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来源:九壹网
当代护士2012年6月中旬刊 ・71・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 }刀除术的手术配合 林淑辉摘要刘海华 刘翠月 总结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体会等,认为腹腔镜下乙状结 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乙状结肠肿瘤;手术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 1(2012)06—0071—02 乙状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 为行开腹手术治疗。但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高、患者恢复慢。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和腹腔镜手术设备,手 术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因其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由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 切除术切除范围广,涉及淋巴结清扫,手术操作复杂,故应采 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院自201 1 年10月~2012年1月施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1 3 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l3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7~62岁,其 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3例,息肉癌变4例,慢性溃疡癌变4 例,慢性顽固性便秘合并结肠黑变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 麻醉,均施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佳,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吻 合口瘘、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腹腔镜手术了解甚少,应耐心细 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及相关问题, 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并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 绪及对手术室的陌生感,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使患者以良 好的状态接受手术。 2.1.2物品准备:摄像与显示系统、光源系统、气腹系统、冲洗 吸引装置、止血设备等均应检查并处于备用状态。此外,还需准 备超声刀及手术所需的腹腔镜器械、手助入路系统、吻合器等。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配合:术前留置套管针于患者上肢,将手臂放 置于身体两侧,并妥善固定。配合全麻后给患者置于头低脚高 截石位,并留置导尿管。常规消毒铺巾后,与洗手护士连接好各 类仪器,确认无误后开机。根据需要调节CO 流量(维持腹内 压在14 mmHg)、光源系统亮度、电凝大小等。注意在输注CO 气体前核对气体名称.否则,使用电凝会产牛燃烧,从而危及患 工作单位:515041 汕头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林淑辉:女,大专,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1—12—25 者生命。手术开始后注意严密观察术中病情。 2.2.2器械护士配合:器械护士应提前20 rain整理器械台, 将各类器械放置有序,检查关节螺丝备用。协助医生铺巾,与 巡回护士配合接管道、导线,检查、调试腹腔镜显示器的清晰 度。建立气腹时,用两把巾钳提起脐周皮肤,以免穿刺针损伤 腹腔脏器,置入气腹针,并且配合医生另做2个切口,置入tro— c鲫套管,经套管放入操作钳、超声刀对术野进行操作。在肿瘤 近端扎肠管及其系膜时,递给棉纱带仔一条,再用超声刀切开 后腹膜及肠系膜,分离肠系膜下血管至根部 。用血管切割 器离断过程中,若是小于3 film小血管递给超声刀头切断止 血,大于3 mm血管给予钛夹,近端2枚,远端1枚夹闭后离断 肠断端进出腹腔时,将残端置人准备好的无菌手套里,以保护 周围手术野,防止肿瘤种植。肠吻合后放入腹腔。清点物品 无误后关闭腹腔。在拔出最后一个穿刺器时,要将腹腔内残 余气体放尽,以减轻患者由于腹内高压造成的不适或引起麻 痹性肠梗阻 J。 3护理体会 3.1 术前物品应准备齐全,包括常规器械和腹腔镜手术所需的 一次性物品和特殊物品,如腹腔镜仪器、超声刀、高频电刀、生物 夹等物品,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可使手术过 程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3.2术中应及时清除超声刀头的结痂,以免血块凝固影响工作 效率。腹腔镜器械操纵杆较长,传递时避免磕碰、污染.保证整 个操作过程绝对无菌。镜头使用时由于体内外温度差异易引起 雾气,可给予50 左右温水浸泡,保持视野清晰。导光纤维、内 镜及镜头等精细贵重,传递时注意动作轻柔,注意保护,注意勿 将导光纤维弯曲成锐角,以免折断 。 3.3患者均采用头低脚高截石位,利于暴露术野,并放置肩托, 安置体位时注意保持双下肢处于功能位,避免损伤腓总神经。 妥善约束固定好四肢。注意电刀负极板应贴在肌肉丰满处,保 持平整、安全。 3.4 护士必须熟悉手术解剖位置、手术步骤及配合技巧,掌握 仪器的安装及使用方法,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 时间。 4小结 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腹腔镜手术在外科领 域的应用将日益广泛。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在某种程 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与风险,故要求操作者应具有丰富的操作 ・72・ TODAY NURSEJune,2012,No.6 ,※护理急救 急性曼陀罗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陈荟霖 摘要总结了23例群体性误食曼陀罗叶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包括毒物清除,根据中毒表现的不同,采用口服催吐洗胃法 和胃管插管洗胃法对患者进行彻底洗胃;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尿量、心率及心律等变化,持续心电监测;对症处理,给氧、 镇静、抗惊、解毒、利尿等,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宣教。