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0-2021学年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来源:九壹网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身边物理量的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

A.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50g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2.(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小明练琴前调整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响度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3.(3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全食

C.水中筷子“变弯” D.钢笔“错位”

4.(3分)下列有关一年四季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晨起看到花草上面的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固形成的

5.(3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3分)在公共洗手间里常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以下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B.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在水银、硅、铁、玻璃中,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 。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7nm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 m,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 (选填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9.(3分)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二胡发出声音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二胡的 与其他乐器不同,用二胡拉5643几个音时,声音的 不同。

10.(3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

出现起“雾”现象,如图起“雾”会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镜片上的“雾”是 (选填“气体”或“液体”);它是 (选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当激光的入射角增大1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当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填“向左”或“向右”或“不会”)移动。

12.(3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选填“实”、“虚”)像。

13.(3分)人眼看物体时,成在视网膜上的像为 像(选填“实”或“虚”)。如图所示,其中图 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近视眼应该选用 透镜。

14.(3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质量是 g,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 三、作图题(共3小题,满分7分)

15.(2分)如图中的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入射光线平行于水平面,请作出相应的反射光线

16.(2分)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水面的P点。请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17.(3分)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刚好重合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7+7+7=21)

18.(7分)(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 cm;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 s。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图丙中体温计示数是 ℃。体温计之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主要是因为其结构上比一般温度计多了一个 。

19.(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的顺序组装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读数为 ℃。

(3)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待水温升至90℃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出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的规律是水 吸热(选填“继续”

或“不继续”),温度 。实验中观察到有“白气”从烧杯中冒出,“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20.(7分)小珠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应选用 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选填“厚”或“薄”)。 (2)选用相同的两个棋子A、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 (3)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②改变A的位置,重复①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4.00 4.00

2 5.00 5.00

3 10.00 10.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4)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直接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为 像(选填“虚”或“实”);

(5)当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某天上午,小珠从镜中看到墙上正常使用的时钟,如图2所示,则当前时间应为 。

五、计算题(7分)

21.(7分)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4小题,7+9+7=23)

22.(7分)小海看到用向路面撒盐的方式可以除冰,他猜想可能是盐对冰雪的熔点产生了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待盐水凝固后取出,研究它的熔化过程

(1)由图甲可知该固体 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第7min时,物体处于 态。

(2)实验中,盐水结冰后的熔点为 ℃,实验结果证明向冰雪中撒盐可以 (选填“升高”或“降低”)冰雪的熔点。

(3)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水的质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3.(9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

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 (选填“左”或“右”)移。

(4)若将图乙中的蜡烛与光屏位置对换,则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实像。 (5)当烛焰放在28cm刻度处,能成倒立、 实像。

24.(7分)李红、王明在协助老师整理实验仪器时,在角落发现一瓶用过的酒精。对酒精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分别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了实验探究:

(1)李红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分度盘指针静止如图甲所示,发现游码未移到 上,她调整好游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仍如图乙所示 ,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央。

(2)李红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a所示;再把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2,如图丙b所示;请计算出酒精的质量,并填入表中。

(3)李红把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请读数并填入表中; (4)李红利用实验的数据算出了酒精的密度,请计算并填入表中;

酒精的质量m(g)

酒精的体积V(cm3)

酒精的密度ρ(kg/m3)

(5)老师从李红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判断数据有较大误差,请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

因: 。

(6)王明却只用天平和两只烧杯就轻易验证了酒精比水的密度小,请你补充完王明的做法:将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然后, 。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身边物理量的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

A.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50g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解答】解:A、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斤,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故选:C。

2.(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小明练琴前调整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响度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解答】解: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故A错误; B、小明练琴前调整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音调;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地震,故D正确。 故选:D。

3.(3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全食

C.水中筷子“变弯” D.钢笔“错位”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 B、日全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中筷子“变弯”,不符合题意; D、钢笔“错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3分)下列有关一年四季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晨起看到花草上面的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固形成的 【解答】解:A、春天,故A错误;

