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5.NO.4 2013年12月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3 基于体验视角下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的思考水 刘轶,景志明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摘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深度的挖掘,缺乏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然而旅游的本质在 于体验和感知,本文立足于邛海湿地文化开发的现状,提出邛海湿地文化的体验主题,进一步设计多样化的邛海湿地文化体验 项目,旨在提升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推广邛海湿地的旅游文化,进而推动邛海湿地文化旅游的建设。 【关键词】体验视角;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83(2013)04—0041—03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文化底蕴的旅 恢复。三期烟雨鹭卅l湿地占地3530亩,按照“一带 游景区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在体验式背景下的文 四区三栖息”的多点功能分布布局,最大的文化特 化旅游,游客离开惯常地前往旅游目的地,就是为 点就是“以水为主、以水为魂”。四期西波鹤影湿 了获得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增强文化精神等各种 地,恢复建成1750亩,在邛海西岸形成了集游览观 体验和感受,虽然在形式上文化旅游提供的是知识 光、体验四季、感悟文化、品味生活等为一体的景 和教育,而本质上是为游客制造了审美、求知、愉悦 观。正在兴建的邛海湿地五期和六期分别占地 的体验感受。任何企业服务的舞台是以体验为载 7000亩和4000亩,待建成后,“湿地花环“将环绕邛 体的,商品作为企业的道具,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 海,邛海水域面积也将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心,在创造出来的活动中能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和参 34平方公里的同时也为邛海湿地文化旅游的体验 与,并给消费者制造出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体验。 提供了基础条件。 当然,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更加注重的是旅游者的 二、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感受,强调的是旅游者能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促 邛海湿地逐渐作为凉山州西昌市的城市名片, 进普通观光型旅游者向高层次、更富有吸引力的文 政府加大了对其资金和宣传上的力度,倾力打造了 化体验型旅游者发展。 位于邛海人海口的海河天街历史文化街区、青少年 因此针对西吕市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的个 科技园实践基地、梦里水乡微电影制作,这些项目 案,如何站在体验文化的角度,深入湿地文化旅游 的开发有意识的增加了湿地文化的体验元素,还比 体验式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如滨海步道的自行车骑游,船游梦里水乡湿地、小 一、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的基本概况 渔村的渔家乐垂钓、骑马活动,并定期举办自行车 邛海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这里 环游邛海湿地比赛,湿地步行比赛,还有具有浓郁 气候四季如春,资源得天独厚,民族风情浓郁,是邛 彝族风情的达体舞比赛等等。在四jiI省内及临近 海泸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资源,也是四 的几个省特别是重庆、云南等省形成了较好的口 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上世纪由于种种原因,邛海水 碑,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3年国庆黄金周7天时 域面积不断缩小,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邛海 间,邛海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计接待了游客达 周边把大量的水域面积用来围海造田、网箱养鱼, 到857960人次,同比增长了46.3%,接待人数在四川 近2/3的滩涂、湿地、苇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 省内纳入统计的77个4A级以上(含4A)景区中位居 水质下降,水域面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34平方 第一位。① 公里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为了加快邛海生态恢 三、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复,打造国际重要湿地。凉山州委州府把邛海湿地 虽然在邛海湿地文化中注入了一定的体验项 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多方筹集资金,统一规划, 目,但就体验文化来说,没有独特的体验文化主题, 分步实施。规划邛海湿地总面积近2万亩(13.3平 还停留在低层次,小规模上,游客的参与程度不高, 方公里)共分6期进行恢复建设,一期观鸟岛湿地约 参与热情不大,参与范围不广,体验项目也只是零 450。二期梦里水乡湿地,建成2600亩的邛海湿地 星的几项,没有形成规模,游客对湿地公园还是只 收稿日期:2()13—10-I1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立项重点研究课题“西昌邛海湿地文化的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SA109)。 