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6鄂州)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2.(2016绥化)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束光穿透玻璃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 3.(2016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2016•株洲)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5.(2016•宜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 B.1.4m C.0.6m D.2.6m 6.(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7.(2016淮安市)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8.(2016镇江市)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9.(2016•达州)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远视眼的矫正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10.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小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推测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8cmB.15cmC.20cm D.40cm.
11.(2016济宁)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2.(2016•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13.(2016三明)用手机自拍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时尚。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自拍时人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 A.u 14. (2016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15.(2016•淄博)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16.(2016•成都)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上面都得不到清晰蜡烛像 17.(2016•绍兴)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多选)(2016天津)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 A.3 cm B.6 cm C.9 cm D.20 cm 20.(2016•潍坊)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30cm B.60cm C.90cm D.120cm 21.(2016•滨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B.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 C.只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便能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比较出透镜的焦距与L的大小 D.只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不能比较 22.(2016•长春)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3.(2016春•甘肃)如图所示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其中正确的是( ) A.B. C. D. 24.(2016•铁岭)如图是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文字的情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左图看到的像是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小 B.右图看到的像是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 C.若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近 D.若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则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 2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 是()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26.人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大 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越来越小 27.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平面镜凸透镜物体螺纹透镜屏幕图6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28.(2016四川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9.(2016山东莱芜)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30.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天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比比较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二、填空题 1.(2016玉林)在光纤通迅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通迅用的激光从光导纤维 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经过多次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从另一端射出,从而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2.(2016达州)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像高为 m。 3.(2016锦州)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见镜中的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当我们逐渐远离平面镜时,我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会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平面镜放在水中并调整其对太阳光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由此产生的“彩虹”,这是属于光的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光沿直线传播”)。 4.(2016绵阳)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及其正弦值sin i、折射角r及其正弦值sin r的值如下表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 (选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入射角;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 次数 物理量 数据 1 10° 0.174 15.1° 0.26 2 20° 0.342 30.9° 0.513 3 30° 0.5 48.7° 0.751 4 40° 0.643 76.5° 0.972 5 50° 0.766 —— —— 6 60° 0.866 —— —— i sin i r sin r 5.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处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或“后”)方。如图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 6.(2016吉林)如图所示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___侧。 7.(2016绵阳)小花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屏之间的距离为45 cm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两个清晰的像,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 cm得到第二个像。她通过分析得出第一个像与蜡烛相比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8.(2016滨州)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 。 9.(2016威海)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一是利用光的使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其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0.(2016无锡)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三种色光组成的,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 11.(2016江西)如图5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12.(2016吉林长春)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13.出现日环食时,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可能分别处在图中a,b,c三个位置的某个位置上,其中月亮应处在 位置上。 a b c 14.在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 三、作图题 1.(2016内江市)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2.(2016南京)如上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3.(2015德州)“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上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到空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4.(2016泰安)如上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 / 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5.(2016泰州市)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6.(2016西宁)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 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7.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8.(2016聊城市)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9.(2016揭阳)如图是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2015•广东)请在上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11.(2015•德阳)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2.(2016三明)请在左下边的两个图中画出两条人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3.(2016达州)请完成上图中的光路。 14.如图所示,S为蜡烛,S‘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画图确定并标出凸透镜光心O点的位置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 15. (2016凉山州)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上边两个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16.如下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三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17.(2016•孝感)如图,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8.(2016•遂宁)如上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 19.(2016咸宁)如右上图所示,OB为一束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0为入射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其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光学实验题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组的同学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器材是可沿着ON前后折叠的纸板,该纸板在本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应当。