡过程 B、自由膨胀过程 C、等温传热过程 D、无摩擦的准平衡过程
23.工质经历一个可逆过程后,沿原路线逆行,可以使回到初态.D A、系统 B、外界 C、系统或外界D、系统和外界同时24.工质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沿原路线逆行,可以使回到初态.C
A、系统 B、外界C、系统或外界 D、系统和外界同时25.下列参
数中, 的变化量只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变化过程无关。B
A、热效率 B、内能C、压缩比D、热容量
26.在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中,不能直接测量的参数是。D A、压力B、温度 C、比容 D、内能 27.下列各项为工质热力状态参数的是:C
A、热量、压力、熵B、功、比容、焓C、内能、压力、温度D、内能、比热、焓
28.以下哪个过程是不可逆过程。D A、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
B、外界耗功压缩工质C、向外界传热D、自发进行的过程 29.可逆过程一定是。D A、非平衡过程
B、存在着损耗的准静态过程 C、等温传热过程 D、准平衡过程 30.可逆过程是。B
A、稳定的膨胀过程 B、没有摩擦的准平衡过程
C、均匀的传热过程D、系统内部温度处处一致,压力处处一致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D A、能量在转换中是有条件性的 B、能量只能增加或转换而不能被消灭 C、能量在转换中是有方向性的 D、能量只能转换而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C A、物质不灭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
C、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D、孤立系熵增原理
3.空气在压缩过程中消耗外界的功90kJ,内能增加40kJ,空气向
外界放热。C
A、130 kJ B、90 kJ C、50 kJ D、40 kJ 4.工质吸热90 kJ,内能减少40 kJ,做出膨胀功。A A、130 kJ B、90kJ C、50 kJ D、40 kJ
5.q=Δu+w适用于。B
A、任意气体,可逆过程B、任意气体,任意过程 C、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任意过程 6.q=CvΔT+∫pdv适用于。C A、任意气体,可逆过程 B、任意气体,任意过程 C、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任意过程 7.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为。B
A、Q=ΔU+W B、Q=ΔH+Wt C、Q=ΔH+Wi D、Ek+ΔEp
+Wi
8.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工质的熵 .C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9.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工质的焓 .C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Q=ΔH+Δ10.以下哪项与过程无关。D A、热量 B、膨胀功 C、技术功 D、推动功
11.工质经卡诺循环后以回到初始状态,其内能:C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增加或减少
12.工质经过一个循环,又回到初态,其值不变的是。A A、焓 B、功C、热量 D、A+B+C
13.空气在定压过程中吸热70kJ,对外界做功.D技术功? A、70 kJ B、50 kJ C、20 kJ D、0
14.空气在定温过程中吸热70kJ,对外界做功。A A、70 kJ B、50 kJ C、20 kJ D、0
热力学第二定律
1.以下哪项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论述是正确的。D
A、闭系的总能量保持不变B、能量只能转换而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C、孤立系的总熵可以减小
D、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是有方向性的
2.以下哪项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论述是不正确的 .B
A、热不能自发的全部转变为功 B、能量只能转换而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C、孤立系的总熵可以增大或不变D、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是有方向性的
3.热力学第二定律阐明了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方向、条件和.B A、速度B、限度C、速率D、数量
4.单一热源的热机,又称为第二类永动机,它违反了。D A、能量守恒定律B、物质不变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热力学第二定律
5.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这样表述:C A、热能可以百分之百的转变成功
B、热能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动地传递到高温物体 C、使热能全部而且连续转变为机械功是不能的 D、物体的热能与机械功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6.单一热源的热机理论是违反了:D A、能量守恒定律 B、热力学第一定律 C、物质不灭定律 D、热力学第二定律
7.工质经历一个可逆过程后熵增大了,表示该过程 .A A、吸热 B、有摩擦损失 C、不等温传热 D、自由膨胀 8.工质经历一个不可逆放热过程后,熵。A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一定
9.在温度分别为1000℃和300℃之间工作的热机热效率为ηt=70%,则这个热机是:D
A、卡诺热B、可逆机 C、不可逆机 D、不可能有的热机 10.不考虑化学反应和电磁效应的热力学系统,过程的不可逆因素主要有。D
A、耗散效应
B、有限温差下的热传递 C、自由膨胀 D、A+B+C
11.在t1=1000℃,t2=300℃的两个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可逆热机,热效率为 .C
