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本试卷共15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图3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 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图4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图4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5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图5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图6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
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图6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参考答案
1.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与传统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更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C正确,A、D错误;两种模式都注重防治水土流失,B错误。
2.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该地区的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农民进行田间耕作的难度较大;该综合整治模式采取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坡面退耕还林等方式,可使该地平地占比增大,同时,采取支渠排水灌溉等方式,降低了该地区田间耕作的难度,故选项B正确。
3.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为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该综合整治模式下,采取了复垦空废宅基地的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①错误;陕西省延安市属于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邻近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生态环境脆弱,②正确;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平地少,坡耕地比例大,③正确;该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生产方式较为粗放,④错误;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4.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横向错列排布的布局方式,使楼间空地的延伸方向与夏季盛行风(西南风)的风向大体一致(如下图),有较好的通风效果,故选B。
5.A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由上题分析可知,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因此相对于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建筑密度大、以高层建筑为主,以起到阻挡和削弱冬季盛行风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 6.D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该地位于东北平原,临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冬季风较强;读图可知,该居住区的两个出入口均靠近居住片区Ⅱ,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因此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盛行风,选项D正确。
7.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下淡水区形成的因素,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下渗的雨水较多时,咸/淡水界线会向海岸线方向扩展,降水少、下渗的雨水少时,咸/淡水界线会向人工岛中部收缩,因而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时,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①对、②错。人工岛狭长时,大气降水会很
快通过地面流入海洋,地下淡水补给少,地下储存的淡水较少,地下淡水区小,保持相对稳定的难度大;人工岛足够宽,降水到达地表后下渗的面积较广,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多,地下淡水补给较多,地下淡水区较大,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③错、④对。故选B。 8.D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的特点,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正确项分析】一般情况下,人工岛面积较小,降水后渗透到地下的水量有限,因而地下淡水储量较少,无法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D正确。
【错误项分析】人工岛主要由碎石和泥沙填造而成,地下淡水多为潜水,埋藏深度小,易开采,取水难度较小,A错误;人工岛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因而开采利用周期不长,B错误;人工岛上人口少,生产生活污染少,地下淡水水质较好,C错误。
9.A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长白山林线是岳桦林分布上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气候变暖,长白山北坡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所以该海拔范围内岳桦林种子具备了萌芽生长的热量条件,由于海拔高、生长季短,目前应以幼树为主。故选A。
10.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季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林线快速提升,说明冬季升温幅度大,A、D错;20世纪90年代以来,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岳桦的生长季稳定,B错,C对。 11.D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山地林线的因素,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长白山北坡虽然处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和近年来气候变化,当地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A错;林线附近海拔高,土壤封冻期长,加上降水较少,水土流失很少,B错;随着气温升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有机质含量会下降,土壤肥力会降低,C错;由于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岳桦种子最大散落高度也基本稳定,故岳桦生长的上限趋于稳定,D对。 【思维线索】林线高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林线高度主要受热量和降水的共同影响。(1)林线高度与热量的关系:一般来说,热量增加,
林线会上升。纬度→热量→林线:通常情况下,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坡向→热量→林线: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阳坡热量较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2)林线高度与降水的关系:一般来说,降水增加,林线会上升。大气环流→降水→林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海拔→降水→林线:山地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在高山气候区森林一般分布在半山腰,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自然带表现为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坡向→降水→林线: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本题中,长白山北坡即使气温升高,但由于降水未相应增加,近年林线未能持续上升。
36.【参考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区域降水的特点、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气候湿润,说明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葡萄种植采用顺坡垄会使降水顺坡流走,不利于水土保持。由此可以推测该地降水频率较高,降水强度较小,对土壤冲刷较弱。第(2)问,葡萄喜光,种植时应该选择在光照较强的阳坡。与梯田相比,顺坡垄上种植的葡萄接受光照的角度、面积较大。第(3)问,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坡耕地作物需要灌溉,顺坡垄不利于灌溉且易发生水土流失,同时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如遇暴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利于作物生长。 37.【参考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
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解题思路】第(1)问,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第(2)问,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第(3)问,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
43.【参考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的评价,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地理实践力。
【解题思路】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主要从社会和经济方面分析。社会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就业,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经济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综合产业,一业动而百业动,所以也带动食宿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4.【参考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超过760 个/hm2后,土壤全氮含量开始下降。高原鼠兔密度在合适范围之内,能够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维系土壤肥力,提高抗退化能力。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
(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