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并且最好选择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本实验最关键的操作步骤是: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是采用了法)。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如图,小明同学没有把器材C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选择下列序号)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2016泰州市)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玻璃板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B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 的大小关系. A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 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 ,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 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4.(2016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点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 白纸 (3)实验中当物距u等干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 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5)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6)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 “投 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7)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50 cm—60 cm B、60 cm—70 cm C、70 cm—80 cm (8)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 (9)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5.(2016无锡)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 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 D.若烛馅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1 2 3 4 5 6 12 14 15 30 30 30 10 10 10 10 12 15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60 35 30 15 20 30 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 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 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 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4)将蜡烛置于凸进镜一倍焦距处,结果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这是为什么? 6. (2016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处,克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7.(2016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 cm,由这两次实验可 得出的初步结论: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 cm和22 cm,与理论像距2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8.(2016乌鲁木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暗室中测量直径为5 cm的凸透镜焦距并观察成像情况。将尺寸很小的球形小灯泡 s 作为光源固定在“0”位置处,光屏固定于光具座上标有“60”的位置处。 (1)实验前调整小灯泡、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中心,让它们在____。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从紧挨着小灯泡的位置(A处)缓慢向右移动,同时测量光屏上亮圆的大小,当光屏上的亮圆直径为 5 cm 时,停止移动凸透镜,此时凸透镜在光具座上 B处,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继续向右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上标有 50 cm 的位置时,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小灯泡的像。 (3)若固定小灯泡在“0”位置处,移动凸透镜和光屏,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小灯泡的像。 9.(2016西宁)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1 2 3 4 5 30 20 18 15 6 15 20 23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虚像 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 cm。 10.(2016•镇江)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2)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11.(2016陕西)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图2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淅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cm。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12.(2016宿迁)学习透镜知识时,小明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 (选填“物体的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 (2)实验过程中,在图示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 cm,调整光屏位置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L像(厘米) 像距与物距之比物距与像距之和(v/u) (u+v)(厘米) 1 2 3 4 5 6 60.0 50.0 30.0 18.0 16.0 14.0 12.0 12.5 15.0 22.5 26.7 35.0 0.60 0.75 1.50 3.75 5.00 7.50 0.20 0.25 0.50 1.25 1.67 2.50 72.0 62.5 45.0 40.5 42.7 49.0 13.(2015•上海)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 。 三、作图题 1.(2016内江市)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2.(2016南京)如上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3.(2015德州)“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上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到空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4.(2016泰安)如上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 / 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5.(2016泰州市)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6.(2016西宁)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 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7.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8.(2016聊城市)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9.(2016揭阳)如图是射向凹透镜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2015•广东)请在上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11.(2015•德阳)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2.(2016三明)请在左下边的两个图中画出两条人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3.(2016达州)请完成上图中的光路。 14.如图所示,S为蜡烛,S‘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画图确定并标出凸透镜光心O点的位置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 15. (2016凉山州)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上边两个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16.如下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三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17.(2016•孝感)如图,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8.(2016•遂宁)如上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 19.(2016咸宁)如右上图所示,OB为一束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0为入射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其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和透镜》重点题型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3. B 4.A D 5.C 6.D 7. D 8.D 9.B 10.A 11. C 12.A 13.D14. D 15.B 16.D 17.D18.A C19.C20.C 解: 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镜位置:EF=A′B′=AB。需要注意的是平面镜的位置应满足:镜的上端E 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否则也无法看到全身的像。 21.C 22.C 23.B24.A D 25.D 26.B 27.D 28.C 29.A C 30.A C 二、填空题 1. 3×108 反射 2. 2 1.70 3.反射不变折射 4.大于 1.50 5.前实右 6.放大右 7.缩小 10 8.4.6 9.漫反射所有(各种)10.红外线反射绿蓝白光11.左 60° 12.静止不变13.b 14.C A 三、作图题 1------4: S 5------8: S' 9-----11: 12------13 14-----15: 16----19: 四、光学实验题 1.(1)显示光路;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一个平面内(2)C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4)光路可逆 2.(1)薄玻璃板较暗(2)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3)等效替代法A虚像(4)B 3.(1)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像与物;(2)垂直;(3)虚;(4)能. 4.(1)点燃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较暗(2) (3)B (4)调节光屏到某一位置,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都会变模糊,此时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5)像变暗 (6)投影仪能(7)B(8)蜡烛在焦点以内(9)B 5.(1)凸透镜主光轴(2)D (3)A (4)因为蜡烛有一定的体积,把它放到焦点时,它有一部分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能看到放大的像 6.(1)10.0 (2)倒立、放大 40 cm (3)B (4)远视 7.(1)10.0 cm(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红(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8.(1)同一水平高度(2)15 不能(3)能 9.(1)照相机右大(2)右(3)10 可逆 30 10.(1)缩小(2)< L0-2L 11.(1)放大幻灯机(2)太大(3)小小于大后凸 12.物距(1)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2)照相机大(4)将蜡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5)B 13.①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②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③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大于像距变化量△v 当物体成实像时, 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u+v)先变小后变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