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通过利用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 建立了大学生就业现状模式的系统反馈结构模型,并利用笔者提出的系统反馈基模生成系统计算方法,计算出系统反馈基模,通过对系统主导反馈基模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实现了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有效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目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现状;现状模型;反馈基模分析;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建模的背景及目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中国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解决大学生的就
业问题,必须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做出深刻合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2010年6 月,我们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18 所北京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展开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1642 份,有效问卷1412 份。其中, 哲学类毕业生占0.4%, 经济学类毕业生占12.9%,法学类毕业生占3.6%,教育学类毕业生占0.3%, 文学类毕业生占12%, 历史学类毕业生占0.7%, 理学类毕业生占8%, 工学类毕业生占41.9%,管理学类毕业生占15.5%,空缺项占4.5%。被调研者来自于我国31 个省市区和香港地区,农村、城镇和城市分别占30.6%、30.1%、34.8%,男生占55.8%, 女生占38.8%。其中, 有找工作经历的55 人,构成了本文的样本数。本文从系统科学理论出发,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刻画其复杂的反馈制约关系,为此模式发展提供分析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二、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流位与流率系
大学生就业现状系统中存在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负反馈环。正反馈环使系统自我增强、无限增长;而负反馈环使系统自我调节、抑制增长。由反
1
馈环和反馈环以外的外生变量可以共同作用构成系统基模,系统基模反映了动态变化。通过对系统反馈基模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系统行为动态变化的原因,并给正确的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复杂系统,可以以系统基模为工具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在流率基本人树建模法的基础上建立反馈因果结构模型,并利用增长上限基模分析法分析。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流位流率系(其中,Li(t)表示流位变量,R(t)表示流率变量,i=1,2,⋯ ,5)为:
(1) 大学生就业人数子系统:L1(t)、R1(t)—大学生就业人数(人)、大学生
就业人数改变量(人/a)
(2) 学校名气指数子系统:L2(t)、R2(t)— 学校名气指数(%)、学校名气指
数改变量(%/a)
(3) 对工作期望的程度子系统:L3(t)、R3(t)— 对工作期望值指数(%)、对
工作期望程度值改变量(%/a)
(4) 个人努力指数子系统:L4(t)、R4(t)—个人努力指数(%)、个人努力指
数改变量(%/a)
(5) 预计人才需求数量子系统:L5(t)、R5(t)—预计人才需求数量(人)、预
计人才需求数量改变量(人/a)
从而得到整个大学生就业的流位流率系:
{[L1(t),R1(t)], [ L2(t),R2(t)],[L3(t),R3(t)], [L4(t),R4(t)], [L5(t),R5(t)], }。
针对已经建立的流位流率系,根据流位变量对流率变量的控制关系,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系统流图,进而计算系统的反馈基模。 三、 大学生就业系统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在此根据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人树建模法建立大学生就业现状系统的流率基本人树。
3.1 建立大学生就业系统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根据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系统动力学建模思想,对所有流位变量和流率变量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3.1.1 根据实际调研,大学生就业人数是增加就业机会因子所决定,增加就业机会因子由预计人才需求的影响因子、个人努力的影响因子和学校名气因子的乘积,同时受到期望月收入的制约,预计人才需求的影响因子由预计人才需求量L5 (t)决定,个人努力影响因子由L4(t)决定,学校名气影响因子由L2(t)决定,而期
2
望月收入有由对工作期望程度因子决定,而对工作期望程度因子又是由L3(t)决定。所以流位L2(t)、L3(t)、L4(t)与L5(t)共同决定控制大学生就业人数改变量R1(t)流率的变化。
3.1.2 针对学校名气主要由学校综合评估值来判定学校名气,学校综合评估由学校管理因子和学校就业影响因子共同决定,学校管理影响因子是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除以预计人才需求影响因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由流位L1(t)决定,同时受到预计人才需求影响因子制约,预计人才需求影响因子由流位L5(t)决定。学校就业影响因子由个人努力影响因子决定,个人努力影响因子由流位L3(t)。所以流位L1(t)、L3(t)与L5(t)共同决定控制学校名气指数改变量R2(t)流率的变化。 3.1.3 同样,对于工作期望程度由学校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途径的增加的乘积,学校就业因子受学校名气因子影响,而学校名气因子受学校名气指数L2(t)影响,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决定,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由大学生就业人数L1(t)和预计人才需求数L5(t)共同决定,就业途径的增加由个人努力指数L4(t)决定,所以,流位L1(t)、L2(t)、L4(t)与L5(t)共同决定控制对工作的期望程度改变量R3(t)流率的变化。
3.1.4 个人努力由个人努力的必要性和主动性意识的乘积,大学生就业人数和预计人才需求量的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增强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个人人努力的必要性由流位L1(t)和L5(t)共同决定。个人努力的主动意识等于对工作的期望值与学校学习环境影响因子的乘积,对工作的期望值由流位L3(t)决定,学校的学习环境影响因子是有学校名气影响因子决定,而学校名气影响因子受流位L2(t)控制,所以,流位L1(t)、L2(t)、L3(t)与L3(t)共同决定个人努力指数改变量R4(t)流率的变化。
3.1.5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年都会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预测,一般会考虑到大学生就业人数来进行预测,就业人数越多,说明市场需求量越多,而学校的名气相对高者,人才市场更需要这类人才。流位L1(t)与L2(t)共同决定控制学校名气指数改变量R5(t)流率的变化。
综上分析,考虑流位具体通过哪些中间变量或者直接控制流率的关系,可得反映各流位控制各流率之间关系的二部分图(图1)
3
图1 大学生就业系统主导结构定性二部分图
3.2 建立大学生就业各子系统系统流率的基本入树
根据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人树建模法,通过对流位变控制流率变量路径的分
析,得到各子系统的流率基本人树模型(图2) 。
(a)大学生就业人数流率基本入树 (b)学校名气指数流率基本入树
(c)对工作期望的程度流率基本入树 (d)个人努力指数流率基本入树
4
(e)预计人才需求流率基本入树
图2 大学生就业系统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四、 大学生就业系统反馈基模分析
利用X一0一l行列式可以计算出的大学生就业系统所有子系统反馈基模,经过分类分析,现对增长上限反馈基模(为了清晰,省略中间变量)进行分析。 反馈基模反映了系统中子系统之问的关联方式,其中的反馈关系是产生动态性复杂的重要原因对于反馈基模的分析可以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4.1 反馈基模G12与G13的增长上限基模
根据大学生找工作的实际经验,其所在高校的名气是特别重要的。著名高校一般要比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就业竞争优势,而重点高校又比普通高校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大学生在做全面准备的同时,要有所侧重,要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重要因子上去。学校和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已经确定。就业预期是指在寻找工作之前的期望和设想,包括希望得到的月薪、可以接受的最低月薪、希望的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和就业单位性质等,如果预期合理、工作岗位定位准确,将有助于提高就业的成功率,但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缩小搜寻范围并拒绝不太满意的用人单位,因而,预期的合理性与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就业以及就业的质量。期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图3 G12与G13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12中大学生就业人数、学校名气指数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环路,反馈基模G13中大学生就业人数、对工作期望的程度2个子系统组成
