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一年级英语,学生人数310人,使用校
本教材《朝化少儿英语》第一册,执教教师为该校一名教师。
项目时间:2008年9月——2009年6月 发现问题:学生个体参与课堂活动非常积极,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气氛就不
如个体活跃。
提出假设:1.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对小组合作学习不习惯,课堂上给学生提
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够多。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引领示范不够明确、到位。 3.教师对英语学习中的“弱势学生”不够重视、缺乏鼓励。 初步调查: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其中的一个班5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内容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喜欢或是不喜欢,为什么?结果显示36名学生表示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16名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的16人中,有的是因为自己成绩差,而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跟他们合作,因而就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还有的是因为不太明白合作学习的内容,所以只能坐而不语,同时他们也非常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示范得仔细一些、到位一些,从而使活动更加明确——这就会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重新确认问题:我所提出的三个假设中有两个得到了证实,只有第一个假设不成
立。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不活跃与教师的引领示范不到位以及
忽视“弱势学生”有关。因此,我的问题是,如何在方案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反思: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而且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尤其是在个
体参与活动频率较高的课堂上要能使学生同样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引领示范就必须明确到位,而且要面向全体,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的情况,合理搭配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从而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功能,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行动方案设计:经过认真思考和与本校教研组教师的交流,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方
式对我的教学进行改革。
1. 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我首先要在每个班中精心
挑选3组学生(4人一组),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对话的合作表演并对他们的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给全班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最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并相互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 每个小组(2人或4人一组)记录上台合作表演的次数 ,我要
求每组派一名学生用专门的本子记录小组上台合作表演的次
数,一个月(四周)总结评比一次“优胜小组”(次数多者或
胜),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每六周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
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竞赛活动。我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注重积累知识,在我给定的主题内精心准备比赛内容。比赛时我将根据每组学生的语音语调、表情以及表演内容评定“最佳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4. 访谈活动。研究过程中和研究结束时各一次。
实施计划: 周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活动 项目 教 40
学 准 备 ▲ 讨 论、 交流,培养合 ▲ 作意识 表 演 次数 记录 „ „ ▲ ▲ ▲ ▲ ▲ ▲ ▲ ▲ ▲ ▲ ▲ ▲ ▲
合 作 表演 竞赛 活动 访 ▲
▲ „ „ ▲ ▲ 谈
数据收集方式:此项研究的数据收集方式主要是访谈,研究过程中一次和研究结
束时一次。研究过程中访谈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计划,而研究结束时的访谈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以便进一步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预期效果: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希望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
习的意识,尤其是希望“优秀学生”带动“弱势学生”的英语学习;
每月评比“优胜小组,希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参与性和积极性;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竞赛活动,希望学生能借此“舞台”发挥自己的最高英语水平,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