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1. 如何让人生幸福? 2. 人生应如何下「抉择」? 3. 「教育」是什么?如何教孩子? 4. 企业家需要什么好人才? 5. 德行的根本在哪?何时扎根? 6. 「教育」的核心在哪?举例叙之。 7. 人生要下对抉择必须具备什么? 第二集
1. 「理智」何时具备?学多久?从哪里学? 2. 家庭是不是谈利益的地方?
3. 学哪些书、教诲才能真正建立理智? 4. 最重要的「抉择」为何? 5. 社会问题要根本解决从哪里?
6. 「东」「西」方思想的根本、核心之差异? 7. 「欲望」的力量强不强? 8. 如何人生涯规划才是正确? 第三集
1. 世界、社会、家庭安定的关键在哪? 2. 圣贤真诚的教诲有何影响力? 3. 学习中国文化从哪开始?
4. 仁慈之心从哪培养?第一步在哪? 5. 「大魔王」是谁?有何影响? 6. 社会不安定的原因、根源在哪?
7. 学《弟子规》之前、应有的正确学习态度? 8. 《弟子规》哪一句话我们做到了? 第四集
1. 现在才开始中国圣贤学问来不来得及? 2. 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何? 3. 《弟子规》《小学》的重要性?
第1页
4.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5. 「五伦关系」如何用心去经营?
6. 「五伦关系」那个最重要?「夫妇有别」别在哪里? 7. 男女相处的「自然轨迹」为何?详述之。 8. 辨别「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情真爱」? 9. 何谓「代理父母」?教孩子的影响? 第五集
1. 家庭两个重要主轴为何?(详述之) 2. 司马光先生给子孙的重要教诲? 3. 财富的真「因」在哪?(举范蠡为例) 4. 「福田靠心耕」根源在哪? 5. 何谓「夫义」? 6. 何谓「妇之四德」? 7. 家庭教孩子的原则如何?
8. 学《弟子规》如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9. 学习圣贤教诲的态度为何? 10. 何谓“弟子”、“规”? 第六集
1. 做人的根本在哪?
2. 「周朝」历史最悠久的启示?(详叙之) 3. 一个家庭有「孝子」可以绵延多久? 4. 德行的根本在哪?
5. 蔡老师开了一帖提升「道德」、「学问」的中药? 6. 简叙「次谨信」?
7. 「泛爱众,而亲仁」的重要性? 8. 现代与古人的文章有何差异? 9. 《礼记、学记》提教育有两大主轴? 10. 教孩子从哪开始?来不来得及? 第七集
1. 孩子懒惰的根源在哪? 2. 为什么孩子生活没规律?
3. 「坏习惯」只要长哪一「善」全部都解决?(详叙之)4. 为什么要「孝」?如何教孩子孝?
第2页
5. 「父母呼,应勿缓」重要的「存心」、「态度」为何? 6. 教孩子的标准及原则为何? 7. 简叙「父母命,行勿懒」? 8. 简叙「父母教,须敬听」? 9. 简叙「父母责,须顺承」? 第八集
1. 求学问能成就最重要的态度为何?(举例) 2. 「父母呼」、「父母命」应如何对待? 3. 父母的责罚、要求,如何理智的顺承? 4. 为什么现在人很难在学问成就? 5. 详叙东汉孝子「黄香」典故的启示? 6. 父母有哪些方面需要常关怀? 7. 「养父母之身」应如何? 8. 「养父母之心」应如何? 9. 「养父母之志」应如何? 第九集
1. 如何落实「晨昏定省」?
2. 「出必告,反必面」在生活上的应用? 3. 「居有常」,「居」有哪些角度需圆满? 4. 夫妻相处应怎么融洽?
5. 「天堂」与「地狱」的差异为何?(请举例) 6. 「水结晶实验」的启示?(举苹果、白米饭实验) 7. 「四摄法」如何运用在人的相处中? 第十集
1. 「行业」,工作正确态度为何?
2. 对于孩子在「安全方面」哪些方面要提醒?
3. 对于孩子在「规矩方面」哪些要叮咛?(举网络报导)4. 古代「举孝廉」的深层意义(举杨震为例)? 5. 如何教导孩子「物虽小,勿私藏」?
6. 亲所「好」、「恶」如何判断?对孩子有何影响? 7. 当人生有钱而没智慧、钱可能是什么? 8. 大企业家有哪几种下场?
第3页
第十一集
1. 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2. 人有权位才有贵气吗?(举许哲女士) 3. 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4. 「孟夫子」曾提人生有哪「三乐」? 5. 用你的真诚心先照谁的历史? 6. 还要照谁的历史?