B、夏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C、秋天,是凝华现象;

D、冬天,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5.(3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符合实像的特征,故A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即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偏折角度不同,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D、只要是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选:C。

6.(3分)在公共洗手间里常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以下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 把手伸开,吹出的风也会使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增大;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D。

7.(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B.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乙的密度为ρ==

3

=1.25×103kg/m3,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的体积大,根据ρ=,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C、由图可知,甲的质量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小,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在水银、硅、铁、玻璃中,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 硅 。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7nm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 7×109 m,芯

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 半导体 (选填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解答】解:在水银、硅、铁、玻璃中。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纳米是长度单位9m,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

故答案为:硅;3×109;半导体。

9.(3分)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二胡发出声音是由于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我们能分辨出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二胡的 音色 与其他乐器不同,用二胡拉5643几个音时,声音的 音调 不同。 【解答】解:(1)小梦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

(2)二胡和其他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3)二胡拉5643几个音时,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0.(3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

出现起“雾”现象,如图起“雾”会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镜片上的“雾”是 液体 (选填“气体”或“液体”);它是 液化 (选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答】解:镜片上的“雾”是液体,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液体;液化。

11.(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

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40° ;当激光的入射角增大1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00° ;当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向右 (填“向左”或“向右”或“不会”)移动。

【解答】解: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所以反射角也为40°;

当激光的入射角增大10°时,入射角为5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0°; 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反射点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40°;100°。

12.(3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缩小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实 (选填“实”、“虚”)像。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 故答案为:凸;缩小;实。

13.(3分)人眼看物体时,成在视网膜上的像为 实 像(选填“实”或“虚”)。如图所示,其中图 甲 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近视眼应该选用 凹 透镜。

【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的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以前发散一下。 故答案为:实;甲;凹。

14.(3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2.5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质量是 450 g,其体积增大了 50 cm3。(ρ冰=0.9×103kg/m3)

【解答】解:(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根据ρ=,密度为:ρ′=6.5kg/m3;

(2)水的质量为m水=450g,水结冰、质量不变,m冰=m水=450g, 其体积增大值: △V=

=50cm3。

故答案为:5.5;450。

三、作图题(共3小题,满分7分)

15.(2分)如图中的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入射光线平行于水平面,请作出相应的反射光线

【解答】解: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入射光线水平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先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6.(2分)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经墙上的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水面的P点。请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及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解答】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再根据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作出其折射光线。

17.(3分)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刚好重合

【解答】解:由题知,两透镜焦距相同,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7+7+7=21)

18.(7分)(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 1.20 cm;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 92 s。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图丙中体温计示数是 39.7 ℃。体温计之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主要是因为其结构上比一般温度计多了一个 缩口 。

【解答】解:(1)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示数4.20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8min和2min之间,所以从分针判断时间超过一分半,因此秒表读数为60s+32s=92s;

(3)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3℃;

故答案为:(1)0.1;8.20;92;39.7。

19.(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自下至上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

的顺序组装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读数为 67 ℃。

(3)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待水温升至90℃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出水的沸点是 98 ℃,水沸腾时的规律是水 继续 吸热(选填“继续”或“不继续”),温度 不变 。实验中观察到有“白气”从烧杯中冒出,“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液化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解答】解:(1)因为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按自下至上的顺序组装各个仪器; (2)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为67℃; (3)根据描点法作图,如下所示:

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由表中数据知,水沸腾时的规律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白气”是小水珠。

故答案为:(1)自下至上;(2)67;98;不变。 20.(7分)小珠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应选用 薄 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选填“厚”或“薄”)。 (2)选用相同的两个棋子A、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关系 。 (3)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②改变A的位置,重复①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4.00 4.00

2 5.00 5.00

3 10.00 10.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4)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直接观察光屏,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为 虚 像(选填“虚”或“实”);

(5)当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A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某天上午,小珠从镜中看到墙上正常使用的时钟,如图2所示,则当前时间应为 7:25 。

