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印越关系发展及对南海问题的影响

来源:九壹网
《亚非纵横》201 1年第6期 印越关系发展及对南海问题的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马燕冰 【内容提要】 印度与越南有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但冷战结束后一度处于停 滞状态。20世纪9O年代末两国关系得以重启,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近年来,印 越双边安全合作有较大发展,尤其是印度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凸显其地区战略图 谋,即对中国在印度洋和中印边界地区的战略举措进行牵制。但印度与越南的军事 安全合作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 印度越南 双边关系 南海问题 印度与越南具有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在 20世纪40—50年代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 相互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冷战期间尤其是 2O世纪60年代末之后,两国因都与苏联结 盟并在外交和政治层面相互支持,长期与中 国、美国和东盟处于政治对立之中。冷战结 束使印度和越南都因失去苏联经济和军事援 助而受到极大冲击,被迫调整国内经济政策 和对外战略,两国关系处于不冷不热状态。 直到9O年代中后期,印度与越南的关系才 重新有所发展。1999年以越南国家主席陈 德良访问印度为契机,两国关系重新进入快 速发展轨道。2007年以来,印度与越南的 军事和安全合作进一步增强,经济等多领域 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在南海问题不断 升温且局势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印度与越南 的军事合作频密,并高调插手南海争端。鉴 于当前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严峻形势,印越 关系发展的新动向及其对地区格局的影响, 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2O世纪90年代末印越关系进入快 速发展新阶段,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1999年12月,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访 问了印度,此为时隔41年越南国家主席首 一次访印,具有重要意义,两国签署了《双 、边投资促进与保护协定》。此后高层互访逐 渐增多,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与此同时, 越中关系也得到缓和,2000年12月,中越 签署协议解决了北部湾海上边界问题。2001 年农德孟取代黎可漂担任越共总书记,进一 步开展多元化外交,着手发展与俄罗斯的 “新战略伙伴关系”,同时继续寻求改善与 美、日、印的关系。当年越南总理潘文凯访 问印度。印度之于越南,不仅可以发挥抗衡 中国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是越军方寻求武器 来源多元化的重要对象。 这一时期印度人民党政府大力推动与越 南的“新安全伙伴关系”,积极为本国武器 出口寻找新市场,并开始涉足南中国海。 2000年3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 问越南,双方正式签署《防务合作协定》, 1O月,印度海军一艘“基洛”级潜艇访问 越南,并在南中国海进行印越联合巡逻和军 演。这是两国第一次举行联合军演,也是印 度首次在南中国海进行军演,舆论认为这是 其开始将军事触角从马六甲海峡以西延伸到 西太平洋的重要信号。2001年1月印度总 理瓦杰帕伊访问越南,两国领导人同意将双 39— 《亚非纵横》2011年第6期 边关系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一 系列文化、和平利用核能、旅游等合作协 定。年内,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接待 越南总理潘文凯时,称越南是印度“最可 信任的朋友与盟友”,呼吁两国建立以安全 为重点的政治关系,承诺向越南提供军事培 训和提供武器,并建议在俄罗斯撤出金兰湾 后,利用其大力发展印度海军,但遭到越南 拒绝。主要原因是: (1)金兰湾基地由于 具有极高的国际和国内敏感性,成为越南的 一张战略“王牌”,越南要利用它发挥“关 键作用”;(2)美国当时也在寻求使用金兰 湾,越南不能不考虑到美国或印度海军进驻 金兰湾可能引发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担忧; (3)越南对与印度进行安全合作仍保持警 惕,不愿因此影响中越关系大局。加之印度 一些武器的质量远逊于俄罗斯、乌克兰等 国,并对向越南出口“大地”型中程导弹 和“布拉莫斯”巡航舰等非常谨慎,导致 越南对与印度进行安全合作心存疑虑。 2003年,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在国内 “改革派”的压力下,积极发展与印度的 “战略伙伴关系”。