7. 一件事真正的成败在哪里? 8. 怎么去开解「亲所好,力为具」?
第十二集
1. 知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
2. 你有没有把握不得「文明病」?应如何? 3. 酸性体质对身体有何影响?
4. 什么是食物「有形」、「无形」的毒素? 5. 如何开解「亲所恶,谨为去」? 6. 如何看人找对象?
7. 中国圣贤教诲人有「四个习性」要对治? 8. 让孩子做家事能长什么好德行,好态度?
第十三集
1. 很多大学生被退学原因是什么? 2. 如何延伸「亲所好」的意义? 3. 学习「拒绝」的两大法宝? 4. 「身有伤,贻亲忧」,孝之始也?
5. 「德有伤,贻亲羞」于《孝经》,「孟夫子」教诲有何启示?6. 「亲憎我」如何扭转?(举古代孝子) 7. 「规劝」应注意的态度为何?(详叙之)
第十四集
1. 「劝诫」的先决条件为何?
2. 「父子关系」双向劝诫的原则为何?
3. 「君臣关系」的劝诫为何?(举唐太宗为例) 4. 「四书」里有没有管理学问? 5. 「夫妻」之间如何劝诫? 6. 「兄弟」之间如何劝诫?
第4页
7. 「君臣」劝诫典故的启示?(举郑庄公及汉武帝之例)
第十五集
1. 「朋友关系」的劝诫?(举卢叔叔之例)
2. 「升学主义」带给学子内心是什么?(如何面对) 3. 「亲有疾,药先尝」应注意哪些方面? 4. 亲人生病了,除了治病,还可做哪些事? 5. 一个人的智慧怎么提升?
6. 「丧三年,常悲咽」,《孝经》有何教诲? 7. 「丧尽礼,祭尽诚」如何开解? 8. 「教孝」的方法如何?
第十六集
1. 求学问三个法宝为何?
2. 如何开解「出则弟」及《孝经》的教诲? 3. 叙述「法昭禅师」描述兄弟情谊的词? 4. 「兄弟睦,孝在中」如何开展?
5. 「习劳知感恩」的重要性?(举曾国藩夫子之例) 6. 「积财」、「用财」的态度不对会怎样? 7. 「孝悌」之风能感动什么? 8. 你有没有信心人生能逢凶化吉? 9. 人与人如何和睦相处?
第十七集
1. 让兄弟、家庭能够和乐相处的方法? 2. 以前人能循规蹈矩的方法在哪? 3. 「让」,吃亏了吗?
4. 《了凡四训》启示,哪些人「命」算不准? 5. 遇到学生在争的时候,怎么办? 6. 用不好的言语发脾气会造成什么影响? 7. 「忍」的意义及功夫应如何? 8. 处理「愤怒」的方法?
9. 如何开解「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10. 什么是最大的福气?
第5页
第十八集
1. 「家和万事兴」的启示?
2. 长者对孩子的期许应如何才如法? 3. 《礼记·曲礼第一》前四句的启示? 4. 如何称赞孩子?
5. 生活礼仪的细节及真正的学问,主要长养什么? 6. 如何开解「或饮食」、「或坐走」? 7. 当老师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8. 真正依礼节去生活的结果、效果如何? 9. 简叙「长呼人,即代叫」?
第十九集
1. 「接待的礼仪」如何「练习」、「养成」、「落实」? 2. 简叙「称尊长,勿呼名」?
3. 孩子「才华」、「读书」的目的在哪?效果有何不同?4. 「见面的礼仪」如何?「鞠躬」容不容易? 5. 现在孩子不好教的问题在哪?
6. 「握手」及「介绍」的礼仪、应注意什么? 7. 「长无言,退恭立」如何开解? 8. 「过犹待,百步余」如何开解?
第二十集
1. 遇长者的「进退」、「讲话」礼仪应如何? 2. 如何开展「事诸父」、「事诸兄」 3. 《孝经》有句教诲易赢得友谊,为何? 4. 看到「谨」,要想到什么? 5. 「马加爵事件」之省思? 6. 「朝起早,夜眠迟」的深意? 7. 「早睡早起」如何才「如法」?
第二十一集
1. 「接电话」的礼仪应如何? 2. 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
3. 「谨」这部分,可训练哪三方面的能力? 4. 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
5. 人从生下来只有哪一件事没有停过?
第6页
6. 人生第一要事是什么?
7. 「整洁为强身之本」,《弟子规》教诲为何? 8. 仪容要端庄的重要性及教诲?
第二十二集
1. 仪容的端庄有何影响?
2. 「置冠服,有定位」有什么影响?