【解答】解:(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 (2)选用相同的两个棋子A、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当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棋子A的大小不变,棋子A的像大小不变; (6)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7:25。

故答案为:(1)薄;(2)大小关系(或大小); ;(4)不能; 虚;(6)7:25。 五、计算题(7分)

21.(7分)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解答】解:

(1)(2)设瓶子的质量为m瓶,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40cm3时,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总4=m1+m瓶=60g, 由ρ=可得:ρ×40cm3+m瓶=6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4=100cm3时,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总2=m7+m瓶=120g, 由m=ρV可得:ρ×100cm3+m瓶=120g﹣﹣﹣﹣﹣﹣﹣﹣﹣﹣﹣② ②﹣①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 将ρ=1g/cm3代入①得m瓶=20g;

(3)装体积为60cm3的这种液体时,由ρ= m3=ρV3=5g/cm3×60cm3=60g,

则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m总′=m3+m瓶=60g+20g=80g。 答:(1)空瓶子的质量是20g;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g/cm3;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100cm2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80g。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4小题,7+9+7=23)

22.(7分)小海看到用向路面撒盐的方式可以除冰,他猜想可能是盐对冰雪的熔点产生了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待盐水凝固后取出,研究它的熔化过程

(1)由图甲可知该固体 是 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4

min;第7min时,物体处于 液 态。

(2)实验中,盐水结冰后的熔点为 ﹣4 ℃,实验结果证明向冰雪中撒盐可以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冰雪的熔点。

(3)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水的质量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高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解答】解:(1)从图象可知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整个熔化过程从第2min开始到第6min结束;在第6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4℃,故该盐水的熔点是﹣4℃; 又知:水的熔点是6℃,所以与水相比;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4℃,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水质量变小。

故答案为:(1)是;4;液;(2)﹣4;(3)变小。 23.(9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应将凸透镜向 下 (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 左 (选填“左”或“右”)移。

(4)若将图乙中的蜡烛与光屏位置对换,则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实像。 (5)当烛焰放在28cm刻度处,能成倒立、 等大 实像。 【解答】解:

(1)如图甲,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1.0cm。

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即物距u=15cm),则2f>u>f、放大的实像。

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在不断增大,像距减小,所以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光屏位置不动时,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图乙中,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v>6f、放大的实像。

(5)当烛焰放在28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u=50cm﹣28cm=22cm=2f、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11.0;放大;左;变小;(3)左;(5)等大。

24.(7分)李红、王明在协助老师整理实验仪器时,在角落发现一瓶用过的酒精。对酒精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分别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了实验探究:

(1)李红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分度盘指针静止如图甲所示,发现游码未移到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上,她调整好游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仍如图乙所示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央。

(2)李红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a所示;再把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2,如图丙b所示;请计算出酒精的质量,并填入表中。

(3)李红把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丁所示,请读数并填入表中; (4)李红利用实验的数据算出了酒精的密度,请计算并填入表中;

酒精的质量m(g)

46

酒精的体积V(cm3)

56

酒精的密度ρ(kg/m3)

0.82×103

(5)老师从李红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判断数据有较大误差,请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酒精,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 。

(6)王明却只用天平和两只烧杯就轻易验证了酒精比水的密度小,请你补充完王明的做法:将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然后, 将两只相同的量筒放在天平分左盘和右盘,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大的是水,质量小的是酒精 。 【解答】解:(1)使用天平的时候,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整好游码后,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用天平称量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50g+20g+10g+5g=85g,所以读数为85g+2g=87g;

(6 )由甲图知,所以酒精的体积为56mL3;

又因为烧杯的质量为41g,所以酒精的质量为87g﹣41g=46g; (4)酒精的密度为:ρ==

≈8.82g/cm3=0.82×107kg/m3;

(5)当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酒精,由ρ=,这样得出的密度值就偏大;

(6)将两只相同的烧杯放在天平分左盘和右盘,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小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1)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向左移动平衡螺母;563;(5)当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酒精;(6)将两只相同的量杯放在天平分左盘和右盘,质量大的是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