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来源:九壹网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所以甲是O2;

(2)A、B、C、D、X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X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X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X可能是二氧化碳,A、B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C,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C是碳酸钙,D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

2.A﹣G 是纯净物且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 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 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D_____,E_____。

②物质 G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请写出物质 G 和物质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任写一个)。

③物质 C 与物质 D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④古代常将草木灰与 C 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Cl Fe 氧化物 CuO+H2

2+K2CO3═

加热Cu+H2O 复分解反应 Ca(OH)

CaCO3↓+2KOH

【解析】 【分析】

根据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钾;根据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根据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盐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根据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与F可以相互转化,且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所以F是氢气,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所以G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①根据分析,D是HCl,E是Fe;

②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物质G和物质F反应,可以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加热Cu+H2O;

③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④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Ca(OH)

2+K2CO3═

CaCO3↓+2KOH。

3.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

件已略去)。 请分析后作答: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复分解反应 BaCl2 + H2SO4 = 2HCl + BaSO4↓ 补钙剂(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C是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因此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D是氧化钙,E是硫酸,F是盐酸。 【详解】

(1)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D是氧化钙,F是盐酸,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3)E是硫酸,F是盐酸,反应②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4)B是碳酸钙,可作补钙剂(合理即可)。

4.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沦)(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白色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实验现象 _____ _____ 实验结论 证明溶液M中有碳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答案】氯化钡、碳酸钠 硫酸钠 BaCO3+2HCl==BaCl2+CO2+H2O 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色 【解析】 【分析】

[查阅资料]白色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M,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但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无色溶液M加酚酞试剂,得到红色溶液,说明溶液显碱性;红色溶液加适量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且溶液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M中不含氯化钡,溶液仍显碱性。 【详解】

[初步结沦](1)由[查阅资料]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氯化钡、碳酸钠;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钠;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钡,使沉淀全部溶解,其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故填: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BaCO3+2HCl==BaCl2+CO2+H2O

(2) 由[查阅资料]可知,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钡;故填:氯化钠 [探究与结论]A、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B、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可知,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步骤为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剂;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 实验步骤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证明溶液M中有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并被除尽 猜想一正确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

5.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有毒气体,B、D均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生成关系,﹣表示两者相互反应。

(1)D物质是_____ E物质是_____。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氧化铜 硫酸铜 3CO+Fe2O3【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根据图可知:F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I,所以F是二氧化碳,G就是碳酸钙,A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A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D均为黑色固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B,所以B是铁;根据图可推测:黑色固体D是氧化铜,C就是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E是硫酸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D物质是氧化铜,E物质是硫酸铜。

(2)反应A→B,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2Fe+3CO2 Fe+CuSO4═FeSO4+Cu

高温2Fe+3CO2。

(3)反应B→C,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1)氧化铜,硫酸铜。(2)3CO+Fe2O3

高温2Fe+3CO2.(3)Fe+CuSO4═FeSO4+Cu。

6.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粉末,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的化学式_____。 (2)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气体E在该实验中体现的主要性质是_____性。

【答案】Cu(OH)2 复分解反应 Cu+2AgNO3=2Ag+Cu(NO3)2 还原 【解析】 【分析】

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H是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气体F和溶液G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所以F是二氧化碳,G是氢氧化钙,固体I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和银白色固体K,所以I是铜,J是硝酸铜,K是银,A为黑色粉末,A和气体E加热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氧化铜会与溶液B反应,所以B是盐酸或硫酸,C是硫酸铜或氯化铜,C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D,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根据分析过程,D的化学式 Cu(OH)2;

(2)反应①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

(4)气体E在该实验中体现的主要性质是还原性。 故答案为(1)Cu(OH)2; (2)复分解反应;

(3)Cu+2AgNO3=2Ag+Cu(NO3)2; (4)还原。

7.①~⑥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只有D、E、M为单质,H和L的组成元素相同.

①A+B→C ②A→D+E ③F→A+E ④G+K→H+A ⑤G+M→L+D ⑥Q+K→M+B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____、D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⑤_____;⑥_____.