认为进行彻底有效洗胃,减少毒物吸收和综合有效的护 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曼陀罗;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11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2)06—0072—02 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 曼陀罗即洋金花,自然界中含东莨菪碱类生物碱的植物,是 一年生有毒草本植物。夏秋开花,花冠呈漏斗状,其根、茎叶、花 增高,以CK增高为主(285~3347u/L),提示心肌受损。其血尿 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经洗胃、解毒、利尿、吸氧、镇静、预防感 染、保护胃粘膜、加强有效护理等综合措施后,23例患者均在1 ~及果实均含有阿托品、莨菪碱、东莨菪碱等;果实中阿托品成分 可达8.33%。本类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迅速,局部黏膜也可吸 入,大部分被肝脏酶水解而破坏。中毒时大多与阿托品相似,但 2 d后痊愈出院。 具有不发热、皮肤不红等特点,由于其中所含东莨菪碱的拮抗作 用所致…。本院于2010年6月1日共收治23例群体性误食曼 陀罗叶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均临床治愈出 院,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急救及护理 2.1 及时清除胃肠道毒物,减少毒物吸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催吐、洗胃是减少胃肠道毒物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入院后立 即进行口服催吐洗胃和插管洗胃。 2.1.1 口服催吐护理与观察:用于神志清楚或神志恍惚但尚能 配合的患者。方法是先给患者喝适量0.1%硫酸酮溶液和温清 水或0.9%盐水,然后再用压舌板、手指等刺激咽弓和咽后壁使 之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体变清亮为止。催吐过程中 护理人员守护其旁,做好呕吐护理,防止因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 窒息。严密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及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催吐结 2010年6月1日本院共收治23例急性曼陀罗中毒患者,男 21例,女2例,年龄18~52岁,均为外来修路工人。因群体误食 曼陀罗叶30~60 rain后相继出现中毒症状而就诊入院。23例 患者均有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烦躁等症状。其中4例仅有头 昏、心悸、恶心呕吐、颜面泛红、心率增快表现;l1例患者头昏、 心悸、恶心呕吐、烦躁,出现谵妄、幻觉、幻听、躁动、双侧瞳孔等 束为患者更衣,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平 整等。 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心动过速、乱走乱动等表现;8例患者 神志不清、呼吸稍促、胡言乱语,精神症状愈趋明显,幻觉、幻听、 躁动不安、双侧瞳孑L等大等圆约0.3—0.5 em,对光反射迟钝、 2.1.2 胃管洗胃护理与观察:用于神志不清或神志恍惚、躁动, 不能配合口服催吐洗胃的患者,给予电动洗胃机洗胃。洗胃前 给安定10 mg或氯丙嗪25 mg肌肉注射,连接心电监护,开通静 脉通路。取去枕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常规放胃管后用2%碳 酸氢钠洗胃溶液10000~20000 ml,温度25℃~38℃,每次300 —心率增快等表现。查体:体温36.6 ̄C~38.8℃,脉搏110—130 次/分,呼吸20~3O次/分,血压90~150/60~100 mmHg。心电 图:窦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肌酸激酶(CK)也称肌 500 ml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洗胃过程中严 工作单位:665900江城 云南省江城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1—12—25 、 密观察洗出液的量、颜色,患者腹部体征、生命体征变化等,同时 p t {) 0 ‘ 。≯ 0; 、 : t ≯ 0} 、0 ≯ 、 ; j \ tj 、0 ≯t \ 、 :;  ; 0; 、≥ t 0; :≯ ; , ‘ P 实践经验。由于该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多,步骤复杂,手术室护 士的配合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因此,术前必须做好患者的心 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熟悉手术步骤,仪器必须摆放合理,注意用 民军医出版社,2003:78—91. 2夏静波,王网锁,刘飞,等.腹腔镜下结直癌根治术[J].中华 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3):288~290 3郑民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原则与评价[J].中华外科 杂志,2005,9(3):37 4 郑民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现代实用医学,2009,7 (7):677. 电安全,物品设备应齐全。认着掌握超声刀的使用。术后器械 应仔细清洗保养。护理人员应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才能保证 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宏为,郑民华,李建文.微创外科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 (本文编辑:罗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