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来源:九壹网
浅谈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第二次下调。

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能释放出4000亿元左右资金,…… —— 人民网 一、存款准备金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作放款。法定准备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城市银行的准备率高于农村银行的准备率、活期存款的准备率高于定期存款的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有最高限和最低限。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起源

早在十八世纪,为方便清算,英国的许多私人银行就已经将其部分准备金存放于英格兰银行。到了1854年,在英格兰银行获得资金清算的职能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英格兰银行开设了存款帐户。但英格兰银行当时并没有明文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实际上,直到1971年,英国才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我国的准备金存款并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而是由中央银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发放再贷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国家重点建设等政策性资金需要。金融机构另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

当代各国都由中央银行颁布法定准备率,其标准不一。有的国家只颁布一个准备率,即

所有金融机构无论其吸收存款数额大小,都按统一的标准缴纳存款准备金;有的国家则对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的法定准备率,如商业银行与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等分别实行不同的法定准备率;也有的国家按存款规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法定准备率,存款规模越大,则法定准备率越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三、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1、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2、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3、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四、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及趋势-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历年变化的特点: 1985-1989年间:准备金率处于高比例状态;

1989-2000年间:准备金率处于下降趋势,即货币政策放松状态; 2000-2008年间:准备金率处于强势恢复状态。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的调整有一个十分显著的变化,即以

2003年为界,1985年至2003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比较大,最低也是1%的幅度(仅有1次),调节次数并不频繁,每年仅进行1次调整,其中在1987年由10%直接上调至12%。在1998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由13%下调至8%,可见每次调控幅度非常之大。自200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主要特点是:调整幅度较小,调整次数频繁,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多达19次,每次上调的幅度以0.5%为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以说是中央银行使用的比较频繁的政策工具,尤其是在最近两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