农德孟于当年5月1日 访印,两国签署《全面合作框架联合宣 言》,包括承诺进行高层会晤、在国际论坛 上密切合作,以及逐步采取措施扩大安全及 国防合作,开启了两国合作的新阶段,双边 关系发展开始加速。与此同时,越南也更加 积极地寻求改善与日、美的关系。但2004 年印度国大党政府上台后,在对越关系上越 来越注重政治与经济合作,对安全问题的讨 论日益减少。当年10月印度外长纳特瓦尔 ・辛格访越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未突出安全 与国防合作问题。但两国继续在地区问题上 相互支持,越南继续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问 题上的立场及其作为“核国家”的地位, 并支持印度申请加人亚欧会议和担任联合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阻止巴基斯坦加入东盟 地区论坛。印度也支持越南担任联合国非常 40一 任理事国,加人世贸组织等。在印度与泰国 发起的“湄公河一恒河合作”组织中,印越 进一步加强磋商与合作。2005年印度成为东 亚峰会正式成员,印越合作增添了新的平台。 二、2007年印越建立“战略伙伴关 系”。印度觊觎南海意图凸显 随着近年印越军事安全合作取得明显进 展,2007年7月越南总理阮晋勇访问印度, 期间两国发表声明,宣布建立“新的战略 伙伴关系”,将加强在政治、经济、安全、 防务、文化、科技领域及地区与多边场合的 合作,并签署了包括渔业、农业、科技与核 能、文化、工业等在内的多个合作协定,设 定了将双边贸易额从2006年的10亿美元提 升到2010年的2O亿美元的目标,这被认为 是印越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 事。此后两国的军事高层往来与合作项目密 集展开,而印度觊觎南海的意图也愈加明 显。从2007_2011年的5年间,两国5次 举行“政治磋商会议”,并于2009年设立 新的“战略对话”机制(目前已举办两 届)。印度国防部长、陆军参谋长、外交部 长、财政部长等率该机制代表团先后访越, 而印度陆军参谋长辛格于2010年7月访问 越南,是印军方领导人10年来首次访越, 被认为是两国军事合作中的一件大事;同年 10月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赴越参加东盟首 届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会见越南领导人,进 一步深化两国的安全合作。2011年,越南 海军司令阮文献、国家主席张晋创等也先后 访问印度。通过这些互访和会谈,两国的军 事与安全合作不断加强,双方于2007年11 月决定增加对基层官员的培训,举行年度安 全对话并共享其他专业技术;2008年签署 了《关于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毒品走 私的谅解备忘录》;2011年签署了多个经 济、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协议。自2008 年以来,越南先后有100多名军官参加了印 度的各种陆海军课程学习和英语培训;越南 还多次参加印度组织实施的“米兰”多国 海军联合演习。 近年印度海军涉足南海的战略图谋更加 明确。为达到这一目的,印度不断以帮助越 南发展军队现代化进行利诱,获得较大成 效。印度一直寻求越南开放海防港,以对中 国海南岛的海军基地进行监视,2009年4 月,印度的两艘军舰到访海防港。2011年5 月,印度财长穆吉克在河内与越南总理阮晋 勇举行会谈时表示,印度将继续对越军现代 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在情报领域加强 合作。5月10—13 El,印度海军两艘驱逐 舰访问了胡志明市;6月,印度在接待到访 的越南海军司令阮文献时又宣布,将采取措 施使印度海军在南海“长期存在”。7月l9 Et,印度“艾拉瓦特”号坦克登陆舰首度 抵达芽庄港对越南进行“例行”访问。芽 庄港距离南沙海域和金兰湾较近,越战期间 是美军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设施较为完 备,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回报,印度表示 愿意为越南建造大型船舰、出口导弹,并向 越南军队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越南军队的 信息化建设。①战略专家分析认为,上述合 作使印度在南海“可持续的”长期存在向 前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也是越印军事合作 加强的明显象征。② 与此同时,印度与越南的经济关系也不 断加强,尤其是双方的能源合作逐步展开。 1995年,印越双边贸易额仅72oo万美元, 2008年增至2O亿美元。印度对越南的投资 也不断扩大。2006年,印度在越南投资5.8 亿美元,在越南的国外直接投资中排名第 六,越南成为印度在东盟投资的首要目的 地。印度相继确定了几个大的投资项目,包 括2007年2月印度埃萨钢铁公司签订了价 值5.27亿美元的热轧钢项目,5月29 Et印 度塔塔钢铁集团宣布建造价值40亿美元的 钢铁厂计划;2009年印度宣布投资一个价 值5亿美元的炼钢厂、一个价值6亿美元的 《亚非纵横》201 1年第6期 石油开发项目等。印度准备未来在越南的能 源部门增加投资,包括石油开发、精炼和下 游营销,以及传统发电和核电。但由于在对 越贸易中获利不均衡,印度对与越南签署自 贸协定持消极态度,加之其在提供武器方面 也不可靠,引发越南不满。 