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舞蹈殿堂百花齐放 广西气派渐露峥嵘——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舞蹈决赛述评

来源:九壹网
特 蓠 舞蹈殿堂百花齐放——广西气派渐露峥嵘 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舞蹈决赛述评 ●梁继超 一、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舞蹈决赛概况 此外,南宁市艺术剧院创作的三人舞《孝》、群舞《奋 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舞蹈类比赛不分专 斗》、柳州市歌舞团创作的群舞《毕业了》、桂林市歌 业和业余,是一次综合性的比赛,舞蹈类型包括舞 剧、群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等。比赛分为初赛和 决赛藤个阶段,初赛有9O个节目参赛,经过评委的 认真遴选,56个节目进入了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共 产生了节目一等奖10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27个。 从专业艺术的角度而言,本届比赛是我区几年来新 创作舞蹈佳作的集中检阅,获奖节目也代表着我区 舞蹈的最高水平。群舞《起跑线》、《惊涛》、《奔袭》、 《路》、《迁徙记忆——腊染》、《西街瑶韵》、《糯玉 香》,双人舞《步枪》、《爷孙》、《夫妻哨所》、《历程》, 三人舞《孝》、《山水之约》、《孩子,抓住老师的手》等 14个获奖节目将代表我区角逐11月份在武汉举办 的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 二、决赛亮点 (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数量众多,关注民生效 果明显 艺术来源于生活,倡导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是尊重艺术规律和贯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 群众”社会主义文艺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 义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要求。为了使现实主 义题材作品创作理念深入人心,自治区文化厅不仅 在比赛的通知中明文说明,而且在年初专门为本届 比赛举办的“全区舞蹈编导创作研讨会”上,特邀了 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教授为全区的编导们 做了专题讲座。前期的各种努力在本次舞蹈决赛中 得到了有力的回应。纵观入围舞蹈决赛的参赛作 品,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百色市 右江民族歌舞团创作的双人舞《爷孙》,转换了创作 技法和思路,把“故事”加入到舞蹈中,关注农村青 壮年外出务工造成的越来越多的“空巢”现象,以艺 术化的肢体语言,表现了“爷爷”与“孙女”两代人相 依为命的亲情,叙述了“孙女”从刁蛮任性逐渐意识 到“爷爷”日渐苍老,从而幡然省悟的心理成长历 程。舞蹈情感充沛,感人至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舞团创作的独舞《法网》、贵港市文化局创作的双人 舞《夫妻哨所》、广西桂剧团创作的((2008・黄丝带》 等作品,通过灯光、旁白等多元化的舞台元素,用富 有象征意味的肢体语言,艺术化地反映了现实生 活,折服了广大评委和观众。 (二)主旋律创作华丽转身,舞蹈形象生动感人 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创作,尤其是主旋律舞蹈作 品的创作一直是个难点,由于受到题材范围、创作 尺度和习惯思维的影响,创作者面对此类题材时难 免缩手缩脚,缺乏想象力,大多数主旋律舞蹈作品 往往陷入大而空的怪圈,有些舞蹈作品成了很多传 统舞蹈动作的杂烩,主题老套,形象模糊,生活真实 和艺术真实关系处理失当。而在本届舞蹈决赛的主 旋律作品中,则涌现了一批具有鲜明的舞蹈形象和 深刻的主题开掘的舞蹈佳作。桂林市歌舞团创作的 双人舞《步枪》是一个战争题材作品,两名舞蹈演员 以一系列翻腾、旋转等高难度动作,配以激昂、壮烈 的音乐,在表现革命战友之间深厚情义的同时,还 体现出战争时期革命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坚定信 念,编导手法高超,表演张力十足。广西桂剧团编排 的群舞((2008・黄丝带》,讲述了一名赴川支援灾区 的黄丝带志愿者带着家里亲人刚刚去世的悲痛,毅 然踏上开往成都火车的故事,演员们用专业身体语 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向观众宣扬了志愿者舍小家 为大家的忘我精神。