3. 《弟子规》也是管理学吗?(述卢叔叔的教诲) 4. 「衣贵洁,不贵华」衣服真正目的为何?
5. 「对饮食」,及「病从口入」有何影响?(简叙十大垃圾食物)6. 「烟」、「酒」习惯的影响为何?
7. 「步从容,立端正」威仪中,老祖宗有何提醒?
第二十三集
1. 坐的姿势中,「坐法」及「细节」为何? 2. 「勿跛倚」、「勿箕踞」的意义? 3. 「勿摇髀」应如何?
4. 「揖深圆,拜恭敬」的威仪为何? 5. 「缓揭帘,勿有声」有几层意义? 6. 一个人是否有学问,在哪里看?
7. 蔡老师能遇「长者」、「老师」原因在哪?
8. 《礼记·学记》有段对「教学相长」的教诲为何? 9. 弘扬中国文化,等有能力了再来做,会如何? 10. 「四大天王」的孩子怎样带?
第二十四集
1. 现在孩子「自杀」的「比率」及「原因」为何? 2. 「宽转弯,勿触棱」如何开解?
3.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有何启示? 4. 「事勿忙,忙多错」如何对治? 5. 「勿畏难」,《中庸》有何教诲? 6. 事情成败的根本在哪?(举蔡老师例) 7. 「潜力」如何激发出来?
8. 现在「家庭」、「社会」、「国家」的问题在哪? 9. 「信」,「信心」的重要性如何?
第7页
第二十五集
1. 蔡老师累不累?(举孟夫子的教诲) 2. 大学生被退学两次的原因在哪?如何补救?
3. 解决「人生」、「家庭」问题的「纲领」、「方法」、「态度」应如何? 4. 「德行教育」的重要性?
5. 化解人生的「挫折」、「困境」要用什么?
6. 「勿轻略」在﹙一﹚食物方面(二)财物方面(三)教育孩子方面、应如何? 7. 入「斗闹场」的原因在哪?如何对治? 8. 圣哲的教诲,应如何扎孩子「德行」的根基?
第二十六集
1. 如何引导孩子对「斗闹场」、「邪僻事」的认知? 2. 学经典的孩子对「好心」、「坏心」的判断如何? 3. 将人的潜力开发,有哪两把钥匙? 4. 修学多年不得力的真因为何?
5. 「将入门,问孰存」如何开解?及延伸? 6. 「易子而教」成效如何? 7. 如何引导孩子立「志向」? 8. 「人问谁,对以名」如何开解? 9. 「用人物,须明求」如何开解?
第二十七集
1. 「借人物」应有何态度?
2. 「古代」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信用」有何不同? 3. 孔老夫子(《论语》)对「信」有何教诲? 4. 做人如何守信?「信」如何开解? 5. 「父子关系」如何守信?
6. 要扭转社会的状况,要从哪开始? 7. 「师生伦」对人生影响如何? 8. 「君臣关系」如何守信?
9. 孟夫子对「君臣关系」重要的教诲为何?
第二十八集
1. 如何学习圣贤的教诲?最重要学什么? 2. 敢不敢劝你的上司? 3. 「夫妇关系」如何守信?
第8页
4. 古代读书人的「存心」如何? 5. 「兄弟关系」如何守信? 6. 「家庭」、「家族」最忌讳什么? 7. 「朋友关系」如何守信?
8. 朋友之间有哪些该尽的「义务」? 9. 「学问深时意气平」,「真学问」应如何?
第二十九集
1. 朋友间之义务,「通财之义」如何开解? 2. 中国圣贤教诲是如何产生?
3. 学「文言文」的障碍在哪?应如何学? 4. 圣贤智慧如何「承传」? 5. 如何开解「凡出言,信为先」? 6. 「文言文」被废,真正的原因在哪? 7. 解决世间事的一字诀为何? 8. 如何开解「话说多,不如少」? 9. 与人交谈的原则为何? 10. 言语文雅有何影响?
第三十集
1. 孩子「撒谎」的原因为何?
2. 听「谗言」的后果如何?古人有何教诲? 3. 弘扬中国文化教诲的核心在哪? 4. 「读经」要从哪一本开始读? 5. 现在人学经典的态度为何? 6. 如何开解「事非宜,勿轻诺」? 7. 教育孩子的「原则」要如何?
第三十一集
1. 在商场上要不要「守信」? 2. 如何引导孩子「轻诺」的现象?
3. 「讲话」要不要学?应如何学?目的在哪?4. 《弟子规》在哪里? 5. 讲话的「声调」应如何? 6. 在团体当中,「位置」应如何? 7. 「不关己,莫闲管」如何开解?
