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毕加索与《格尔尼卡》的分析

来源:九壹网


毕加索与《格尔尼卡》的分析

摘 要: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长期从事法国的艺术创作。他是当代西方世界最具创意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对20世纪的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后人将其风格总结为: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早期的“黑色时期”,“立体派时代”等等。纳粹横行暴行肆虐期间,毕加索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以自己的态度和坚持站在正义与人民的一边。《格尔尼卡》作为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以它独特的艺术性和人文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震撼着我们,引起我们的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毕加索;《格尔尼卡》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来自1906年第一次看到一种古老的黑色雕塑,这种原始的、大胆的、强壮的形体给他带来了感觉上的冲击性,从而使他开始思考绘画造型的转变。1907年的《阿维尼翁女孩》成为他绘画上创作立体主义风格的里程碑,从那时开始,毕加索开始走向的立体主义的理性与抽象。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之一。毕加索在开创立体主义的同时,将自己的反法西主义人文主义精神融入自己的画作中。他的绘画《格尔尼卡》描绘了一幕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场景,表现出强烈的痛苦和法西斯的残暴。这幅画结合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在哭泣着怀抱死去的孩子的女人、残缺的士兵、恐怖的牛马,变成凌厉、尖锐、恐怖的锯齿形的灯光等等。他画中充斥着丰富的象征性:艺术家将形象化技术与立体派技术结合起来并用几何线条加以组合,刺激人类意识的形象语言,并指责法西斯战争的非人道暴力行为。

在画面色彩上,仅仅采用黑白灰三种颜色进行创造,表現出主题的沉重与战争的惨烈。黑白灰大胆的对比也展现出强烈的震撼性,刺激着观者的情感。在《格尔尼卡》巨大的画面尺寸之下在扭曲、压抑、激烈的情绪仿佛可以将观者引入这场惨烈的战争,使人感觉到法西斯所做的暴行与战争的残酷。

画作中也融入了毕加索自身对灾难的体验。在年幼时,毕加索家发生过一次灾难,其母亲手举油灯为他们指引逃难方向的情节也成为毕加索最初对灾难的认识,表现在其作品中。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童年时的灾难阴影是一个人一生最难抹去的记忆,所以在《格尔尼卡》的创作中,毕加索应用了自己童年时的记忆也可以说明他对格尔尼卡小镇中,平民们遭受灾难感同身受。夜里闪亮的灯火在代表灾难的记忆的同时,也成为暗夜里指引光明的灯火,带给年幼的毕加索和西班牙人民以希望。

通过绘画中的众多表现元素,我们也可以发现艺术家对传统绘画作品因素的吸收。母亲和一个死去的孩子的形象似乎源于圣母玛利亚的传统,他们哀悼基督。一个拿着油灯的女人想起自由女神像的形状;崇高的天空和感叹双手的形象与戈雅绘画中的爱国者的形象相似;手臂倒在地上的士兵的形象似乎与意大利早期文

艺复兴时期的某些战争画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种种可以发现,毕加索不是一个完全反传统的叛逆者,而是一位尊重和精通传统绘画艺术,吸收器精髓并加以改造与创新的艺术家。

乍看之下,格尔尼卡在形象描绘与形象组合方面似乎非常随意。,仿佛恢复了居民逃跑的混乱现状,在为法西斯残酷的轰炸中感到深深地恐惧。然而,当我们看这幅画时,我们发现在这个长长的构图空间中,人物和图像的所有排列都被精心构思和审视,并且有一个严格且统一的秩序。虽然许多图像充满了动态,但其构图风格清晰地展现出一些经典的绘画形象。在画作构图的中心位置,不同的黑白光影相互重叠形成稳定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又将整个长方形作品的构图精确地分成两个正方形,画面左侧和右侧的图像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的金字塔构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有一些相似的特质。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挣扎的马。在第三段中,最突出的是“自由女神”,他从窗口伸出一盏灯;在第四段中,受伤的士兵的手臂伸向天空,引起观者注意,他神色中充满绝望,手中的断剑象征了生命的终止与战争的残酷。毕加索精心组织的作品表达了夸张和扭曲的图像的统一有序的形象,充满了扭曲和夸张的表现力。毕加索在这里使用了类似剪贴画的蒙太奇艺术语言,然而,用于剪贴的绘画视觉效果并不是通过真正的尖端方法来实现的。堆叠在另一个之上的“剪贴画”图形仅限于黑色,白色和灰色。《格尔尼卡》中描绘了异常丰富的细节却并不因此二杂乱,完全突出了重点,这展现出毕加索深厚的艺术技巧和精确的艺术表达能力。

《格尔尼卡》在创作之中并没有描绘宏观的飞机轰炸、破败的小镇等等战争上的大场面,而是从细节入手表现出,战争带给普通人的残酷现实与悲惨场景。这也正是毕加索的反战人文精神所在。毕加索在做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同时,也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批判展现给世人,用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激发观众思考和唤醒世界,同时提醒我们和平的不易,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1]与《格尔尼卡》的距离[J].董冰峰. 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03)

[2]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2006

[3]毕加索[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库图索(Guttuso,Renato)等著,1992

辛玥(1994-),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单位(学校):大连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当代艺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