A、0.3 B、0.45 C、0。55 D、0.7
12.在T1=1000K,T2=300K的两个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热效率为0。55,该热机
为。B A、可逆机 B、不可逆机 C、不可能有 D、卡诺机
13.卡诺循环热效率ηt。B A、η
t 〉0 B、0〈η t <1C、η t ≤1 D、η t <0
14.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仅与下面有关.A
A、高温热源的温度的低温热源的温度 B、高温热源的温度C、高温热源的温度和低温热源的温度及工质的性质、D低温热源的温度15.理想气体在高温热源温度TH和低温热源温度TL之间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为。C A、(T H +T L )/T
H B、T H /(T H - T L ) C、T L /(T H -T L )D、(T L - TH)/T H
16.卡诺循环是由组成的。C
A、等温过程和定压过程B、等温过程和定容过程 C、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D、绝热过程和定容过程
17.工质经过一个循环后以回到初始状态,内能。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
18.工质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以回到初始状态,熵。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
19.在刚性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空气被300℃的热源从100℃加热到300℃,此过程
是。B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C、定容可逆 D、等压不可逆的
20.经过一个不可逆过程后,工质不能恢复原来状态,说法.D A、正确 B、错误
C、有一定道理D、不定
21.当热能和机械能发生转变时,可获得最大可用功的过程是。D A、准静态过程 B、平衡过程 C、绝热过程 D、可逆过程
22.逆向卡诺循环是从吸热。B
A、高温热源等温B、低温热源等温C、高温热源等熵 D、低温热源等熵
23.高、低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327℃、27℃的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B
A、60% B、50% C、40% D、30%
24.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的一切热机中,可逆机的热效率
最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的一切制冷机中可逆机的制冷系数最 .C
A、高/低
B、低/高C、高/高 D、低/低
25.热泵从—10℃的低温热源吸热100kJ,向20℃的高温热源放热200kJ。则该热泵
为 。 B
A、可逆热泵 B、不可逆热泵 C、不可能有 D、不能判断 26. 只从单一热源吸热,能持续输出功的热机,是违反了 :D A 、能量守恒定律 B 、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物质不灭定律 D、热力学第二定律
27. 氧气在相同的初、终态之间进行两次膨胀,第一次为可逆过程,第二次为不可逆过程,
这两个过程相比有 。 B
A、ΔS1<ΔS 2 B 、ΔS 1=ΔS 2 C 、ΔS 1〉ΔS 2 D 、ΔS 1≠ΔS 2
28. 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工质的熵 。C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不一定
29. 工质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 。C A 、熵流增大
B 、熵流减少 C、熵产增大 D 、熵产减小
30. 工质在某过程中吸热50kJ ,做功100kJ ,工质 。 C A 、内能增大;熵增大 B 、内能增大;熵减小 C 、内能减小;熵增大 D 、内能减小;熵减小
31. 在任意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 .D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2. 孤立系内发生不可逆过程,系统的总熵 。A A、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压气机
1.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哪种压缩过程消耗的功最小 。A
A 、定温过程 B、n>k 的多变过程 C 、绝热过程 D 、1〈n <k的多变过程
2. 实际活塞式压气机的压缩过程是 .D A 、定温过程 B 、n>k 的多变过程 C 、绝热过程
D 、1<n 〈k 的多变过程
3.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比为c ,增压比为π,容积效率ηv为 。 B
A 、()11--=n
v c πη B 、???? ??--=111n v c πη C 、
--=111n v c πη D 、()11--=n v c πη 4.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比越 。增压比越 时,容积效率越大 A
A 、小/小 B 、大/大 C 、小/大 D 、大/小
5. 存在余隙容积,理论上对压气机耗功 ,但使生产量 。A A 、无影响/减少 B 、有影响/减少
C 、无影响/增大 D、有影响/增大
6. 存在余隙容积,理论上对压气机耗功 ,实际上耗功 。C A 、无影响/减少 B 、有影响/减少 C 、无影响/增大
D 、有影响/增大
7. 两级活塞式压气机最有利的中间压力是 。A A 、21p p p m =
B 、221p p p m += C、12ln p p p m = D 、2
21p p p m += 8. 两级活塞式压气机的进口压力为0.1Mpa ,出口压力为3.6 Mpa ,最有利的中间压力
是 。A A 、0.6 Mpa B 、1。0 Mpa C 、1.8 Mp a D 、2.5 M pa
9. 衡量活塞式压气机性能的优劣,用 . C A 、定温效率
B 、绝热效率 C、容积效率 D 、热效率 10.活塞式压气机与叶轮式压气机相比有。B A、活塞式压气机产气量大 B、叶轮式压气机产气量大 C、叶轮式压气机增压比大 D、活塞式压气机没有余隙容积 11.衡量叶轮式压气机性能的优劣,用 .
