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 NO. 表示危险性的图形符号 中文名称 液 碱 1824 英文名称 Sodinm hydroxide solution CN NO. 82001 危 险 性 侵入途径:食入、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 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引起 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 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 水体的污染。 爆炸危险:不燃烧,不爆炸。 储运要求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内。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与酸类,铝、锡、铅、锌及其合金、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铵盐及易燃物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泄漏处理 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小量泄漏应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的有盖容器中,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应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本品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急 救 衣物,用大量流动着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眼睛接触本品要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15分钟。就医。 吸入:吸入本品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口服中毒患者,速给食用醋,3-5%酸酸或5%稀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以后给蛋清,橄榄油或其它植物油,禁忌催吐和洗胃,适当输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休克。预防食道狭窄,在穿孔的危险期过去后,应尽早做食道扩张术。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烧,不爆炸。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佩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 消防部门电话号码: 119 化学急救电话号码: 医疗急救电话号码: 120 环保部门电话号码: 12369 公安交警电话号码: 122 运输单位电话号码: 车队负责人电话号码: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表示危险性的图形符号 中文名称 硫 酸 英文名称 sulfuric acid UN NO. 1830 CN NO. 81007 危 险 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 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 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 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 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 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 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 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 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 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 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 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 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储运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 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泄漏处理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表示危险性的图形符号 中文名称 苯 胺 英文名称 aniline UN NO. 1547 CN NO. 61746 危 险 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泄漏处理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引起、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收。:患者口唇、指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穿防毒吐、、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及肾损害。可源。防止流入、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有化学性。眼接触引起结膜。: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漏:用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现,伴有轻度、贫血和肝、。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 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泵转移至槽储运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远离、热源。库温不超过30℃,不超过80%。处置。 避光保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 急 救 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 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在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眼睛防护: 戴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表示危险性的图形符号 中文名称 盐 酸 英文名称 Hydrochloric acid UN NO. 1789 CN NO. 81013 危 险 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出现眼,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牙齿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该品不燃,具强、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储运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处置方法: 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并进泄漏处理 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 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液 氯 Chlorine UN NO.:1017 CN NO.:23002 危险性 第类 有毒气体。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可通过吸入的途径侵害人体;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储运要求 不燃有毒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防护措施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灭火材料 雾状水、泡沫、干粉。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相关部门或其它单位联系方式 消防救援部门电话:119 医疗急救电话:120 盗匪警电话:110 公安交警电话:122 环保部门电话:12369 运输单位名称及电话: 附加信息: 本卡片由北京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印制,不能保证所提供信息绝对充分及使用于任何场合。 2005年6月修订,2005年7月发表 仅限于道路运输使用(中文) 卡片编号:MRP0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