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Q
[摘 要]本文阐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介绍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做法、体会,并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注意事项
“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四注意”。
第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阅读课的传统做法往往是选用一本现有的阅读教材。课堂练习的主要方法是,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然后完成文章后面的判断正误题或多项选择题。教师在此基础上核对答案,并作一定的讲解。这种教学过程和方法主要的缺点是学习的机械性大,容易使学生感觉紧张又索然无趣。
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人胜。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之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特点之二是文字难度适中,篇幅长度灵活,如有的文章仅为二三百宇的新闻报导,有的则是近千字的事件描述。特点之三是把握时代特色,选择那些能吸引学生的文章,这样的选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拓宽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
1、培养把摄词义的能力
换言之就是跨越生词障碍。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若把阅读过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生词便是顽石、沟坎,使溪流不断回漩激起浪花;冲过去便渐人佳境,冲不过去便成为一潭死水。生词问题解决了,就为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
(1)根据有关的定义或解释。在一些文章中,有时作者在使用了一个难词之后,会对该词作一解释或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解释来理解这一生词的词义。
(2)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往往通过某种对比、转折等关系,可以确定一个词的意思。
(3)根据表述中的同义关系。有时,常通过同义关系重现某一生词的含义。
(4)根据构词的词法规律。英语单词很活跃,有很多词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若有一定的构词知识,就能容易地理解一些生词。
2、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
需要具备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的能力,在获取信息事实后才能将已知细节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合理判断。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理解词汇和结构本身的意义进行判断推理。二是对文章中的事实、现象进行归纳,推断可能做出的结论。三是通过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和写作目的。四是通过对话,推断对话双方的语气和对问题不同的看法。
3、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能力上下功夫。
(1)计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首先应训练计时阅读。所谓计时阅读,就是阅读一篇文章时,记录下始末时间,然后计算每分钟平均阅读的词数,简称为W.P.M。为培养计时阅读的习惯,教师可常在课堂内抽5~10分钟时间进行计时阅读训练,但必须要求学生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2)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成组视读,即按意群阅读。这是提高读速的关键,它要求在阅读时,把句子分为若干意群,通过眼球转动,扫视整个意群,整体领会意思。在每个意群中,要把重点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上。如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不必过多注意语法结构方面的词,如冠词、介词等。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人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第三,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大约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人文字信息。第四,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非经过大量阅读训练的妙手岂能偶尔得之?成组视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有助于理解。但有的文章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时间短、文章又很长)要求阅读者要有更高的阅读技能。
(3)无声阅读。无声阅读是阅读时最大限度地直接将词语转化为义的过程,即见其形便知义,尽量去掉词语的读音这一环节。现在有的学生在阅读短文时,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声来或借助于手指“点读”。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误解某些短语和文章内容。因此,在学生具有基本朗读能力时,及时把无声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纠正错误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第二,注意精读、泛读要紧密结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而我们教科书上的材料显得相对老化。因此,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甚至一些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中文报刊,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只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他们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阅读还有许多方法和技巧。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