A、定温效率B、绝热效率 C、容积效率 D、热效率 12.压缩机压缩过程实际上是过程。C A、定温 B、绝热 C、多变 D、定压
13.为降低活塞式压气机的耗功,应尽量采用压缩过程。C A、等容B、绝热C、等温 D、多变
14.活塞式压缩机绝热压缩时的耗功多变压缩时的耗功.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15.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可防止活塞撞击气缸盖,但使。A A、耗功增大 B、供气量减小
C、压缩终点温度高D、压缩终点温度低
16.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增压比时,其容积效率将降低.A A、增大B、降低C、不变 D、不定
17.一台单级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余隙比为5%。若压缩前空气的压力为0.1Mpa,温度为
20℃,压缩后空气的压力为3Mpa,设两个多变过程的多变指数均为1.25,该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为。B
A、0.45B、0.29 C、0.68 D、0。25
18.活塞式压缩机的余隙容积使压缩机压缩1kg气体所消耗的功。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9.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压缩比降低时,其容积效率将。A A、提高 B、降低C、不变D、不定
20.采用多级压缩和中间冷却的压缩机,可以。D A、提高压缩机排出压力 B、降低容积效率 C、提高排出温度 D、降低成本
21.某双级压缩中间冷却的理想压缩机,将0。1Mpa的空气压缩至3Mpa,其最佳中间压力
应为 Mpa。B
A、1.732 B、0.5477 C、1.55 D、1.50
22.某双级压缩中间冷却的理想压缩机,将0.1Mpa的空气压缩至3Mpa,其最佳增压比应
为 .B
A、1。1。732 B、5.477 C、15 D、30 23.叶轮式压气机按气流的流向分为径流式和。C A、压缩式
B、通风式C、轴流式D、鼓风式 水蒸气
1.以下那种说法是错误的。D
A、没有300℃的过冷水存在B、没有10℃的过热水蒸气存在 C、饱和空气就是饱和水蒸气
D、湿蒸气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 2.水或水蒸气的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时,是状态.C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3.水或水蒸气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时,是状态.A A、未饱和水B、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4.水或水蒸气的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是状态。C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C、过热蒸汽 D、饱和蒸汽
5.水或水蒸气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是状态。A A、未饱和水B、湿蒸汽 C、过热蒸汽D、饱和蒸汽 6. 饱和水在定压汽化过程中, 保持不变。A A 、温度 B 、内能
C 、焓 D、A+B+C
7. 饱和蒸汽的状态用以下哪个参数确定: 。B A 、压力或温度
B 、压力和温度 C、压力和干度 D 、温度和干度
8. 定压汽化过程中,饱和水的焓为hˊ,饱和蒸汽的焓为h 〞,汽化潜热为 .A
A 、h 〞-hˊ B、hˊ-h〞 C 、h 〞+hˊ D、都不对’ 9. 水蒸气绝热膨胀时,所作技术功为 .B
A 、12s s w t -= B、12h h w t -= C 、12u u w t -= D、112v p v p w t -=
10. 沸腾是指 .D
A 、从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B 、从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C 、在流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D、在流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
11. 液面上饱和蒸汽压力对应的沸腾温度称为 .B A 、露点 B 、饱和温度 C 、沸点 D 、B 或C
12. 水的定压汽化过程经历了除 以外的三个阶段。A A 、定压升温阶段 B 、定压预热阶段
C 、定压汽化阶段 D、定压过热阶段
13. 水在定压下的汽化过程中,下列四个状态里,除 外,另外三个状态的温度是相同的。D
A 、饱和水 B 、湿蒸汽
C 、干饱和蒸汽 D、过热蒸汽
14. 在水蒸气的T -s 图中,饱和蒸汽线的右上的区域称为 .C
A 、过冷水状态区 B 、湿蒸汽状态区 C 、过热蒸汽状态区 D 、固体状态区
15. 干度x =1的工质是指 。B A 、饱和液
B 、饱和蒸汽 C、湿饱和液 D 、过热蒸汽
16. 过热蒸汽的温度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之差称为 。A A、过热度 B 、干度 C 、饱和度 D 、比潜热 17. 未饱和水的过冷度等于 。C A 、过冷水温度 B 、饱和温度 C 、B -A D 、A -B
18. 对湿蒸汽继续加热,其干度将不断地 。A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A 或B 或C
19. 水在定压汽化过程中,若其温度等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其处于 。D
A 、饱和水 B 、湿蒸汽 C 、饱和蒸汽 D 、A 或B或C
