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肇 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杜建兵 (大问第四中学,山西人同) 【关键词】对称美一简洁关和谐关 二、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简洁美 、数学教学中。熟练应用对称美 对称美是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 题思路并迅速做出工整、正确的解答,是数学经常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简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的词汇之一,一个简洁明了、干净 缩短。因此,简洁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足轻重。 亦是从对称性的角度提出来的。善于发现已知条件的对称性,由此获得解 利落的解答,不仅能体现出做题者清晰、敏捷的思维,更能使做题时间大大 例1.设a,b,c都是正实数,求证: (1) +…ca a~b≥“十I,+(.: 例2.求函数Y=÷sin(2x+÷)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2)一旦…+一 一+一 ≥立. (A)x=詈 (B)x=一号(c)x=子 (D)x=一詈 分析:对于函数Y=÷sin(2x+÷)的对称轴,我们无法一眼看出,也 法固然不错,但整个求解过程相当麻烦。我们应从另外简洁的角度分析此 题:此函数是一个函数名为正弦的函数,对于正弦函数Y=sinx,它的对称轴 D ( (+“ d+ 2 分析:此两小题形式上对称(a。b,c可轮换。其地位等同),证法上必然 示如下: 对称,从而a,b,c都是正实数这一条件可猜想证明中要用到重要不等式,提 许有人会用五点法将函数的图象画出,然后从图象中找对称轴。这样的做 (1)he"+—C6。1≥2 刈柏 i也,r】’’j 9 }埘个一 』℃, 』 十f{ ¨}导 『:. ,(2)欲证一 +一 ~+一三一 兰只 }: + 小 c我们熟悉,是x=k +÷,那么现在不妨把原函数简化:令2x+_孚_=t(1), 则原函数化为Y=sint,其对称轴就是t=k +÷(2),将(1)(2)联立,解得 2, ,, b c+¨ 小 “+ }{薷 训. 三 三十旦! !!! ± _十!≥!只 i+^一= 1・x=— +詈,这便是原函数的对称轴,当k=0时,有x=詈,故选(A). 三、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和谐美 ta+b+c“ D‘ c “ “十,' Z;, + + 3√ , 道数学问题的提出,经常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而每一种解法都体 现了人们各自不同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点的应用。同时,所有解法的难易程 一b_I_+ 一≥3;f __I一,I』!{』 —c ( +“ +b (“{如Jf +( J((+“) 度也不尽相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在这其中,和谐美的内涵与性质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将和谐美的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头 脑中,会对他们知识内容的掌握及应用产生积极影响(例略)。 c … 命题衔 + ; 而 ,J {.仪 “+^ ^” 一 IIf. 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数学知识并以此渗透于知识和解题的教学实践,对 = 促进学生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理解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和信心。 (上接第153页)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因此,教 全班,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队列练习或准备活动。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 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首 根据教材技术难易程度,分成几块教学点,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教学 先,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耐人寻味的故事 点,决定教学的进度。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放松操,从而充分发 等,再现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 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要把创新教育落在实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教师应 问题的需求。其次,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再次。实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把学生培养为“创新 施游戏情景。通过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 型”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5.改善教学环境,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之人。”让我们教师多给学生以宽容、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创新, 创新教育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培养 在课堂上创新,在活动中创新,在生活中创新,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世界。 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抹煞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 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 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 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体育学科教师应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 参考文献: [1]王晶,徐晓鹏.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及对策[J].大连大学学报, 2003,(3). 合起来,通过布置随堂作业和课外活动内容等形式,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 主体学习,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活 动内容的创新,由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比赛内容,自己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组织的创新,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可以是 [2]吴海江,杨晓雁.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2). [3]元爱收,张萍,张永艳,许飞.论高校实施创新的基本途径[J].山东 农业大学学报,2003,(1). 09/2009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