印度早在2000年1O月就批准印度国有 石油天然气公司维德什子公司在该地区实施 大型石油生产项目。2006年印度国营石油 天然气公司(OVL)与越南就开发越南中 部海域“127”、“128”两个矿区签署合同, 投资金额2.25亿美元,受到中国强烈抗 议。⑧但201 1年印度继续与越南在南海有争 议海域进行油气开发,其高调介人南海争端 的姿态寓意深刻。9月16日印度外长克里希 纳访问越南时透露,将加深与越南的经贸合 作,推进在开发海底碳氢化合物领域的合 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表示反对,称 “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任何国家或公司在中 国管辖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活动,都侵犯中 国的主权和权益,是非法和无效的”。10月 12日,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问印度时, 两国正式签署石油开发协议,并启动安全对 话机制扩展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据印度媒 体透露,印度OVL公司与越南石油天然气公 司签署了3年的石油业合作协定。目前印度 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投资占印度对越南投资总 额1.89亿美元的72%。对此,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在10月14 Et的记者会上再次表示了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立场,但印度仍置若罔 闻,其介入南海争端的战略意图暴露无遗。 三、印度大力发展对越军事合作、高调 介入南海争端的战略考量 印度与越南加强合作,首先是其深化 ①美国《世界政治评论》,2011年7月29日。 ②戴维・布鲁斯特:“中国赫然面对印度带来的考验”,《澳 大利亚人报》网站,2011年9月2日。 ③M K Bhadrakumar,“India picks a quarrel with China”,Asia Times Online,sep 17,2011. 一41— 《亚非纵横》201 1年第6期 “东向”战略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改革调 整,印度的经济形势和外交环境有了很大改 善,尤其是到了2O世纪9O年代末,印度经 济进入高增长时代,同时成功进行了核试 验,这极大地刺激了其外交与安全雄心,促 使印度将“东向”战略从第一阶段推向第 二阶段,开始实施“东进”战略,全面发 展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合作关 系,并“从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 资等单纯的经济问题为重点,转移到经济和 包括共同努力以保护海上通道、协调反恐等 在内的安全问题”上。④在印度对中国崛起 的担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越南作为印度的 传统友好国家、资源丰富和战略地位重要的 东南亚大国、同样与中国发生过战争和存在 领土争端的国家,自然而然成为印度“东 进”战略中开展安全合作的重点。而印度 在融人东亚的进程中也需要越南的支持和帮 助,如在促使东盟与印度于2003年建立 “10+1”机制方面,越南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近年在泰国、菲律宾等国政局混乱,经 济增长放慢情况下,越南政局稳定、经济快 速稳定发展、在东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上 升,促使印度更把越南作为实施“东进” 战略的优先方向。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印度 这种急切的心情更加显得迫切。此外,从地 缘战略考虑,越南也是印度军事力量辐射到 西太平洋的中转站,加强与越南的安全合 作,既可将印度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东南亚地 区和南海地区,提高印度在该地区的发言 权,又可以对中国形成一定的挑战。印度通 过帮助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还有利 于抵消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与中 国展开竞争。 其次,回应中国在印度洋的“珍珠链” 战略,开拓印度海军在南中国海的势力。进 入2l世纪后中国的快速崛起及在地区和国 际事务中的影响急剧上升,使印度感到很大 的战略压力。印度一直对1962年边境战争 的失败耿耿于怀,对中国在南亚的一举一动 都非常敏感。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 战略家普遍认为中国正在印度洋扩大海军存 在,即通过在印度洋沿岸一些国家修建或操 控一系列商业或海军港口设施,实施“珍 珠链”战略。当时不断有报道称中国参与 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的深 海港建设,甚至在巴、缅安装监听或通讯设 施等。因此有人呼吁印度海军向东南亚扩展 自己的势力,用“钻石链”战略回应中国 的“珍珠链”战略。 