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考核科目统计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B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
评卷人 |
|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标志是说明()
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②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③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④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①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②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③数量性、综合性、总体性④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3.按统计设计所包括的工作阶段,可分为()
①整体设计和单阶段设计②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
③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④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
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①小于100%②大于100%③等于100%④不等于100%
5.对连续型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750, 则末组组中值为()
①2500②2250③2100④2200
6.将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①动态相对指标②结构相对指标③比例相对指标④比较相对指标
7.某地区2006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5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①5个/千人②0.2千人/个③200个/人④0.5个/千人
8.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
①前者是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②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个确定值
③两者均为确定值④两者均为随机变量
9.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需总体方差资料,若无此资料而有几个数值不同的样本方差 可供选择,应选用其中数值() ,
①最小的②适中的③最大的④任意的
10.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正确的表述是() ①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②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B—4—1
③两者均需确定④两者都勿需确定
1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①0≤r≤1②-1≤r≤0③r>0④-1≤r≤1
12.要了解4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①400个学生②每一个学生③400个学生的成绩④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13.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
①调查资科所属的时间②调查工作的整个时限(期限)
③对调查单位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时间④以上三个方面的时间概念的总称
14.统计指标的特点是具有()
①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②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③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④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
15.对某市居民生活状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据样本资料计算,平均每个居民实际月生活费用76元,抽样平均误差3元,调查队推断该市居民实际月生活费用在70元—82元之间。这一推断的可靠程度为()
①68.27%②95%③95.45%④99.73%
16.某商店商品销售额报告期和基期相同,报告期商品价格比基期平均提高了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量比基期()
①提高了10%②减少了9.1%③减少了10%④上升了11%
17.变量一般是指()
①标志值②品质标志③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④标志表现
18.平均数反映了总体()
①分布的集中趋势②分布的离中趋势③分布的变动趋势④分布的可比程度
19.抽样平均误差是()
①全部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误差的算术平均数②全部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误差的调和 平均数③全部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误差的几何平均数④全部样本指标的标准差20.对某市占市场交易额比重最大的7个大型集贸市场进行调查,以了解商品交易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统计指标的主要特点是()( )( ) ( )( )
①数量性②复杂性③综合性④具体性⑤差异性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
①现象间的相关关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②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都是反映现象间的依存关系③相关关系一般要用函数关系式表达④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殊形式⑤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殊形式
3.为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工业企业普查,则每个工业企业是()( )( )( )( )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单位③填报单位④统计总体⑤综合单位
4.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不同,可选用下列公式计算相关系数()( )( )( )( )
B—4—2
5.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 )( )( )
①客观性②数量性③大量性④同质性⑤变异性
6.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 )( )( )()
①总体单位数目的多少②总体方差的大小③误差范围的大小④保证程度的大小 ⑤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和抽样方法
7.普查属于()( )( ) ( )( )
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③经常性调查④一次性调查⑤专门组织的调查
8.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是()( )( )( )( )
①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②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均衡性
③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④据以科学地确定必要的样本容量
⑤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趋势
9.商品库存额属于()( ) ( ) ( )( )
①总量指标②相对指标③时期指标④时点指标⑤数量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 ) ( ) ( )
①人均GDP②人口密度③人均粮食产量④商品流通费率⑤资本利润率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所有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
2.相关关系按相关变量的多少分为———和复相关。
3.根据现象间具有相关关系的对应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叫———。
4.众数就是所研究的变量数列中————的变量值。
5.权数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就其实质而言,不是决定于——的多少,而是决 定于——的大小。
6.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层叠分组,称为—————。 7.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的指标为—————。
8.标志是说明————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特征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调查误差?产生调查误查的原因有哪些?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B—4—3
3.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五、计算题(1、2题各13分,3题14分,共40分) 1.某超市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2.某厂库存5磅暖瓶10000个,随机抽取其中400个作质量检查,发现有60个不合格。
要求:
(1)分别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法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2)试以99.73%的概率保证程度,分别按上述两种抽样法对这10000个暖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3)若误差范围缩小1/3,用重复和不重复抽样法进行抽样推断的必要样本容量该各是多少?
3.某工厂对机床维修有下表记录:
机床序号 | 机床使用年限(年) | 维修费(元) | 机床序号 | 机床使用年限(年) | 维修费(元) |
1 | 2 | 330 | 16 | 5 | 525 |
2 | 2 | 300 | 17 | 6 | 470 |
3 | 2 | 350 | 18 | 6 | 500 |
4 | 2 | 380 | 19 | 6 | 485 |
5 | 3 | 350 | 20 | 7 | 545 |
6 | 3 | 400 | 21 | 7 | 480 |
7 | 3 | 315 | 22 | 7 | 565 |
8 | 4 | 410 | 23 | 8 | 500 |
9 | 4 | 380 | 24 | 8 | 640 |
10 | 4 | 405 | 25 | 8 | 600 |
11 | 4 | 420 | 26 | 8 | 580 |
12 | 4 | 385 | 27 | 9 | 650 |
13 | 5 | 415 | 28 | 9 | 610 |
14 | 5 | 420 | 29 | 10 | 630 |
15 | 5 | 480 | 30 | 10 | 750 |
要求: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回归方程,说明其经济意义,并预测机床使用年限达到12年时需要的维修费用。
B—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