此外,百色市右江民族歌舞团 创作的三人舞《红棉作证》、南宁市艺术剧院创作的 双人舞《向前・向前》等作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参赛单位热情高涨,群舞创作整体繁荣 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舞蹈决赛共有27个 单位参加,包括全区除防城港市之外的13市的文艺 院团,广西歌舞剧院、广西桂剧团2家区直院团,广 西军区演出队、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广西艺术 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广西艺术学校、广西演艺 职业学院等单位。各参赛单位依据各自的地方特 区的舞蹈界和首府观众奉献了一顿饕餮大餐和视 觉盛宴。尽管各县市水平与艺术院校及军区专业团 队有一定差距,但整体水准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舞蹈类型来看,群舞是本次比赛的主角,56 个决赛作品中群舞占了35个,往年占据半壁江山的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则退居边缘。广西军区演出队 的舞蹈《奔袭》,融入了军事技术动作,把力与美完 美的结合了起来,在灯光和音乐的配合下,让现场 观众仿佛看到一群身手矫健的战士,正在黑夜的丛 林中执行突袭任务。北海歌舞剧院创作的群舞《惊 涛》通过唯美的灯光、音乐、海啸声的烘托和演员们 丰富多样的舞蹈语汇,勾勒出船员们与大海搏击抗 击自然,力量的美感展露无遗。此外,金秀瑶族自治 县瑶族艺术团创作的群舞《最后一把鸟铳》讲述了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和谐社会美好家园的故事;广 西艺术学校创作的群舞《糯玉香》展现了农民用科 技种植获得丰收的喜悦;梧州市歌舞团创作的群舞 《第二故乡》讲述了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故事…… 这些题材广泛、实力不俗的群舞作品构成了本次舞 蹈决赛的主力军,呈现出了我区舞蹈创作遍地开花 的繁荣景象。 (四)年轻编导和表演人才辈出,后备力量蓄势 待发 优秀的编导和表演人才是优秀舞蹈作品的保 证,推新人、出新作是本届比赛的重要目的。令人可 喜的是,本届比赛涌现了一批日渐成熟的中青年编 导,他们把专业编导理论和生活体验相结合,创作 出了一些时代气息强烈、舞蹈形象深刻的作品。广 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作的群舞《起跑线》荣获本 次比赛舞蹈节目一等奖、舞蹈表演一等奖、舞蹈编 导一等奖三项大奖,其编导正是在奥运会中跟随张 艺谋团队打造举世瞩目的开、闭幕式晚会的年轻编 导闵锐。作为一名广西本土培养的艺术人才,随着 参与国内顶尖级团队的机会不断增多,闵锐编导的 作品也日益成熟。《起跑线》就是根据他在奥运会期 间深刻领会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奥运精神而 创作的,编导用自己熟悉的情感,打动了自己也打 动了别人。此外,桂林市歌舞团的编导颜聪、百色市 右江民族歌舞团的编导韦志坚、南宁市艺术剧院的 编导王竹、百色隆林民族歌舞团的编导杨朝林、广 (五)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气息浓郁 作为歌舞之乡,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 民族风情是舞蹈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本 次舞蹈决赛的大多数作品,地域和民族元素丰富多 样,呈现出鲜明的广西气派。反映广西民族风貌和 生活习俗的作品有百色市西林县文体局创作的双 人舞《彝乡酒趣》、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创作的群舞 《壮・采茶》、广西艺术学校创作的群舞《吨派》和《糯 玉香》、百色市隆林民族歌舞团创作的《迁徙的记 忆——蜡染》、河池市南丹县文工团创作的群舞《穿 马鞍衣的女人》、广西歌舞剧院创作的群舞《乡村社 戏》;反映海洋文化和北部湾风韵的作品有北海歌 舞剧院创作的群舞《惊涛》、独舞《依水为境》、钦州 市歌舞团创作的群舞《虾灯闪闪催人忙》;反映广西 山水风光和旅游题材的作品有来宾市民族歌舞剧 团创作的群舞《红水河石韵》、梧州市歌舞团创作的 三人舞《西江河畔》、贺州市歌舞团创作的群舞《西 街瑶韵》、桂林市歌舞团创作的三人舞《山水之约》; 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特色品牌的作品有崇 左市天等县民族艺术团创作的群舞《红韵・天椒 情》、百色隆林民族歌舞团创作的群舞《迁徙记 忆——蜡染》、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艺术团创作的 群舞《最后一把鸟铳》。各参赛单位紧紧把握各自的 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亮出了各自的特色和品牌。 三、存在隐-优 (一)舞蹈实力格局未变,弱势地区差距明显 纵观本次舞蹈决赛的作品质量和获奖名单,不 难发现,我区舞蹈创作的实力格局仍然没有打破, 文化发达地区和弱势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 趋势,各地市奋起追赶艺术院校和区直院团的势头 十分强劲。桂林市、南宁市、北海市、百色市和柳州 市的舞蹈实力在全区名列前茅的优势依然难以撼 动,广西艺术学院凭借其充足的人才资源、扎实的 业务技能、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全区的舞蹈界独树一 帜,广西歌舞剧院、广西艺术学校等区直单位与各 市文艺院团的优势日益缩小。