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十四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狩猎/印花绶带 拘泥/忸怩不安 ....钥匙/国门锁钥 ..B.颠簸/衣钵相传 矩形/目光如炬 ....画轴/压轴大戏 ..C.倥偬/流水淙淙 挫折/厝火积薪 ....勾当/一笔勾销 ..D.祛除/面面相觑 拖沓/排闼直入 ....
体己/身体力行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无论怎么硬撑,希腊债务重组看起来似乎已经不可避免。然而,欧盟官员将其后果与雷曼兄弟倒闭相提并论也并非危言耸听。 ....B.新政实施后,楼市价格依旧纷纷上涨。昨天,格林庄园3期开盘,新品均价较前上涨450元/平米。无独有偶,同期开盘的南山御景也宣布上调销售价格。 ....C.现代外交中,既无永恒的对手,又无永恒的盟友。中国如果不善于在不同的议题外交上纵横捭阖,就可能会面临被国际社会孤立或与强硬对手单打独斗的困境。 ....
D.一些媒体记者对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慷慨解囊,四海放捐,非但不赞一词,反而还专....门盯着所谓的“小辫”,说三道四,著文称其“慈善注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C.国产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却在票房榜中出局,这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D.作为南京城市形象符号之一的梧桐树,负载了丰富内涵,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与梧桐树保护的关系,要用经济与文化统一的视角。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____。”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⑤④⑥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④②①③⑥ 二、(1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欢迎下载!
学科精品 欢迎下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1)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专题之十四
1.B 【解析】 A.shòu,nì/ní,yào/yuè。B.bǒ/bō,jǔ/jù,zhóu/zhòu。C.zǒng/cóng,cuò,gòu/gōu。 D.qū/qù,tà,tī/tǐ。
2.C 【解析】 A.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B.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C.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D.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3.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句首。B项,搭配不当,“越来越
欢迎下载!
学科精品 欢迎下载!!
重”和“职场竞争”不搭配;“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不能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
是“从票房榜中出局”。
4.C 【解析】 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④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⑥①③三句联系较为明显。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有“文字”“一个个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
5.(1)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2分)
(2)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2分)以乐景反衬哀情,表达了悲伤的感情。(2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陆丞是诗人的友人,在晋陵任县丞。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等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等小县当小官,心情郁闷至极。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把这首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只有在外做官的人才会对江南的物候感到新奇。“偏惊”“独有”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表面是表达对异地的物候的新奇,言外之意是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二、三两联就是写所惊之江南物候。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耀眼的曙光照射在云朵上如同道道霞光,壮美、眩目。春姑娘携梅带柳渡过了长江,顿时江南江北一片绿意。一个“渡”字立刻就把江南的春天写活了,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黄鸟在枝头婉转地鸣叫,“催”表现出鸟儿争相歌唱的热闹场景。明媚的阳光打在水面碧绿的浮萍上,使浮萍愈发鲜艳。第三联从听觉、视觉(颜色)角度描绘出江南早春的动人场景。但诗人写景不会只是为了写景,古人言:“诗不过情景二端。”写景实为写情。通过对江南的描写,运用寄情于景的手法,暗和家乡春色作对比,表达了对家乡春色的怀念之情。“忽闻歌古调”一句应是呼应标题,“古调”是对陆丞诗歌的尊重。“归思欲沾襟”应算是主旨句,承接了文章一贯的矛盾心理,又直抒胸臆表达了归思之情,结构缜密。
6.(1)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2分)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2分)
(2)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表达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三个表达技巧”各1分,“情感”1分,共4分)
【诗歌赏析】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
首联两句分点“苏武”与“庙”。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到匈奴后,得知苏武尚在,乃诈称汉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知武在某泽中,匈奴方才承认,并遣武回国。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的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远之意。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这就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想创造了
欢迎下载!
学科精品 欢迎下载!!
条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两幅图画。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上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史载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李陵《答苏武书》中也有“丁年(壮年)奉使,皓首而归”之句。下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甲帐”“丁年”巧对,向为诗评家所称。此联先说“回日”,后述“去时”,诗评家称之为“逆挽法”,认为可以“化板滞为跳脱”(沈德潜《唐诗别裁》)。其实,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能不感慨唏嘘吗?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授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史载李陵劝降时,苏武曾说:“武父子之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
欢迎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