20. 对于给定温度的湿蒸汽,其压力 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B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D 、无法确定
21. 在压力为0.5Mpa 时,饱和水的比熵为1.8604kJ/(kg。K),饱和水蒸气的比熵为
6。8251 kJ/(kg .K)。若锅炉产生的压力为0。5Mp a的水蒸气的比熵为6。623 kJ /(kg.K),则其干度为 .A
A 、0.96 B 、0。86
C 、0.76 D 、0。66
22. 对于给定压力的湿蒸气,其温度 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B A、大于 B 、等于 C、小于 D 、无法确定
23. 水在锅炉内定压加热汽化,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初、终态的 变化。C
A 、压力 B 、温度 C 、焓 D 、熵 气体流动
1. 喷管的作用是获得 气流,同时压力 。A A 、高速/降低
B 、高速/升高 C、低速/降低 D 、低速/升高 2.扩压管的作用是获得气体,同时流速。A
A、高压/减小 B、高压/增大C、低压/减小 D、低压/增大 3.渐缩喷管出口截面的马赫数有。C A、M≥1B、M=1 C、M≤1 D、M≠1
4.空气流经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出口压力为0.1MPa,该喷管是形.C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直管
5.空气流经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出口压力为0.6MPa,该喷管是形.B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直管
6.空气流经渐缩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背压力为0。1MPa,出口压力为 .
C
A、0.1MPa B、0.6MPa C、0.528MPa D、1MPa
7.空气流经渐缩喷管,进口压力为1Mpa,背压力为0.6MPa,出口压力为。B
A、0.1MPa B、0.6MPaC、0。528MPaD、1MPa 8.缩放喷管喉部的压力为临界压力,流速为。C
A、亚音速B、超音速C、音速 D、不一定
9.缩放喷管出口截面的压力P2与临界压力Pcr相比有。B A、P 2≥Pcr B、P 2
≤PcrC、P 2
=Pcr D、P 2 ≠Pcr
10.工质绝热节流后不变, 减小, 增大。C A、温度/压力/熵 B、焓/比容/温度 C、焓/压力/熵 D、压力/温度/比容
11.工质绝热节流后温度降低,称为。A
A、冷效应 B、零效应 C、热效应 D、温度效应12.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后呈 .B
A、冷效应 B、零效应 C、热效应D、不一定
13.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呈。D A、冷效应
B、零效应C、热效应 D、A或B
14.温—压图(T—p)上,转回曲线与温度轴包围的区域是。A A、冷效应区B、零效应区 C、热效应区 D、A或B 15.喷管是用来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化为。C A、功 B、热量
C、动能D、内能 16.节流是一个典型的。B A、可逆过程 B、不可逆过程 C、静态过程 D、定压过程
17.扩压管的作用是获得气流,同时速度 .A A、高压/下降 B、高压/上升 C、低压/下降 D、低压/上升
18.在扩张形喷管内流过的超音速气体,其。B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 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19.在收缩形喷管内流过的亚音速气体,其。B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20.气体的流速为亚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降低可用。A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扩压管
21.气体的流速为亚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提高可用。B A、扩张形扩压管B、收缩形喷管C、扩张形喷管D、缩放形扩压管
22.气体在喷管中流动,当其流速大于当地音速时,应采用。D A、缩放形
B、放缩形C、收缩形D、扩张形
23.在收缩形喷管的最小断面处,马赫数为。D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D、小于等于1
24.当超音速气流流入收缩形通道时,则出口气流的速度和压力将依次为 .A
A、增大,减小B、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D、增大,增大 25.当M>1向M<1变化时,扩压管截面的变化规律是。C A、渐扩B、渐缩C、缩放 D、达到最小值
26.任何压力下的理想气体经节流后,其温度将。C(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不变)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27.实际气体经节流后,其比焓将。C A、降低B、升高C、不变 D、无法确定 28.气体经节流后,其比熵将。B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29.气体经节流后,其比容将 .D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内燃机
1.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绝热膨胀和过程组成。 A A、定容吸热/定容放热 B、定压吸热/定压放热 C、定容吸热/定压放热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
