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桦甸市幼儿教师2017年秋季
集中培训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
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桦甸市教育局2017年重点工作》、深
入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幼儿发展指南》的
内涵,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市幼儿教师教
育教学质量,桦甸市教育局幼儿教研室研究决定举办桦甸市
幼儿教师2017年秋季集中培训活动。
一、培训目标
通过经验分享、理论讲座等途径,进一步落实《幼儿园
教学目标制定与达成》、《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育教学融合》
两个专题研究内容,通过此次培训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并创造
性地用好、用活《吉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幼儿园探
究式活动》教材,提高教师区域活动与教育教学融合与教学
设计能力。
二、培训人员
公办园、校带幼儿园、中心幼儿园园长1人、骨干教师
2名,每单位3人。
三、培训时间
2017年8月15日。
四、培训地点
桦甸市实验幼儿园二楼舞蹈室。
1
五、培训内容
1.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幼儿园探究式活动》教师用书及幼儿操作材料——主题设计意图、主题价值、主题编排情况、主题目标、活动重难点、环境创设、家园共育、主题实施、对该主题活动的理解及感受、对本主题的总结性解读及完善建议。
2.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与达成教学设计策略。
3.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育教学融合设计策略。
六、具体要求
1.参培教师每人要携带2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目标制定与达成专题研究活动设计,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育教学融合专题研究活动设计)。
2.每个单位的业务园长必须带队参加,负责与会教师的学习、生活、安全与纪律。
培训期间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3.为保证培训质量,
幼教部将考核各单位的出席和培训情况并进行通报。
4.各单位自己组织的二级培训,要求以中心校为单位集中进行,全员参加,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前两天要求进行理论学习、集中研讨和集体备课,两天以后村小教师可以回本校写教案。
2
附件:1.桦甸市幼儿教师2017年秋季集中培训活动安排表 2.理论测试范围
桦甸市教育局幼儿教研室
2017年7月3日
附件1
桦甸市幼儿教师2017年秋季集中培训活动安排表 3
时间 | 备课与培训题目 | 培训形式 | 主讲人 | 地点 | 备 |
8 月15 日 | 参培人员签到 |
| 桦甸市教师进修 学校 | 实 |
|
8 月15 日 8:40—9:20 9:20—9:40 9:40—11:00 | 1.主题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大班艺术活动《漂亮的云彩》活动解析 2.用语言教育承载幼儿园主题课程----大班语言活动《六只小老鼠》活动解析 中场休息 3.现场案例研讨。 | 经验介绍 案例分析 | 1.桦南幼儿园 索丽单 2.站前幼儿园 聂水仙 索丽单、聂水仙 |
| |
1:00—1:40 1:40—2:20 2:20—3:00 | 1. 参培教师理论测试。 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育教 学融合设计策略。 3.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与达4 成教学设计策略。 | 理论测试专题讲座 | 1.桦甸市教师进修学校 | 三 |
|
|
|
| 修学校 |
|
|
附件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集中备课理论测试范围
第一部分:师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
第二部分通识:教学基本原则、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教育的定义和教育的发展一、教学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对应:双边性规律,即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规律)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名言俗语,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4、循序渐进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规律)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 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
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个别差异性)
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贯彻 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这一原则,
6
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只有让学生把知识的讲授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
把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好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动脑与动手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学要联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而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规律) 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
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8、量力性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二、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新组织课程资源: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
基础的。
三、教育的定义和教育的发展
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定义?
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7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6.教育管理现代化;7.教育设备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中的健康领域内容。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明部分及健康部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