印度对南中国海的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 地位觊觎多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 海军就有一项雄心勃勃的海军扩张计划,要 建设一支所谓“蓝水”海军。2000年印度 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宣称,印度的“海上 利益范围……从阿拉伯北部一直延伸到南中 国海”,进一步拓宽了印度成为海洋强国的 明确目标。当年3月他访问越南提到南中国 海时又说:“一个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很雄厚 的强大印度,将成为一个非常可靠的监护 者,保证海上航线不受侵扰,冲突形势受到 控制。”这显然是指越南等国与中国在南海 划界问题上的长期争端。从2000年开始, 印度一直通过定期的访问和联合军演悄悄地 向南中国海扩展其海军力量,当年末印度开 始实施扩展海军外交的“详细计划”,5艘 印度军舰对越南、中国(上海)、菲律宾、 韩国、日本的港口进行了长时间访问,印度 与越南海岸警卫队进行了联合军演。2001 年印度在孟加拉湾安达曼群岛建立远东海军 司令部,这标志着印度的海军势力一直扩展 到马六甲海峡。“9・1 1”事件后,印度在 马六甲海峡大幅增兵,与美国协商同为商船 护航。从2004年起,印度在马六甲海峡区 ①Tridib Chakraborti,”India’S Southeast Asia Policy in the 21 century:Perambulating the Horizon”,in Y.Yagama Reddyed., Emerging huti ̄ Asia-pac c(New Delhi:New Century Publication, 2007).P.160. 域与印尼合作进行反海盗巡逻。期间,作为 “存在与监视任务”的一部分,印度三次向 南中国海派兵,此后每年向该地区部署多艘 舰艇。其在南中国海以及更北部的许多部署 是为了参与新加坡、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联合 军演。2007年印度还与越南进行了海军 演习。 再次,印度高调介入南海争端欲对中国 形成战略牵制,在亚太发挥更大作用。早 年,印度采取措施推动与南中国海沿岸国家 的“蓝水”合作框架成功地确立了一种机 制,既使印度海军能够定期出现,又能够避 免与中国的公开冲突。印度军界一些人也曾 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存在持较为温和的态 度。2005年lO月,时任印度海军参谋长阿 伦・普拉卡什上将称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只 是“象征性的”。2006年10月,他又在一 篇文章中表示:“(印度和中国)也是正在 成长中的海洋大国,在某些区域两者的利益 是重合的。”这些言论一方面反映出印度人 承认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被夸大了,同 时或许也反映了印度努力避免与中国在印度 洋和南中国海发生公开冲突的愿望。但近年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地区和国际事 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快 速发展,使印度切实感受到了“威胁”,认 为中国在印度洋周边的战略“包围”日益 严峻,其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有可能引发两 国的海上利益冲突;中国有可能借助缅甸从 东面对印度进行遏制,并将其作为向印度洋 进军的一个出口;近年中国在靠近喜马拉雅 山停火线和在西藏加强军队集群并部署导 弹、不断在领土争端地区建造基础设施,对 印度构成威胁;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 及其核能与军事合作令印度感到不安。① 因此,当前印度与越南不同寻常的军事 合作、甚至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实际上是试 图对中国实施战略反制,对中国在中印边界 和印度洋周边的行动形成战略牵制,分散中 《亚非纵横》201 1年第6期 国的精力。印度有人称,由于中国长期支持 巴基斯坦与印度作对,与越南结成抗衡中国 的安全联盟是有好处的,作为对所谓的 “中国进入印度洋地区”的回应,印度应该 在南中国海建立海上驻军。②而印度海军进 驻芽庄港也被看作是从海上与中国进行对抗 的象征。印度决定开发南海石油,既是为了 应对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也是为 了牵制中国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的攻势。⑧ 印度决策者认为,这还是在整个喜马拉雅山 地区对抗中国压力的最终手段。④随着对石 油等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为保证能源供 应通道的安全,中国海上力量正在进入印度 洋,与印度展开竞争,为了遏制中国,印度 必须“东进”,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保持压 力。此外,印度发挥其在南中国海的安全作 用,无疑是一个证明自己在亚太地区具有大 国资格的机会。