2.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与哪个参数有关 .C A、定容升压比λ B、定压预胀比ρ C、压缩比ε D、A+B+C 3.内燃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绝热膨胀和过程组 成。B
A、定容吸热/定容放热 B、定压吸热/定压放热 C、定容吸热/定压放热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
4.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与哪个参数无关。D A、定容升压比λ B、定压预胀比ρ C、压缩比ε D、排气温度 5.以下哪中方法不能提高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D A、增大压缩比
B、减小预胀比C、增大升压比 D、减小压缩比
6.压缩比和加热量相同时,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理想循环是.A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 D、定温加热循环
7.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同时,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理想循环是。B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定温加热循环 8.柴油机采用增压的目的是。A A、提高循环热效率 B、增大柴油机功率
C、改善润滑条件D、提高排气温度
9.理论上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脉冲动能。? A、脉冲式
B、定压式C、混合式 D、不一定
10.定压式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由绝热压缩、定压吸热、绝热膨胀和过
程组成。 A
A、定压放热B、定温放热C、定容放热D、多变放热 11.燃气轮机循环由绝热压缩、、绝热膨胀和过程组成。 B A、定容吸热/定容放热 B、定压吸热/定压放热
C、定容吸热/定压放热 D、定压吸热/定容放热
12.燃气轮机循环中,空气在绝热压缩前的温度为27℃,压缩后温度为127℃.循环热效率
为 . B A、21﹪ B、25﹪ C、75﹪ D、79﹪
13.内燃机是一种的装置。B
A、传递运动B、将能量部分地转换为机械功C、能量交换D、传递热量
14.下列被称为热机的是。A A、柴油机 B、锅炉
C、冷凝器D、冷机
15.内燃机动力装置的做功工质是 .A A、燃气 B、蒸汽C、燃油D、水
16.在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中, 冲程燃气是作正功.C A、进气 B、压缩
C、膨胀D、排气
17.在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中, 冲程燃气是作负功.B A、进气 B、压缩 C、膨胀 D、排气
18.燃油喷入内燃机缸内进行燃烧,最后推动曲轴作功的过程属于.B
A、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 B、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及光能的相互转换 19.柴油机的实际放热过程是 .A
A、多变过程B、等温过程C、等压过程D、绝热过程 20.柴油机的实际膨胀过程是。A A、多变过程 B、等温过程
C、等压过程D、绝热过程
21.柴油机燃烧的前期,可近似地看作为。D A、等温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容过程 D、绝热过程
22.柴油机燃烧的后期,可近似地看作为。D A、等温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容过程 D、绝热过程
23.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是。C?(早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是定压加热循环,但是早已被淘
汰) A、卡诺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D、定压加热循环或混合加热循环 24.汽油机的理想循环是。B A、卡诺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定压加热循环或混合加热循环
25.衡量内燃机单位气缸容积工作能力的大小的指标是。? A、气缸的工作容积 B、曲轴发出的功率 C、喷油量 D、平均压力
26.当内燃机理想循环的循环最高压力和加热量一定时,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
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C A、最大/最小/居中 B、居中/最大/最小
C、居中/最小/最大 D、最大/居中/最小
27.当压缩比和加热量一定时,内燃机三种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B
A、定容/定压/混合 B、定容/混合/定压
C、定压/定容/混合 D、定压/混合/定容
28.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向外界放热400kJ/kg,对外作功600kJ/kg,其热效率
为。C A、0。3 B、0。4 C、0.6 D、4
29.压力升高比,压缩比,可以提高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A
A、提高/提高B、提高/降低 C、降低/提高 D、降低/降低 30.提高内燃机理想循环平均指示压力的方法是在压缩始点.? A、提高空气压力B、提高燃油粘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