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
武昌区柴林小学 李正琴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五年级下册104页例1。 二、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合理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应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要地分析、判断和预测。 五、设计说明: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设计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动手制图、初步感知——分析比较、深化认识——联系实际、分析应用
基于这个思路,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复习条形统计图
从同学们喜欢的机器人切入,出示参观科技馆的人数情况(一组较凌乱的数据),让学生帮忙整理,引导复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找准新知生长点,
为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动手制图、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画条形统计图的能力,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类似,学生绘制不会有很大的难度;虽然画图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但是我认为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帮助学生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折线统计图它是用点来表示数据,同时能初步感受到折线的起伏变化。
(三)分析比较、深化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 “线”这两个重要的要素上,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同伴讨论,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观察,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通过对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感受其独特的优势。
(四)联系实际分析应用折线统计图。
统计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那些不注意留心生活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知识空间是狭窄的,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统计的现实意义,我精心的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如心电图、脉搏体温图、股票走势图、出生人口统计图和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这样把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练习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根据统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折线统计图。学生只有真正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六、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 1、师生谈话,观看机器人图片。
2、提出问题,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1)出示收集的比较杂乱的机器人大赛的有关数据 (2)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整理这些数据吗? (3)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3、从统计表、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明确统计表和条形图的特点。 4、出示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 (二)、动手制图、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 1、自主尝试绘制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的功能更为的强大,你们能自己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尝试独立绘制)
2、学生上台交流制图方法,师生进行点评 3、引导归纳制图的方法
(三)、分析比较、深化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1、观察折线统计图,看看统计图上都有些什么? 2、重点分析、讨论点、线的作用。 (1)这些点表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让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2)这些曲折的线段表示什么?
用手势引导学生:像这样的线表示数量在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明确:统计图中的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尝试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你能说说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
(2)小结: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用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说一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能预测一下2014年参赛队伍的变化趋势吗?你是怎样想的?
5、对比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更强大的功能是什么? 6、进一步归纳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5、巩固练习,绘制折线统计图。P105做一做 (1) 说一说,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同伴讨论) (2) 学生汇报,并上台说一说陈东0岁的身高怎样表示
(3)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并进行预测 (四)、联系实际分析应用折线统计图 1、介绍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以下是生活中三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回顾统计过程,课堂总结。 七、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这节课,虽然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作为一节全校示范课来上,却是一个挑战。在每一册的教材中,统计内容从来都是以一个小单元的身份出现,因为它量少,简单,所以时常不会被老师们当做重点来关注。但就是因为量少,简单,要从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去把这些内容上好,也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能驾驭教材,我反复阅读了课本、教师用书,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多次反复的试教,最后进行了展示。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对于课始,我没有直接呈现课本上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交流,而是提炼了其中的参观数据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整理,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进行统计。这里无论学生是选择统计表还是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都应给予肯定。因为我认为这是在引导学生能够有意识的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统计观念。
2、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放在了解特点之后的,但反复上过之后,总觉得不太妥当,于是决定放在了解特点之前,理由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看懂折线统计图,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折线统计图它是用点来表示数据,能初步感受到折线的起伏。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3、在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虽然感觉比较水到渠成,但自己认为还可以更加厚重一些,灵活一些,可能是怕没有分析到位吧,所以不敢放开,没有像谈话式的那样与学生亲切去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顿悟。应该做到:点人慢一点,反馈多一点,评价快一点。从过程当中更关注学生,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更加充分的感知和观察,从而能更加透彻的对他们进
行比较与分析。
4、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统计的现实意义,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了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了大量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如:如心电图、脉搏体温图、股票走势图、武汉市近一周的天气统计图和武汉市房价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5、最后一道开放题,根据折线的走势让同学们通过分析,合理选择统计内容。由于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分析和选择时能紧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说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