作者简介:刘轶(1981一),女,重庆市永川区人,西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和旅游管理。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 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游览模式上,留不住 客人,回头客较少。没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 没有充分利用邛海湿地文化资源。邛海的湿地文 化、渔家文化等,充分利用湿地景观的有利条件,在 湿地公园内打造具有凉山特色文化的历史文化风 貌区。该区包括结合邛泸景区的泸山景区的宗教 寺庙、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月色风情小镇的美食 化价值和经济文化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基于体验文化视角下对邛海湿地旅游文 化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塑造独特的湿地体验文化主题 邛海湿地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这 休闲街、还有已经开发的邛海湿地公园的一至四期 的景观。在彝族历史文化展示这块重点打造凉山 彝族奴隶博物馆,利用已有的博物馆资源,再增加 一些高科技手段,学习其他先进博物馆的经验,改 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有着浓郁的彝族民族 风情,绚丽多姿的彝族民族文化与湿地体验文化有 机的结合,让游客在游览湿地的同时真正融人到彝 族浓郁的民族文化之中,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 力。凉山是红军行走长征的重要节点,有很多著名 的会议和事件在这里发生,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底 蕴,充分挖掘这些红色文化特色,结合地方的少数 民族文化,让很多外地的游客慕名来到西昌来感受 西昌的阳光,在湿地中游船畅游的同时体验凉山独 特的文化魅力。以“感受湿地景观,体验多样的地 方文化特色”为主题,依托湿地的科普寓教、感受自 然和谐、绚丽的地方文化等资源,让旅游者的充分 参与湿地体验项目,从游客体验的角度,让旅游者 在湿地景观中,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体验 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凉山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设计体验式的湿地文化旅游项目 立足“感受湿地景观,体验多样的地方文化特 色”为主题,设计灵活多样化的体验式项目。 1.设计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 国内学者景志明教授(2011)提出凉山州要大 力发展旅游业。就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凉山已有的 旅游资源和优势,增加一些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 比如,让游客唱一首彝族歌曲,跳段彝族最具特色 的达体舞的舞蹈,交一个彝族朋友,看一场彝族文 化的演出活动,吃一顿彝族特色餐,留下一个具有 彝族特色的纪念品。还有可以借鉴其他湿地的成 功经验,比如像云南腾冲的北海湿地,专门划出一 块湿地草甸让游客穿上专用的鞋子在湿地草甸上 采草,很受游客欢迎,反响极好。通过这些旅游体 验项目来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延长游客 在湿地活动的时间,结合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及特 色文化资源,以此来增加邛海湿地的知识性、趣味 性、参与性以及体验性。 2_手丁造邛海湿地动静结合的体验项目。 打造深度体验的湿地文化景观项目,结合凉山 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科技文 变以传统的实物图片的展示模式,真正引导旅游者 投入到真实的场景当中去,获取知识和文化的体 验。感受博物馆带来的知识魅力。 邛海二期的梦里水乡和已经打造完成的海河 天街历史文化街区重新整合,打造依托水文化、渔 家文化的湿地水街,打造一个亲水休闲、放松身心、 旅游购物的去所。依托餐饮设施,围绕着彝族文化 特色餐、邛海渔家特色宴,让游客在放松身心,过足 眼瘾的同时,开展舌尖上的美昧之旅。在湿地公园 内还可定时、定期开展彝族的民间民俗体验式旅游 项目,比如彝族嫁娶风俗、选美风俗,达体舞表演 等,让旅游者换上绚丽多姿的彝族民族服饰,融入 到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去。 打造高品味的节事活动,以节庆来促进湿地旅 游的发展,打响邛海知名度。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 节的举办与湿地景观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湿地公 园的有利地理位置,在湿地公园打造一个水与火的 视觉盛宴,也充分展示了彝族的文化精髓,崇尚火 的民族与高原明珠邛海水有机的交融,在水上搭台 表演或在邛海旁升起堆堆烟火,游客和当地的居民 一起手牵手跳起欢快的彝族舞蹈,充分调动游客的 参与性,让旅游项目的娱乐性及视觉的观赏性真正 走进旅游者的心中,多角度,多层面的让游客获得 美的享受1 3.营造以湿地景观为背景的实景舞台剧。 邛海湿地文化旅游要做成真正具有吸引旅游 者的旅游体验项目,应为旅游者营造一个可以获得 真实体验创新造条件,搭建一个真实的体验场景, 此实景舞台剧以邛海湿地风景区为背景,以凉山彝 民族的文化艺术为载体,在川西高原的明珠邛海之 策划一个大型的实景舞台剧——《彝・印象》。并 考虑聘请国内杰出的导演团队,如果有可能能让 张艺谋这些名导来操刀制作,利用名人效益,在前 期就达到宣传营销的目的,另外节目的表演时间可 以安排在晚上7点以后,演出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 左右,采用国内先进的造水搭台T程和灯光烟雾效 果,而演出的团队可以全部选用彝族或当地非专业 第4期 刘 轶,景志明:基于体验视角下邛海湿地文化旅游建设的思考 ・43・ 的演员。在服装音乐方面融人大量彝民族的文化元 素,体现了节目的原汁原味,也保留了民族文化的 本真性,也同时为当地人提供的就业的机会。 《彝・印象》让旅游者在白天游览了湿地景观, 体验的湿地文化项目以后.,填补了晚上没有节目的 尴尬,使众多的一日游的旅游者因晚上精彩的实景 4.其他湿地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的开发。 