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
阅 读 100 天 第65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暮春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春天园林夕照的美丽图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认真揣摩诗歌大意,A项“下片写对暮春总的印象”表述错误,下片描绘的是春天园林夕照的美丽图景,不是写对暮春的印象。 2、请对“花偎雪坞浓香”作简要赏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偎”字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羞羞答答、偎雪开放的娇美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两方面考虑,诗句中的“偎”意思是“偎依”,用于指人,现在用来指花,很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下列对词的表现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 C.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D.“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从关键语句入手,揣摩古诗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从诗中笋、花、柳丝、夕阳来看,这是一首诗写景抒情诗,从“偎”“金丝”等词语可知作者对美景的喜爱。所以,B项分析不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③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 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④,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矣。”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③谨敕:谨慎。④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爱之、重之 重: .(2)讫今季良尚未可知 讫: ..(3)书诫之曰 书: .(4)忧人之忧:忧: .
【答案】(1)敬重(2)到、直到(3)写信(4)以„„为忧,把„„作为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解答此题,注意“书”“忧”是词类活用。
5.下面句中的“之”与例句“忧人之忧”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 学而时习之 C. 至之市 D. 当余之从师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例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选项A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一致。;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学过的东西;C项中的“之”是动词,往,到„„去;D项中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所以此题选A。 6.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译: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矣。
译:
【答案】(1)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2)我时常替(他)寒心,因此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给分点,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第一句,注意倒装句式和“汝曹”的意思;翻译第二问,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和“是以”的意思。 7.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龙伯高敦厚周慎,杜季良豪侠好义。
B.马严、马敦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C.从文章内容可见,马援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D.马严、马敦既没有学到伯高的优点,也没能效仿季良的长处,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弄懂文章大意,然后针对选项一一甄别。选项D表述不正确,通读原文,可以知道,马援希望马严、马敦以伯高为榜样,而不要学习杜季良。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童年的月光宝盒
王聪娜
①童年是一个尘封的月光宝盒,打开记忆的密码,那些早已泛黄却又透着几分新鲜的往事,争先恐后逶迤而来……
②那时,妈妈是村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演过《红灯记》的她有一条小铁梅式的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我的头发自然也被梳成了麻花小辫,跑起来飞成两串麻花。近水楼台先得月,唱儿歌,跳舞,背唐诗,背“小九九”,打拳,儿时的我据说被妈妈培养得相当“多才多艺”。每次放学,当街一群晒太阳的老爷爷总要虎着脸拦住我:“小梅子,来趟拳,要不不让过!”只得乖乖从命,煞有介事地舒腰展臂闪转腾挪一番,赢得一片喝彩和开心的大笑。
③童年的记忆里时常摇曳着大队部的灯光。晚上常和小伙伴们去给父母记工分。冰冷的寒夜里,昏暗的油灯下,那个俊俏的姐姐在表格上一笔一画的记完,把我搂在怀里,爱怜地摸摸我冻成胡萝卜的小手,拍拍我皴裂的面梨似的小脸,叹口气:“哎,这苦日子啥时熬到头啊!”那幽幽的叹息,在夜色里传得很远很远……
④大队部旁边的小卖部是我儿时的乐园。花手娟、蝴蝶结、玻璃球、大白兔奶糖……所有新奇有趣的物件都能在那里找到,而且隔些天就变换一回,比刘谦的魔术还神奇,我有事没事就跑到那里一次次“见证奇迹”。开小卖部的大伯家有弟兄俩个,淘气的嘎子哥是我们的偶像兼“孩子王”。我们这帮小“兵”们跟着他玩各种千奇百怪的游戏,围成一圈听他讲战斗故事,小尾巴似的跟着他去外村看电影《林海雪原》,军营梦也就在那时萌芽。后来嘎子哥参军到北京,成为一名青年军官。多年后,我也俨然成了半个“女兵”,去部队采访顺路看望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他面前,“啪”一个敬礼,惊得他嘴巴张成○字型,半天没回过神来:“丫头,都长这么大啦?!真是女大十八变啊!”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两个“兵”,还孩子般笑作一团。
⑤儿时的世界里,最深的渴望就是能有个哥哥。在我受伤的时候,能为我拭去腮边的泪滴,能把我冰凉的小手紧握在他温暖的掌心,能让我扑进他怀里痛哭一场,能挺身而出挡在我面前:“小妹,别怕,有我呢!”可是,我没有。受那些坏孩子欺负的时候,硬撑着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架势,小胸脯一挺:“哼,等着瞧,看我哥回来怎么收拾你们!”也想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对有兄长的小姐妹羡慕得眼睛发蓝,在数次向妈妈提出“再给我生个哥哥”的要求遭到严辞拒绝后,我打起了同伴的主意。向有三个哥哥的最好的朋友小兰送毽子沙包手绢糖豆大献殷勤,然后跟人家商量:“匀一个哥哥给我行不?我给你个妹妹。”
⑥童年的月光宝盒里,珍藏着一件件趣味的珠贝。一次雨后上房偷枣,从房顶上漏下来,还把家里精心择好准备去卖的棉花弄了个乱七八糟。还有一回,和一群小伙伴悄悄潜入村北的白胡子老爷爷家,趁他睡午觉时上树摘桃,正摘得高兴,忽听得里屋一声咳嗽:“小兔崽子,哪儿跑?”随后是踶拉鞋的声音。吓得我们魂飞魄散,兜着衣襟跟头骨碌撒丫子就逃,跑飞了凉鞋,跑开了小辫。跑到安全处定下心神,一边庆幸没被逮住,一边美滋滋地品尝胜.....利果实——偷来的桃子就是甜啊! ...