【答案】H2CO3 H2 H2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解析】 【详解】

根据初中常见的单质为氢气、氧气和铁、只有D、E、M为单质、②A→D+E可判断A为水,M为铁,D和E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之一;又因为⑤G+M→L+D可联想到,铁与酸的置换反应,故D为氢气,则E为氧气;G为酸,可以假设为硫酸,则L就是硫酸亚铁,又因为H和L的组成元素相同,则H一定是硫酸铁,则④就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反应;则K为氧化铁,则又因为③F→A+E,可知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故F为过氧化氢;已知M和B分别为铁和二氧化碳,则可推测⑥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故答案为:(1)H2CO3;H2;H2O2;(2)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⑤Fe+H2SO4=FeSO4+H2↑;⑥

8.现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为两种盐,D俗称为烧碱,E是一种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气体E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 (2)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

(3)写出D→B、C→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B:____;C转化为A、D:____。

【答案】灭火 CaCO3 2NaOH+CO2=Na2CO3+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A、B、C、D、E五种常见物质,A、B为两种盐,D俗称为烧碱,所以D是氢氧化钠,E是一种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所以E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会转化成B,B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碳酸钠,A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知,E是二氧化碳,一种常见用途为:灭火; (2)A物质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3)D→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C转化为A、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

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请回答:

(1)操作a的名称:_____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_____. (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 (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

【答案】过滤 BaSO4 硫酸铜 氯化钠、硝酸钡、硝酸钠 氯化钡、硫酸钠 【解析】 【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溶液a,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所以A是硫酸钡,b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硝酸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

(1)操作a是将沉淀和溶液分离,名称是过滤,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

(2)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溶液a,故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3)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所以A是硫酸钡,b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硝酸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氯化钠、硝酸钡、硝酸钠。

(4)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溶液a,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

10.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已知C含有两种元素,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都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种。

Fe2O3+3CO【答案】铁 CuCl2+2NaOH=2NaCl+Cu(OH)2 【解析】 【分析】

高温2Fe+3CO2 2

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D生成E,则D的铁的氧化物,C和D反应,C和E反应,则D是氧化铁,C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稀盐酸,C能生成A,A和E反应,则A是氯化铜,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是碱,B可以是氢氧化钠。 【详解】

(1)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

(2)A和E反应,则A是氯化铜,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是碱,B可以是氢氧化钠,A+B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2NaCl+Cu(OH)2。

D生成E,D是铁的氧化物,D→E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Fe2O3+3CO程式为 高温2Fe+3CO2。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中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点睛】

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D生成E,则D的铁的氧化物,C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稀盐酸。

1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Cu 冶炼金属(或作燃料) CO+CuO

Cu+CO2 分子的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

(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解析】

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则F为银;G是金属单质,且G为红色固体,则G为铜;A为红色固体,且A是氧化物,故A是氧化铁;A与B反应生成D和E,B为氧化物,E为金属单质,故B为一氧化碳,E为铁,D为二氧化碳;B与C反应生成D和G,则C为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1)由分析知,G为铜,故G物质的化学式为Cu;(2) 由分析知,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或可燃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或作燃

料);(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4)B是CO,D是CO2,从微观角度看CO与CO2分子的构成不

同;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12.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

(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答案】(1)灭火等 (2)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3)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4)2H++Fe=Fe2++H2↑(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题眼”, 该题的题眼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可判断为二氧化碳,物质类别为氧化物,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C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要不是单质碳,但单质碳不会与酸、碱、盐反应,故可排除,故C只可能是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这样可判断A应为金属单质,因为不会与碱反应,可以和酸、盐反应;同时根据B→D,可判断B为酸,D为盐 (1)物质E为二氧化碳,它的一种用途:灭火等

(2)物质C是碱,E为二氧化碳,故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或CO2+Ca(OH)2==CaCO3↓+ H20

(3)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或NaOH+HCl==NaCl+H2O等

(4)A是金属单质(且是较活泼的金属,如:Mg、Fe、Zn等),B是酸,两者发生的反应实际就是金属和酸的反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2H++Fe=Fe2++H2↑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