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的思考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个护理组(每组各31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综合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项辅助护理干预。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法相比常规护理法有更好的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还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
标签: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手术是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妇产科手术相比其他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且患者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患者术后疼痛现状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关键途径[1]。本次研究将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种类型,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症状和身体状况进行及时调整,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2]。现将我院妇产科62例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状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接受妇產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个护理组(每组各31例)。综合护理组患者31例,患者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3.4)岁;患者中剖宫产17例,子宫全切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4例,其他手术治疗3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2.3±3.1)岁;患者中剖宫产18例,子宫全切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6例,异位妊娠3例,其他手术治疗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因等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过妇科及其他常规检查,确认需要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生理功能障碍及重大疾病。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术后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之后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依照常规的疼痛评估手段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护理干预,必要时采取镇痛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同时对患者术后伤口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止痛。
1.2.2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1.2.2.1术后疼痛评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患者自身感受,结合实际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经验,科学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同时,由主治医师协助共同全面了解和分析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治疗状况,正确运用疼痛评估方法与技能,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并及时制定和调整完善的疼痛护理方案。
1.2.2.2术后伤口护理: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是整个术后护理环节的关键部分。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渗血情况及伤口感染状况,在伤口护理是采用干燥、清洁的辅料与纱布,注意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发现伤口疼痛和感染状况及时处理。采用8%的洁尔阴洗液或0.02%左右的高锰酸钾冲洗外阴保持清洁,每日1~2次[3]。
1.2.2.3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尤其在术后3天的切口疼痛关键期内,应适当加强心理护理[4]。心理护理工作应在患者入院之时开展,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轻松、温和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院内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流程,及时了解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理状况,帮助患者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情。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护理干预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层次,患者经过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整体状况稳定、未见并发症,视为显效;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身体状况基本稳定、未见明显并发症,视为护理干预有效;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未见缓解、出现并发症,视为护理干预无效。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测。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护理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综合护理干预法相比常规护理法有更好的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大多数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且患者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及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对患者术后疼痛现状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关键途径。本次研究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科学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加强对患者的术后伤口护理和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症状和身体状况进行及时调整,综合护理干预法相比常规护理法有更好的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术后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曹永宏.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3):340-341
[2]曾孝莲.关于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的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1):75
[3]解红珍,崔俐.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276-277.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35.264
[4]钱小亚.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1-42.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06.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