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技术总结
一、岩溶注浆施工概述
武广客运专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单从武汉综合试验段的地质条件来看,多为松软土岩溶路基,上覆黏土,为软塑及硬塑层,下伏风化灰岩、岩溶及裂隙发育区。设计采用岩溶注浆加固,其工作原理是在土石界面处压浆封堵固化浅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和地下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土洞,填充土中的空隙,形成水平帷幕封堵地下水通道,隔断地下水对持力层的影响,达到加固持力层地基的目的,防止沉陷,确保行车安全。
为确保地基加固质量,我们选定DK1228+300~DK1228+400段为注浆试验段,通过试验选定注浆施工工艺、施工机具、各种注浆参数等技术指标,进而推广到全标段施工。
目前,我标段岩溶注浆工作基本结束,通过注浆前后注水试验及物探检测显示,注浆孔的浆液充分扩散填充了溶蚀裂隙和溶洞,改变了岩土结构,提高了强度,堵塞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潜蚀通道,注浆效果十分明显,从根本上消除了形成溶蚀塌陷的因素,满足路基加固质量要求。
二、主要施工参数的选定 ㈠施工设备选定 1、钻机机械
钻机型号如表1所示,满足注浆孔的大小、深度、地质情况要求。
表1 钻机机械表 序号 1 2 钻机 型号 XY-1 XY-1A 钻进深度 (m) 100 150 给进 方式 油压 油压 开孔直径 (mm) 110 110 终孔直径 (mm) 91 91 钻杆直径 柴油机 (mm) 功率(kw) 42 42 10 13 2、注浆机械
表2 注浆机械表 序注浆泵 号 型号 1 JH-5 形式 排出压力(MPa) 0~1.5 排浆量 (L/min) 100 出口直径 (mm) 32 吸口直径 (mm) 42 电机 功率(kw) 5.5 单缸作用往
复活塞泵 注浆泵型号如表2所示,具有泵体抗腐蚀材料,压力大,流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的特性,满足注浆工艺要求。
㈡施工工艺的选定
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注浆前试验 平整场地 测量放线 原材料检验 监 理 工 程 师检测 填写施工记录 注浆 钻机对位 N 配合比确定 拌制浆液 Y 过滤 钻孔、检测 流入灰浆筒
转移钻机 注浆效果检查 注浆后试验检测
图1 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钻进过程中遇岩层破碎造成卡钻,应停止钻进,进行扫孔后再行钻进; 2、注浆时当遇到钻孔串浆时,采用间隔一孔或几孔注浆方式,并将被串浆孔同时注浆或封堵;
3、在注浆过程中遇到冒浆时,如冒浆点在3~5m以外,则根据注浆终止条件可结束注浆。如冒浆点在3m以内,采用开挖填堵水泥或水泥+水玻璃,降低注浆压力措施;
4、注浆中,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是两个关键参数。一般规律是:初始阶段压力较低,注入量较大;正常阶段压力和注入量呈小的波浪式起伏状态,但总的比较平稳;压密注满阶段注入量迅速递减而压力迅速升高;在注浆中根据设计注浆量和压力按照上述规律进行控制;
5、为不破坏注浆帐幕,注浆应在预应力管桩后续施工,以避免管桩施工的震动。
㈢主要施工参数的选定 1、注浆材料的选定
正确地选用浆液是确保注入效果的关键。根据地质钻探情况,选择水泥浆液,采用3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基浆液分为三类:纯水泥浆液、纯水泥浆液+水玻璃浆液、中粗砂+水泥浆液和水泥+水玻璃浆液。施工表明,纯水泥浆液为悬浊液,适用于岩石裂缝的填充补强,也适合填充空洞。若遇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具体情况先灌入中粗砂或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水泥浆液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浆液的粘度、密度、结石率、抗压强度都有十分明显地降低,初凝、终凝时间增长。试验段施工表明:水灰比应控制在0.8~1.0,并且以0.8为主,此时浆液的粘度、结石强度及渗透系数均能满足施工要求,效果很好。经试验测定,温度27~35℃,初凝时间120~240min,如表3所示。
