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案41

来源:九壹网


学 案 41

章节:【八年级(上)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知识点清单: (一)、实验原理和器材:

1、试想一下,能不能设计出一个仪器,直接测出物质的密度?

2、利用密度公式:实验原理是什么?

3、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得出按这个原理测物质密度,需要先直接测哪两个物理量?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二)、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 1、观察桌面上的量筒,完成下列填空:(1)量是 ,与cm3 ,合 L(升)

(2)量筒上最大刻度是 ml,也就是它的 ;再观察量筒,它的分度值是 ml。

(3)在使用量筒读数时,图中 的读法是正确的,图中 读法值偏大,图中 读法值偏小。若量筒中液面呈凹面,则读数时,以 为准;若量筒中液面呈凸面,则以 为准。

2、使用量筒在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时,步骤为:(1)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 ,记下它的体积记为 ,再将小固体用 栓好,慢慢地浸入量筒的底部,记下水面上升后的体积为 ,则小固体的体积为 。

3、思考下列问题:(1)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先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中“适量”的含义是:①水再少不能少于能将 ;②水再多不能多于 。(2)如果固体自己不能浸入水中,可采用① 法;② 法。(3)这种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方法,采用了科学上称为 法。 (三)、实验步骤和数据表格:

1、根据实验原理,写出测固体密度的简要实验步骤:(1) 记为m;(2) 记为V1;(3) 记为V2;所以固体体积为 ;(4) 利用公式算出固体的密度,则该固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量表示)。再写出测液体实验的简要步骤:(1) 记为m1;(2) 记为m2,则液体质量为 ;(3) 记为V;(4)用公式算出该液体的密度,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量表示)。

筒上所标的单位

[dm3],合 m3。

mv,能不能间接测量出物质密度?如果能,由此得到测物质密度的

2、参考书P118的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数据表格,画出测一金属固体密度的数据表格和测液体 水密度的实验数据表格。

3、动手实验,将两个数据表格填写完成。 4、整理器材,向老师汇报。

二、讨论预习作业: 练习一、(实验原理、器材和步骤)为了测出某种金属块的密度,可采用 作

为实验原理,依据这个原理: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

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 g。然后,

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

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 cm。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相当于 kg/m3。

练习二、(量筒的正确使用)1、如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 ml,

分度值是 ml。放入物体前,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 ml;放入物体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 ml,物体的体积为 cm3。 2、如图所示,表示用“悬垂法”测量木块的体积的过程,则木块的体积,

V木= ,其中 是不需要测量的。若操作正确,测量木块的体积

值偏 (填“大”或“小”)。 练习三、(测液体的密度及误差分析)下

面是小芳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芳的方案: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1,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

(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ˊ= 。 (3)按 (选填“小芳”或“小王”)的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如果采用量筒来代替烧杯,直接在量筒内测出食用油的质量和体积,减小因食用油倒不尽,而带来的误差。下述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所测出食用油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食用油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食用油的密度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可取

3

课 后 作 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章节:【八年级(上)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

二、分层练习:

A层:1、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用线栓好小石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放入小石块前、后量筒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2、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要一次较正确地量出125ml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ml、10ml B.100ml、2ml C.250ml、5ml D.50ml、2ml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赵鑫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1;②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③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④计算出矿石的密度。

(1)为了更正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

序是 。(填数字代号)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矿石的密度为 。

B层:1、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则量取的液体将 ( )

A.偏多 B.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以下是小芳在测盐水密度时的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 ②用天平称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③将盐水倒入量筒中称出盐水的体积V ④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⑤根据密度mv课后小结:

算出盐水的密度ρ

A.④②①③⑤ B.①④③②⑤ C.②③①④⑤ D.③②①④⑤

3、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g大米。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如何操

作? 。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若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 。

4、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

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

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是 g,体积是 ml,盐水的密度是

kg/m3。

(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 )

A.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B.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 C.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5、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天平、砝码、铝块、盐水、量筒、刻度尺、水、烧杯、三角板。 (1)若要测盐水的密度,需选用的器材有:天平、砝码、 、 、 。 (2)以下是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B.在玻璃杯中盛盐水,测出杯和盐水总质量m1; C.将m、V结果代人公式mv中算出ρ;

D.将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些盐水的体积V;E.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m=m1-m2.

(3)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结果填写下表(将空白处填上有关内容) 玻璃杯和盐水的玻璃杯和所剩盐量筒中盐水的质量筒中盐水的体盐水的密度ρ总质量(g) 水的总质量(g) 量(g) 积V(cm3) (kg/m3) C层:1、小明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如

图所示,

(1)正确测量后,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丙、丁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从A到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没有量筒,只有一个空瓶,一台天平(含砝码),足够多的水,

请你想办法利用这些器材测出食用油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推导出计算食用油密度的公式。(写出过程)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