5
一个负循环。
根据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① 学校名气与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个学校名气做背景,对大学生
就业有很大帮助。
② 对于自身的条件不要有过大的自信,导致现在社会的一种眼高的现象,
时常失去就业机会,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
4.2 G14与G13增长上限基模
大学生在做全面准备的同时,要有所侧重,要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重要上去。学校和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已经确定,换句话说,学校和专业不是大学生所能决定或更改的,却会影响就业结果。
图4 G14与G13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14中大学生就业人数、个人努力指数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环路。反馈基模G13中大学生就业人数、对工作期望的程度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负循环。
根据增长上限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① 高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专业,大学生入学后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就
业形势做出适当调整。上大学之后,要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② 大学生要根据就业环境和自己的实力形成合理的期望月薪、就业单位性
质和就业待业的预期,并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灵活调整,以实现供求的最佳匹配。
4.3 G14与G13增长上限基模
图4 G15与G13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15中大学生就业人数、预计人才需求数量指数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
6
环路。反馈基模G13中大学生就业人数、对工作期望的程度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负循环。
根据增长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① 大学生要根据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大学生要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及时调整。
② 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来推测未来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寻找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4.3 G21与G23增长上限基模
大学生要根据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者,大学生要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及时调整。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来推测未来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
图4 G21与G25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21中学校名气指数、大学生就业人数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环路,反馈基模G23中学校名气指数、预计人才需求数量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负循环。
根据增长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① 根据大学生找工作的实际经验,其所在高校的名气是特别重要的。 ② 随着大学的每年扩招,导致学校的综合指标降低,学校名气也随之降低。学校应该适度增加入学的学生要求。
4.5 反馈基模G24与G23增长上限基模
7
图5 G24与G23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21中学校名气指数、个人努力指数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环路,反馈基模G23中学校名气指数、预计人才需求数量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负循环。
根据增长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应该提前到高中阶段,高中生填报志愿时应该慎重选择高校,为将来就业奠定潜在的竞争优势。
4.6 反馈基模G41与G45增长上限基模
大学生在做全面准备的同时,要有所侧重,要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 于重要因子上去。学校和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已经确定,换句话说,学校和专业不是大学生所能决定或更改的,却会影响就业结果。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应该提前到高中阶段,高中生填报志愿时应该慎重选择高校和专业,为将来就业奠定潜在的竞争优势。有些高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专业,大学生入学后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形势做出适当调整。上大学之后,要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和实习环节。另外,大学生还要根据就业环境和自己的实力形成合理的期望月薪,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待业的预期,并根据形势变化做 出灵活调整,以实现供求的最佳匹配。
图5 G41与G45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41中个人努力指数、学校名气指数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环路,反馈基模G45中个人努力指数、预计人才需求数量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负循环。
根据增长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8
① 面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这种社会环境的环境,强迫大学生努力的提高自
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如果预测需求变大,个人努力也就变得相对减少。
② 预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容易导致人类中懒惰的情绪,其实要有坚固的努
力学习的意识。
4.7 G42与G45增长上限基模
图5 G42与G45增长上限基模
反馈基模G41中个人努力指数、学校名气指数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不断增强的环路,反馈基模G45中个人努力指数、预计人才需求数量2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负循环。
根据增长基模分析,可以得到的对策建议:
一个有名气的学校会有一个竞争力较大的环境,会鼓励其学习的动力,同时又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 结束语
利用反馈基模对大学生就业系统中反馈结构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系统中子系统之问的相互关系,从而通过对子系统间反馈关系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解决办法。通过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把握系统整体结构,为大学生就业提出正确的解决方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贾伟强,朱文渊.系统入树反馈基模生成系向量生成法[J].系统工程,2005(7):
100—104.
[2]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9
111-118.
[3] 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 — 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黄敬宝,林梦彤. 2010年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子分析. 现代教育管理·2011 年第1 期.
[5] 贾仁安,伍福明,徐南孙.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6):6-11.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