水泥浆液凝结时间表 表3 序号 水灰比 0.8~1 1.0 27~35 120~240 缓凝剂磷酸二氢纳(%) 水玻璃(波美度38~43°)温度 (%) (℃) 凝结时间 (min)
0.8~2 1.0 0.8~3 1.0 2.5~3.0% 8~20 27~35 30 ~130 8~20 27~35 20 ~80 施工中浆液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使其均匀拌合。但搅拌时间也不能过长,因为浆液的粘度与搅拌时间成正比,结石强度却与搅拌时间成反比,搅拌时间过长会造成水泥水化形成的凝胶结晶结构产生破坏。实际施工中浆液搅拌时间30s后即使用,使用前用比重计测定浆液的配比浓度,并做好施工记录。
水泥砂浆液中,水:水泥:砂=(0.8~1.0):1.0:1.0。
水泥+水玻璃浆液克服了纯水泥浆液凝结时间长,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注浆效果。水玻璃掺入量是水泥量的8%~20% ,混合浆液重量配比是:水:水泥:水玻璃=(0.8~1.0):1:(0.08~0.20)。水玻璃波美度为38°~43°。施工表明:水玻璃能显著加快水泥浆液的凝结时间。经试验测定,水灰比0.8~1.0,水玻璃掺入量2~20%,波美度38~43°,温度27~35℃时,水泥浆液的凝结时间20 ~80min。
水泥+水玻璃浆液如果胶凝时间过短,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加入缓凝剂,抑制水泥和水玻璃反应速度,控制调节水泥+水玻璃浆液凝结时间,提高浆液的渗透力,增大浆液扩散距离。采用磷酸二氢纳做缓凝剂效果很好。缓凝剂用量按水泥重量的2.5~3.0%选定为好。这个用量既可增长疑胶时间又能确保固结强度不显著下降。使用缓凝剂时应注意加料顺序、搅拌时间和放置时间。加料顺序为:水→缓凝剂→水泥,搅拌时间应不少于5 min,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0 min。
水泥水化过程中大约需要自身重量25%的水,按水灰比0.8~1.0计算,有55~75%的水属于多余的。它仅用于浆液输送,将水泥颗粒载运到预定地点后,多余的水份就应排出。由于基岩坚硬,上覆不透水的红粘土,水泥浆不能固结排水,多余的水份是通过沉积层顶部微小的缝隙内以清水形式流到路基外,或与水玻璃反应形成晶体。
2、注浆压力选定
在注浆过程中对于注浆压力参数控制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注浆质量。施工中当岩溶一般发育时采用注浆压力0.6~0.8MPa,当岩溶极发育时采用注浆压力0.1~0.3MPa,上述压力能够满足注浆要求。注浆压力在岩土界面附近可逐渐加大,最大注浆压力不得超过0.8~1.0MPa。在注浆过程中遇到冒浆时,如冒浆点在3~5m以外,则根据注浆终止条件可结束注浆。如冒浆点在3m以
内,采用开挖填堵水泥或水泥+水玻璃,降低注浆压力措施。当遇到钻孔串浆时,可将被串浆孔同时注浆或封堵被串浆孔。
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可知:基岩上部粘土劈裂注浆的初始注浆压力值P0稍大于2倍土层重量的压力,在该压力作用下软粘土开始产生劈裂。当注浆压力达到P0后,进入劈裂注浆的劈裂流动阶段,随后压力降低,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注浆压力又重新上升进入劈裂注浆的被动土压力阶段。这时需要有更大的注浆压力才能使土中裂隙加宽或产生新的裂缝,出现第二个压力峰值,在产生水平劈裂后形成水平方向的浆脉时,就可能使基础上抬。基础上抬会破坏上部硬壳结构,特别是土层抬升会引起注浆范围内的CFG桩或树根桩上移断裂,因此应控制注浆压力尽可能减少地表抬升变形。实际施工中注浆最大压力Pmax控制在0.8~1.0MPa左右。
3、桩位布置
采用坐标和钢尺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桩位。
⑴根据设计桩位,用全站仪在路基断面内每20m~30m施放定位控制桩; ⑵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定位控制桩用钢尺逐桩放样,并打入竹片定位; 用上述方法布置桩位,桩偏差小于50mm,满足规范要求。 4、钻机垂直度控制
现场采用锤球法简单实用,能满足规范要求。
三、注浆效果检验
㈠注水(压水)试验和验证钻孔
注浆后,以总孔数5%作注水(压水)试验,压水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后再压水时压水压力陡升。注水试验单位长度吸水量仅为注浆前的1~2%,注浆效果明显。合格率100%。