印度一直想在亚太安全结构 框架内扮演重要角色,而美国近年也积极鼓 动印度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⑧ 四、越南拉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战略 考虑 对于越南来说,20世纪9O年代末与印 度加强合作主要是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军 事现代化,而目前则主要是为了从战略上联 手遏制中国,并加紧开采南海的油气资源。 越南在东盟中属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影响 力有限,急于发展自身经济和扩大在东盟中 的影响力。但越南国土狭长,缺乏战略腹 地,发展纵深有限,东边辽阔的南中国海于 是成为了越南发展战略的主要空间,但由于 ①Sudha Ramachandran,“India leery of neighbor's new squeeze”,Asia Times Online,Aug 16.2011. ②戴维・布鲁斯特:“中国赫然面对印度带来的考验”,《澳 大利亚人报》网站,2011年9月2日。 ③M K Bhadrakumar,“India picks a quarrel with China”,Asia iTmes Online,sep 17,2011. ④绍拉夫・杰哈:“越南和印度加强海军关系对抗中国”,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2011年7月29日。 ⑤戴维・布鲁斯特:“中国赫然面对印度带来的考验”,《澳 大利亚人报》网站,2011年9月2日。 ...——43...—— 《亚非纵横》201 1年第6期 与中国及东盟一些国家存在主权争端,越南 的海洋发展战略受到很大制约。随着印度国 力的不断增强,越南发展与印度的关系、促 进自身发展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越南希望利 用印度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利用印度的 市场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利用印度帮助越 军维修升级俄制武器装备。同时通过把印度 拉入东亚合作,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 力。长期以来,越南一直支持印度融人东亚 经济,支持印度提出的建立“亚洲经济共 同体”的倡议,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在地区 经济合作框架中施加过大影响的担心。随着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印度与越南都担 心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以至于达到支配地区经济的程度。 如果说越南当初对与印度的军事和安全 合作还有顾忌,担心影响中越关系稳定发展 的话,如今却全然不顾了。近年南海争端进 一步升级后,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方面的立场也越加强硬,这使越南愈加感 到焦虑,认为自身实力有限,只有拉拢美 国、印度、日本等区域外大国介人南海争 端、促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才有可能 达到继续侵占南海岛屿和开发油气资源的目 的。越南同时希望印度与中国矛盾激化,能 够从边界问题上牵制中国,缓解越南的 “北方压力”。前一阶段越南宣布将对外发 放南中国海九处区域的油气勘探许可证,邀 请有兴趣的企业注册,实际上是在放出诱 饵,吸引外国尤其是来自美、俄、日、印等 对中国有影响力的国家的企业,以使中国难 以阻止越南的能源开发计划。④另一方面, 越南政府也希望印度参与南海开发可以填补 对开发争议海域持消极态度的欧美企业的空 白,促进国际企业对南海开发的参与,遏制 中国在南海的优势。l0多年前,印度遏制 中国的作用并不明显,但近年随着美印关系 改善,印度在地区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而美 国也有意扶持印度在亚洲事务中发挥主导作 用,致使日、俄等也竞相拉拢印度,加强双 边或多边安全合作,在对印度关系上具有传 统优势的越南自然不甘落后。 五、未来地区争端更加复杂,将严重危 害中印关系 印度与越南的军事安全合作涉足南海, 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将使南海局势 更加复杂化,对地区战略态势将产生深远的 影响,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和恢复在该地区的 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带来新的挑战,进 一步增加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和中印边界争 端等问题的难度。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是印度在南海的战略地位有可能加 强,对中国海上运输安全构成威胁。分析认 为,如果印度海军舰船在中国三亚南方的芽 庄港永久驻留,可以监视马六甲海峡南中国 海一侧的情况,将更大一部分中国海上交通 线置于印度海军的火力范围之内。二是加剧 中印之间的战略对抗,有可能导致两国关系 恶化。印度国内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其 前驻某国大使称:“近年很少涉足南海问题 的印度目前正在费力膛人这片浑水,这是一 个历史性的举动,中印之间的地缘竞争关系 非同从前了。”