第9页
8. 「善」的标准?(《弟子规》,《了凡四训》) 9. 「善」如何落实?(《了凡四训》)
第三十二集
1. 「劝人为善」如何开解? 2. 「成人之美」如何开解? 3. 中国「三不朽」为何?其顺序? 4. 「救人危急」如何开解?
5. 蔡老师不累、不退心,怎么办到的?
6. 「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如何开解?7. 「白居易」夫子对「爱惜物命」有何教诲? 8. 「行善」过程应有何态度?
9. 李炳南老师与人相处有段很好的开示为何? 10. 「改过」哪三种「心」?方法为何? 11. 物质享受真好吗?「真乐」为何?
第三十三集
1. 「洁白的气节」、「扭转乾坤」的能力,如何养成? 2. 「君子」、「小人」之交如何?
3. 一生成「物质的奴隶」的「因」、「果」如何? 4. 「德」、「才」如何如理开解?
5. 「闻过怒,闻誉乐」如何开解?(举苏东坡夫子例)6. 「闻誉恐,闻过欣」如何开解? 7. 如何向「竹子」学习?
8. 简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第三十四集
1. 如何开解「无心非」、「有心非」?
2. 「改过」对人生有何影响?「改过」有次第吗? 3. 「孔老夫子」的教诲,「修身」三大法宝? 4. 如何开解「泛爱众」?「孟夫子」有何重要教诲? 5. 如何教导孩子孝顺父母?及方法?
6. 「泛爱众」延伸,社会上哪些人更需爱护? 7. 「礼运大同篇」对「泛爱众」有何教诲?
第10页
第三十五集
1. 「行善」的效应及次第为何? 2. 「坏人」要不要爱?为何走向歧途? 3. 「动物」要不要爱护?
4. 「植物」要不要爱护?不爱护会产生什么问题? 5. 「物种消失」的省思?
6. 「凡是人,皆须爱」如何开解? 7. 「行高者」要不要宣传?
8. 孔老夫子每天忧虑哪「四件事」? 9. 「才大者」的基础为何?
10. 「己有能」、「人所能」如何如法? 11. 如何开解「勿谄富,勿骄贫」?
第三十六集
1. 如何赢得「人和」?
2. 「得道者多助」,「道」是指什么?如何「多助」? 3. 「泛爱众」教诲与「仁」字的关系?(举范仲淹夫子例)4. 与人相交往,最重要的是什么? 5. 什么叫「人心不古」?
6. 如何根本解决「喜新厌旧」的习性? 7. 「婚」、「嫁」抉择为何?
8. 如何开解「人不闲」、「人不安」的事宜? 9. 「人有短」、「人有私」应如何?
第三十七集
1. 如何开解「道人善」? 2. 如何开解「扬人恶」?
3. 圣贤人对「善相劝」得接受态度? 4. 为什么叫「父母官」?
5. 「凡取与,贵分晓」如何开解? 6. 乾隆皇帝对人生哲理有何教诲? 7. 什么是「情」?什么是「智」? 8. 幸福人生的根基,在「恩欲报」如何? 9. 「怨欲忘」态度、方法为何? 10. 跟人相处融洽,难不难?
第11页
第三十八集
1. 「虽贵端,慈而宽」如何开解? 2. 父母处罚孩子,效果不同的原因? 3. 如何把人际关系处好?
4. 「礼让」、「忍让」、「谦让」的开解? 5. 「恕」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6. 人生问题(夫妻问题),《弟子规》都可以解决吗? 7. 中国两股精神为何? 8. 「为人师」如何? 9. 什么是中国的「师承」?
第三十九集
1. 判断仁德之人有哪些角度? 2. 李炳南老师教学精神有何教诲? 3. 「学问」是怎么样? 4. 为何「流俗众,仁者希」? 5. 什么叫「五加二等于零」? 6. 「仁者」的行谊、威仪为何? 7. 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 8. 孩子、学生、员工都不好教的原因? 9. 闽南话对「宠」有何教诲?
第四十集
1. 「能亲仁」、「不亲仁」有何不同? 2. 选择「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及能力为何? 3. 「内贼」、「外贼」如何防? 4. 「解」、「行」相应的重要性?
5. 「读书法」为何?「滴水穿石」的启示? 6. 正确的「求学问」、「学艺能」之态度? 7. 书要不要很多? 8. 「读书」要如何计划? 9. 「学问」要怎么问?
10. 读书「环境」、「举止」是否有影响? 11. 「动物归原」、「一滴墨汁」的启示? 12. 契入圣贤境界的根本在哪? 13. 为什么要学圣贤?如何学?
第12页
第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