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磨课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来源:九壹网
---------------------------------------------------------------最新资料推荐------------------------------------------------------

在磨课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在磨课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为了打造健康课堂,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实际上是健康课堂的过关课,要求每位老师都能按照我校健康课堂的基本模式三四三模式教学,对我这样中年老师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节过关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文艺复兴运动》,在自己认为考虑比较周全的情况下去上课,四十五分钟基本上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

1.设疑导入:

赏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画面以雅典学院为背景,50 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设问:

作者对古希腊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古希腊文明在西方文明中是怎样的地位?古希腊文明在欧洲的延续状况如何?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的自主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文艺复兴的基本内容 4.学生分组展示和点评预习的结果。 5.合作探究两个问题,一个是依据若干个材料归纳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二是播放一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视频,要求学生模仿着给达芬奇写一段颁奖词。

1 / 5

6.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的选择题方式进行巩固。 7.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知识结构构建。

这节课考察专班听课评价结果是 78 分,虽然算是过关了,但是没有达到优秀,为此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究竟存在着哪些不足呢? 一、反思自己为何要这样教,反思教学设计和处理的科学性。

处理教材的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的基本认知过程。

围绕这一规律,我反思本节课的处理可谓有得有失:

首先,在课堂导入上能够以西方文明的发展、演进过程作为切入点,学生容易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联系起来,形成对西方文明的整体感知;但是《雅典学院》这幅画学生比较生疏,在激发学生共鸣这方面起的作用不大。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尽管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点评,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探究问题的设计难易梯度略显不足,简单的学生拿笔不作思考地在教材上圈点,容易找到答案,难的又无从入手,不知道怎样思考。

再次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这样一个合作探究问题:

结合自己对人文主义者代表人物的了解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模仿感动中国为达芬奇写颁奖词,虽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真正落实到展示自己文学才华和知识素养的时候,结果却并不理想。

---------------------------------------------------------------最新资料推荐------------------------------------------------------

这使我反思,为什么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产生不了好的效果呢?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没有估计到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

怎样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将是我以后教学的侧重点。

二、反思自己教出了什么,考量教学行为的价值所在。 扪心自问,文艺复兴这节课我究竟教给了孩子们什么?根据课堂的反映,及训练反馈,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及其代表作、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及其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文艺复兴运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知识学生都已掌握。

历史教育目标包括从低级到高级能力发展,依次是识记、理解和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更是潜移默化。

这节课是否达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呢?结论是前两个层次目标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人性的复苏,对学生进行人性向善方面的熏陶,反思这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我的历史教学生涯中,其实这个目标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这有违老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

也许敢于坦认自己的无知并非是无知的表现,因为思想与行为共生,正因为思想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行动上我也将会采取一些措施使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不再无知与困惑,当所有冷静的思考分析

3 / 5

化为解决困惑的办法时,我想自己的教学终会被优化。 三、反思自己教完了怎么办,就是关注教学的再研究。 研究,与实践相伴。

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可以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之处,可以是我们教学内容的边缘知识,可以是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

比如这节课我可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进行再研究,既可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也可加深自己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 又如在讲中国古代书法的时候,教材上讲,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以后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学生不理解,我也不是很清楚,课后的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明确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过程,魏晋以后,隋唐、宋朝、明朝、清朝每个阶段书法有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不同特征。

再如学习必修二经济史时,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普及推广,课堂上我也就自然联系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的活动,学生就问了:

老师,孔子出行讲学是坐牛车还是坐马车 ?我清楚吗?不确切。 因此我诚恳地请同学们给我一定时间查找资料,也鼓励学生自己通过文献、网络等途径去了解,明确以后师生交流,为此,阅读了阿城的《闲话闲说》、语言学家王力的相关研究、《论语》、《春秋左传注》等一些文献,基本认定孔子出行应该是乘坐马车,这样求证的过程让我收益非浅。

---------------------------------------------------------------最新资料推荐------------------------------------------------------

一节健康课堂过关课的公开课,虽然最后的结果不能让我自己满意,但却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性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趋向合理和完善,一个会经常反思的教师,必将会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