⑦那时家里穷,星期天帮父母赶着小毛驴去地里干活,一次车飞跑起来差点翻进沟里。放了假帮着整枝打杈收拾棉花,棉蛉虫粘到手上脸上,一出汗粘乎乎痒得难受,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上做梦,千百条肥肥的大青虫爬到身上拼命的吞噬着我,吓得哭着惊叫而起,再也无法入眠,连续半月天天如此,怕父母担心还不敢给大人说。从那时起,隐隐
懂事的我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⑧哦,逝去的童年,或甜蜜或苦涩的记忆!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是我一生的珍宝,我将它珍藏进岁月的箱底,时光之手无法触及的距离…… 8.请你说说对题目“童年的月光宝盒”的理解。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童年比作月光宝盒,生动新颖,引人遐想,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解答此类题,从结构、内容和语言上分析,此文标题将童年时光比作月光宝盒,将童年往事比作一个个珍宝,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在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9.概括文中“我”小时候的往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展示幼儿园时自己的“多才多艺”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有三个哥哥的小兰献殷勤,让她匀一个哥哥给“我”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去大队部给父母记工分,在大队部旁边的小卖部里玩各种千奇百怪的物件和游戏;上房偷枣,上树偷桃;干活时差点翻车,收拾棉花遇到棉铃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从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0. 简要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跑到安全处定下心神,一边庆幸没被逮住,一边美滋滋地品尝胜利果实——偷来的桃子.......就是甜啊 .
【答案】“庆幸”“美滋滋”是心理描写,“甜”是从味觉角度,“偷来的”是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童年时的顽皮可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入手, 分析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11.选文第④段属于记叙文的什么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插叙部分,插叙了自己成年后一次去部队采访顺路看望在北京参军的嘎子哥的事情,既印证了儿时的游戏和生活经历(军营梦)让我记忆深刻、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又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行文更真实可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插叙部分的理解。解答本题,要理解文章主旨,理清行文思路。另外,插叙的作用有:丰富文章内容;补充故事情节;结构上使行文起伏多变。
12.“打开记忆的密码,那些早已泛黄却又透着几分新鲜的往事,争先恐后逶迤而来……”........请谈谈对“早已泛黄”和“几分新鲜”的理解。
【答案】“早已泛黄”是指自己早已告别童年,相隔时间久远;“几分新鲜”是指童年的记忆印象深刻,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结合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早已泛黄”和“几分新鲜”的含义。 (二)议论文阅读
何谓幸福 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战战兢兢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各人有各人的幸福”也可)或“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寻找中心论点可以结合议论文的题目,还要注意“可见”“我认为”等标志性词语。本文题目是文章论述的问题,通读全文,结合题目,不难找到作者的观点: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另外,根据标志性词语“可见”来判断,结尾段“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也可作为论点。
14.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用托尔斯泰的话来引出中心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突出自己观点的特殊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有:引出论题或提出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此文开篇引用托尔斯泰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引用名人的话属于议论文的道理论据,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另外,托尔斯泰的话突出自己观点的特殊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答案】首先,幸福因人而异;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做这类题先划分文章的层次,然后总结层意,本文在提出论点后,依次用了“首先”“其次”“但是”三个词语领起每一层内容,并且每层都有一个中心句。所以,本文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的:首先,幸福因人而异;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16.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内容上:回答了“何谓幸福”的问题,并希望每一个人用辛勤劳动、真挚的爱、智慧和勇气去创造幸福,从而升华了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段落作用,首先要看段落所处的位置,此段位于文章结尾,在结构上往往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同时,结尾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在内容上,结尾段联系实际,提出希望,从而升华了论点。
17.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对幸福的理解。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此题有很强的开放性,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学习生活实际谈理解,内容积极向上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