通过钻取岩芯检查浆液充填情况,灰岩中的节理裂隙为水泥填充,溶洞中钻出柱状水泥块。
㈡物探检测
由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注浆试验段进行物探检测,注浆效果明显。
以试验段为例,在注浆区剖面6.5米深内,电阻率在50欧·M~140欧·M间,比一般土层电阻率高。DK1228+280~+300没有注浆,电阻率在50欧·M~120欧·M间。DK1228+300~+477注浆段电阻率在80欧·M~140欧·M,两者相比较,注浆段比未注浆段电阻率值大约提高10%~20%,原因之一是浅层含水量低注浆凝固较快,注浆形成的灰桩使整体电阻率略有提高,当然还与上部
是硬塑土层,含水量较小等因素有关。
注浆区深6.5米到基岩面,电阻率变低,电阻率在10欧·M~60欧·M间,推测与此段含水量较高的软塑土层有关,虽注浆后电阻率有所提高,但因为含水量高,电阻率整体表现出低值。DK1228+300~+390段和DK1228+410~+440段,深度10米左右,土层电阻率在10欧·M~40欧·M间,总体上分析,此深度范围虽电阻率较低,注浆后电阻率也低,但整体上还是有所提高,只是没有上部明显。
剖面内高程在10~20米区域,电阻率等值线由稀疏变致密再变稀疏,此致密带对应深度推测为基岩位置。注浆区基岩面有一定的起伏,基岩面下6米电阻率相对较低,绝对值小于120欧·M,反应出基岩表层有风化或岩溶裂隙,等值线呈水平近似平行分布,说明注浆虽然没使岩石电阻率有明显提高,但对基岩表层变得相对均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以下电阻率绝对值大于200欧·M,电阻率等值线呈水平层状,并快速增大,反映出注浆区下部基岩整体较为完整。
四、现场施工问题及处理
㈠溶洞处理措施
通过先导孔探明溶洞发育情况,根据溶洞发育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轻微溶蚀、一般溶洞、复杂溶洞。由于岩溶发育复杂,对于溶洞注浆处理,应遵循先易后难的施工原则,即先处理轻微溶蚀或一般溶洞,基本摸清溶洞发育情况后,再处理复杂溶洞。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案。
⑴轻微溶蚀
轻微溶蚀是指节理岩体、节理化岩体、岩溶发育轻微及封闭的比较小的溶洞。该类轻微溶蚀吸浆量一般比较小,适合于单液注浆工法。若洞内无填充物或填充物不满时, 注浆开始及前期注浆量较大,可适当添加中粗砂挤密填筑溶洞,直至停止漏浆;若充填物呈松散或软塑,或已固结呈硬塑状态时,直接注浆固结即可。
⑵ 一般溶洞
一般溶洞是指溶洞发育明显,无大裂隙穿过,钻机注浆孔钻进成孔施工时,钻进冷却水和泥浆会明显泻漏,需及时补充。处理方法是施工时钻机钻孔穿过溶洞至溶洞底部后,再钻进1.0 m;首先选用单液注浆,并且添加中粗砂挤密填筑溶洞;如果注浆流量较大或注浆量超过设计量1.5倍,改用双液注浆工法。
⑶复杂溶洞
复杂溶洞是指溶洞发育明显或断裂带高度发育地区,并有明显裂隙,空隙相当发育、分布广泛、孔径大、连通性好,钻机注浆孔钻进成孔施工时,钻进冷却水和泥浆泻漏浆严重。处理方法是施工时钻机钻孔穿过溶洞至溶洞底部后,再
钻进1.0 m;先进行溶洞内的充填加固,把溶洞用水泥、中粗砂灰浆填满,该地区吸浆量一般均比较大,注浆采用双液注浆工法。
对于较大溶洞,大裂隙,浆液遇水易稀释而不易固结,在动水或大溶洞、裂隙中,甚至多年不固结,很难形成整体的堵水帷幕,因而会导致注浆帷幕的堵水效率低,通过注浆孔观察发现地下水位较高时,浆液浓度可先稀后稠,适当降低水灰比,提高浆液浓度。
对于较大溶洞,水泥或双液浆液以胶结方式充填于地下裂隙中并将其胶结起来,对裂隙起封闭作用,因固化后所形成结石体积较大,因而注浆应在预应力管桩后续施工,以避免管桩施工的震动。
对于较大溶洞,由于浆液中有多余水分,因而注浆后多余水分逸出多留下未被填满的空隙,可以通过验孔对未被填满的空隙再补充注浆。
㈡根据扩散半径对注浆压力的调整
所谓扩散半径,并非浆液最远扩散距离,而是符合设计要求的扩散距离。在试验过程中钻孔取芯观察,在0.1~0.3MPa的注浆压力下,由于注浆压力低,压力稳定持续时间短,在灰岩与土层交接面,扩散半径约为1米左右;在有充填的溶洞中,扩散半径受到岩溶裂隙的充填程度、发育方向及连通程度的影响,扩散距离大小不等,在红粘土层,扩散半径约为50~80cm,未有效形成帷幕。后将注浆压力提高到0.6-0.8MPa,扩散半径大幅提高,在孔与孔之间形成了交叉区域,基本保证了帷幕的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