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市 凭借其充足的准备、精准的赛事领会能力、高超的 创作和表演水平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44"-作品全部进入决赛并且获奖。双人舞《步枪》夺 得舞蹈节目、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的一等奖和灯光 稃ll| 方 设计奖。《步枪》、《山水之约》、《孩子,抓住老师的手》 三个作品,还将代表广西参加11月份在武汉举行的 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钦 州市等第二梯队虽然也创作了一些较好的作品,但 在打造精品上仍需突破,而有些市由于没有市级的 在学习模仿阶段,还没解决如何用舞蹈语言、道具 语言、服装语言等技术细节来说清楚作品的主题文 学含义,造成观众的审美障碍。有的作品在表现方 式和题材选择上与早已呈现的舞蹈相雷同,比如, 前两年的农民工进城题材热,到如今的大学生就业 题材热,编导思维的惯性和僵化往往造成同台竞技 作品的雷同。 (四)舞蹈类型相对失衡,高水平舞蹈软肋渐现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丧失了利用此次比赛学习成长 的大好机会。 (二)贴近现实之心有余,提炼生活之力不足 凡是比较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 如前所述,群舞在本次舞蹈决赛中呈现出整体 令人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 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 的动态,《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 等等,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 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反 观本次比赛,虽然大多数创作者在从生活中汲取营 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然而取得效果却不甚理想。 有的作品完全靠创作者的想像,显得不够真实;有 的舞蹈作品则太肤浅太直白,没有美的呈现;有的 作品陷入学院派的窠臼,不知所云;有的作品主题 开掘浅尝辄止,造势不重情;有的作品动作设计不 从形象和主题出发,片面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设计的动作怪异难懂。这些不足反映了编创人员在 生活提炼方面的欠缺。 (三)模仿和雷同有迹可循,舞蹈创新任重道远 创新是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所有 一流文艺工作者自觉追求的目标。什么是舞蹈创新 呢?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标新立异,即标社会主义之 新,立中华民族之异的新舞蹈创作都叫作创新。舞 蹈艺术创新的标准,又称舞蹈艺术观,即舞蹈艺术 要“以德陶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形引人”。舞 蹈创新,包括编导的思想创新、舞蹈的构思创新、舞 蹈的结构创新、舞蹈的语言创新和舞蹈的境界创 新。本届舞蹈决赛虽然出现了一些舞蹈佳作,但大 多数舞蹈作品在创新方面仍显乏力。有的作者仍处 繁荣的景象,亦即意味着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尤 其是独舞的式微。相对而言,群舞的动作技术难度 不高,构图层次比较单薄,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 而采纳生动细节,这也是群舞相对繁荣的一个原 因。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动作难度高,理念比较抽 象,观赏门槛高,代表着舞蹈的较高水平,同时,也 是群舞结构的重要来源,所以,独舞、双人舞和三人 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次舞蹈决赛56个作品 中,独舞10个,双人舞6个,三人舞5个,三者加起来 还不到总量的38%,10个舞蹈节目一等奖中只有1个 独舞,19个舞蹈节目二等奖中只有2个独舞,可以毫 不夸张的说,独舞已经成了我区舞蹈创作的软肋, 必须加以提升。 综上所述,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舞蹈决赛 推出了一批现实主义烙印明显、时代气息强烈、民 族风格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舞蹈佳作,同时也推 出了一批理念前卫、技艺高超、朝气蓬勃的艺术人 才,广西气派的舞蹈精品已经开始显山露水。与此 同时,全区的舞蹈界人士要正视创作上存在的隐忧 和不足,奋起追赶文化发达地区,使广西的舞坛更 加绚丽多姿。 (粱继超.供职于广西文化厅艺术处) 责任编辑黎学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