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生物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

来源:九壹网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图中连接正确的是(C)

2.含有2 000个碱基的DNA分子片段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种类数最多为(C)

A.1种 B.5种 C.6种 D.8种

解析:彻底水解后的物质不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而是核苷酸继续水解形成的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不同的碱基,因此得到的产物有6种。

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A.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C.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

解析: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少量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

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细胞质中也有部分DNA存在;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硫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5.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后用吡罗红B.使用盐酸的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胞C.冲洗时的速度要迅速

D.水解之前要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解析:进行染色时应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 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 利于着色, 并非杀死细胞; 冲洗时应用缓水流,速度不可过快, 防止将细胞冲走; 在水解之前需烘干, 其目的之一是固定细胞, 避免细胞进入盐酸中。

6.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C)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解析: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呈现出DNA和RNA的分布。

7.(多选)(2015·珠海高一检测)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BD)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有②方面B.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4种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解析: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五碳糖不同,含氮碱基不完全相同;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4种,可构成4种核糖核苷酸;③在生物体中共有5种,即A、G、C、T、U;人体内既有DNA又有RNA,所以③有5种,②有2种。

8.(多选)(2014·惠州高一检测)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BC)

A.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相同B.细胞核由DNA构成,细胞质由RNA构成

C.真核细胞中,DNA不分布在细胞质中,RNA不分布在细胞核中D.该实验的结果反映了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解析: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

9.请根据以下实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一)实验过程:

(1)切取洋葱根尖2~3 mm,浸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中,在30 ℃的条件下水解10 min。

(2)用清水冲洗根尖,再将其放入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中染色10min。

(3)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尖捣碎,放上盖玻片,再放上载玻片,用手指轻压载玻片,以分散细胞。

(4)取下盖玻片上面的载玻片,镜检。(二)根据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在显微镜下会看到根尖细胞中的__________被染成绿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被染成红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可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因此有DNA和RNA分布的区域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后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2)通过颜色反应可推知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答案:(1)细胞核 甲基绿使细胞核中的DNA呈现绿色 细胞质 吡罗红使细胞质中的RNA呈现红色

(2)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10.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RNA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现欲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请完成以下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红色。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

①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色剂。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吡罗红染色剂。④向C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内容。

(4)预期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病毒的物质组成一般为蛋白质、DNA或RNA。因此可利用双缩脲试剂、甲基绿染液和吡罗红染液检测狂犬病病毒的物质组成。由

于题干中已说明狂犬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出现红色,C试管出现紫色反应,由此可确定狂犬病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1)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②DNA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 (2)④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 (3)如下表

A甲基绿染液

B吡罗红染液

C双缩脲试剂

试剂现象

成分

(4)B试管出现红色,C试管出现紫色反应。说明狂犬病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