②印度媒体认为,此举“有 可能使印度与中国在南海、甚至中印陆地边 界发生危险的军事对抗,全面恶化中印关 系”。美国舆论也称中印海军对峙使人们更 加清楚地看到,这一趋势将导致某种形式的 最终摊牌。⑧三是有可能使其他国家效尤, 加剧我周边安全紧张局势。近期菲律宾与日 本、日本与越南、日本与印度等纷纷展开外 交活动,其“合纵”趋势明显。这些国家 欲利用东亚峰会场合联手向中国施压,制定 ①迈克尔・理查森:“通过联合勘探避免冲突”,【新加坡】 《海峡时报》网站,2011年8月8 El。 ②M K Bhadrakumar,“India picks a quarrel with China”,Asia nm∞Online.sep 17.2011. ③莫汉・马利克:“亚洲海上打对抗”,【美国】《华尔街日 报》,2011年9月5日。 《亚非纵横》2011年第6期 “解决争端的多边框架”,因此有舆论怀疑 印度近期的“出人意料”举动背后有更大 阴谋。 四是我周边安全压力增大。中印边 界争端近年升温,南海局势日益严峻,印越 两国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增加谈判筹码,都 在大力发展军力,并将在中印边境和南海地 区增加兵力部署、开展军事演习以及陆海空 巡逻等,这将对我周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但我们对印度与越南发展安全合作关系 的作用也不能估计过高。受印越两国地理和 实力所限,其“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较 为有限。目前,中国海军的实力远远超过越 南,而且越南对中国市场依赖较大。印度与 中国的军事实力也相差较大,且两国经济关 系密切,尽管存在严重的领土分歧和经济竞 争,但都不愿激化矛盾、兵戎相见。目前中 国内部问题复杂、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激 化与印度的矛盾有碍国内外发展大局;而印 度的实力逊于中国,也不希望冲突升级。目 前印度国内一些官员已开始反思,认为印度 在南海没有优势,不应该贸然涉足这一连美 国都未“深蹬”的区域,而“越南实际上 无法对印度公司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 中国与印度和越南在南中国海爆发军事冲突 的可能较小;未来印度与越南的军事安全合 作也难有更大进展,但其产生的战略影响及 其对中国形成的安全挑战已经难以避免。我 应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对南海的战略动向 保持警惕,同时力争采取妥当且合理合法的 应对措施,避免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损害, 并在复杂的条件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① “印度人南海意欲何为”,【香港】《大公报》,2011年9 月20日。 (上接39页)打破了土耳其数十年来外交 政策上的不平衡,是对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一 种完善,是土耳其在新的安全形势下为了更 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而进行的举措,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耳其外交政策的独立 性。这种转变可能使得西方国家难以适应, 而把土耳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利益摩擦扩大 化。应该看到的是,土耳其与欧洲和美国的 关系是其外交政策的两大基石,不论是在冷 战时期,还是在后冷战时期,这种带有依附 性质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 为,这关系到土外交目标的实现——地区强 国、安全、独立,保护世俗主义、现代化、 社会的民主和繁荣。土耳其本身实力有限, 不足以脱离西方国家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 尽管加大了对邻国的介入行为,积极发展与 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但是土耳其与邻国 “零问题”的外交策略带有极大的理想主义 色彩,更不会以此来代替近半个世纪与美国 和欧洲的紧密联系。 另外,就正义与发展 党本身而言,它虽然具有伊斯兰色彩,并且 在国际舞台的某些场合表现出不与西方为伍 的外交姿态,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虚 张声势,其目的无非是想获取国内民众更多 的支持。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土耳其亲 西方的外交战略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①Sabri Sayari,“Turkish Foreign Policy in£k Post—Cold War Era:the Challenge ofMulti—Regionalis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 fairs,Fall 2000,54,No.1,P.182.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