演出转变为驻留西昌的过夜旅游者,延长了旅游者 的旅游时间,增加的地方的旅游收入。事实证明, (1)湿地文化旅游体验的服务 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景区的 讲解或向导服务对游客的满意度也有着重要的影 响和作用。景区讲解员应把自己融人旅游服务之 中,深入把握邛海湿地文化的内涵,特别是结合凉 山地方的少数民族彝族文化、红军长征过凉山的红 色文化等地方文化,借助描绘性的表达方式和个性 国内许多大型实景剧比如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 化的讲解技巧,建立良好的旅游者与景区导游之间 姐》、海南省打造的《印象海南》、丽江市推出的《印 的互动关系,,运用多种形象生动的讲解手法,充分 象丽江》等印象系列实景演出。这些实景舞台剧的 调动游客的想象力,为游客带来更多更好的旅游体 成功足以证明基于民族文化艺术核心价值的实景 验。比如,在梦里水乡划船的船工就可以穿起古代 艺术表演,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给地方旅游经济 船工的服装,带着游客在美得像画一样的湿地景观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畅游,仿佛真的来到了江南水乡游玩。 充分利用邛海湿地公园的已有的旅游资源,让 (2)精心设计湿地旅游纪念品 旅游者通过大自然,通过实景舞台剧全面了解彝民 旅游六要素中,“购”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活动, 族的文化艺术,同时让旅游者在观看实景演出的同 这也是提升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特色 时,把旅游者自身的情感宣泄和释放出来,与邛海 的旅游纪念品,能够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特征,能勾 湿地景观和彝族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当然, 起游客难忘而美好的回忆。把已有的旅游纪念品 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要营造这么大型的实景 比如彝族的漆器、彝族银饰、彝族的服装等进行精 舞台剧《彝.印象》都不可能单独靠一个景区就能完 品化加_T,突出民族特色。还有凉山最近非常受旅 成的,这些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学引 游者青睐的南红玛瑙石,以及凉山的土特产品苦荞 导,并且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成立专门的景区管 茶、手撕牛肉等,这些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都具有 理公司,运用市场机制来运作是相当有必要的。 十分浓郁的凉山气息,增加了旅游者的购物体验。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数据来源:凉山旅游政务网 【1】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I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1黄平芳,胡明文.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及其开发取向一以稻作文化的旅游开发为例【J1,农村经济,2008,(1):68—70. 宋咏梅,关于体验旅游的特点与设计原则[『1,特区经济,2007,(1):177—179. 【4】吴永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错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U】,旅游学-Tq,2003,18 (6):66—70. 【5】韩双斌.基于体验的盐城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U】,城市旅游研究,2012,(12):84-85. 【6匡翼云.61论凉山彝族的文化艺术旅游开发D】,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1—93. 【7】景志明.四川凉山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思考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O):121-124. Reflection 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 Qionghai Wetland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LIU Yi.JING Zhi—ming (Xiehang College,Xiehang,Siehuan 615013) Abstract:Tourist culture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and it is impossible to maintain long—term vitality in tourist attractions where there is a lack of culture.However,the essence of tourism lies in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Based on current cuhural development in Qionghai wetlands,the theme on cultural experience in Qionghai wetland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further design diversified projects on cultural experience in Qionghai wetlands,SO as to improve tourists’experience and promote the tourist culture in the wetlands for the purpose of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 Qionghai wetlands. Key words:Perspective;of Experience;Culture in Qionghai Wetlands;Tourism Consturction (责任编辑:董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