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及CT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
X线及CT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刘海强
(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 青县)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X线及CT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X线和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采用CT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准确率高于X线的诊断结果,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CT诊断技术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X线片,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关键词:X线;CT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3.116
0 引言
撞击综合征(FAI)主要是由于股骨颈或髋臼的发育异常,导致和髋臼在正常范围内出现了撞击,髋部出现疼痛感。随着股骨颈和髋臼撞击的加剧,软骨出现了损伤,疼痛感也随之加重。撞击的部位主要为髋关节前方,会导致腹股沟区域出现疼痛感。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可能会发展成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X线和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髓关节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本文对92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髋关节X线片和CT图像进行了分析比价,希望能进一步了解X线和CT诊断的价值,提高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水平。
1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院从近几年收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中选取了
92例进行研究。其中有男性47例,有女性45例;年龄为25-53岁,平均年龄为(36.2±6.1)岁;髓关节疼痛史为0.4-6年,平均疼痛史为2.4年;双侧发病的患者有56例,单侧发病的患者有36例;有大部分患者描述腹股沟区或者臀部深处有疼痛感,在长时间的行走后以及下蹲和盘腿时疼痛和不适感增强。
1.2 方法
92例患者均进行X线和CT诊断。先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标准骨盆正位以及髋关节正侧位行X线检查,有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加照蛙位及股骨颈侧位标准投照片,通过对对多方位检查来显示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股骨颈和髋臼的形态以及解剖结构。使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设置扫描的参数,螺距为1.0,层厚为0.5毫米,间隔为1毫米,120KV,260mAs,采用骨算法重建模式,最后将获得相关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形成三面重建以及多面重建图像,再对图像进行调整。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CT和X线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χ2检验法对计数资料进分析,单位用百分比表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排螺旋CT平扫和三维重建的结果能够清晰并且全面直观地显示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髋关节解剖学异常和髋关节的炎性改变。X线检测的速度较快,检测的准确性与CT检测结果比较,准确性要低一些,因为其检测的密度分辨率较低,由于患者体位的干扰,会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本次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得出CT检查的股骨头颈连接处异常骨赘突出20例,股骨头颈连接处皮质下囊变10例,髋臼前上缘软骨下囊变15例,髋臼过深21例,关节边缘骨赘形成9例,髋臼唇缘骨化变性14例;X线检查结果得出股骨头颈
(下转第155页)
连接处异常骨赘突出9例,股骨头颈连接处皮质下囊变2例,髋臼前上缘软骨下囊变6例,髋臼过深10例,关节边缘骨赘形成0例,髋臼唇缘骨化变性7例。CT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X线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和X线的诊断结果对比[n,(%)]
诊断方法
CT诊断
X线诊断
χ2
P股骨头颈连接处异常骨赘突出20(21.74)9(9.78)5.3790.020股骨头颈连接处皮质下囊变10(10.87)2(2.17)6.1990.012髋臼前上缘软骨下囊变
15(16.30)6(6.52)4.7310.029髋臼过深21(22.83)10(10.87)5.1070.023关节边缘骨赘形成9(9.78)
0(0.00)10.282
0.001髋臼唇缘骨化变性
14(15.22)5(5.43)5.167
0.023
3 讨论
人体的髋关节主要由髋臼、股骨头、股骨颈、关节囊以及
周边组织组成,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就是其解剖形态和结构异
常的表现[1-2]
。一般人体正常的盂唇附于髋臼的前后缘,下缘和髋臼的横韧带相融合。人体的髋臼和盂唇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收部分冲击力,对关节有润滑作用,可以帮助关
节分担一些压力[3]
。股骨头是球形,它的表面覆盖着透明的软骨,它的具体位置为盆骨的下方,和髋臼相配合,起到了支撑上体的作用,人体的直立行走和行动都需要靠股骨头的支撑[4]。正常股骨有呈前倾的状态,股骨头的头颈交界位置有局限性的凹陷。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就是因为髋关节形态结构异常导致的,主要表现为髋臼过深,股骨头后倾以及异常骨赘突出等,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最终会进一步发展成髋关节骨关节炎。64排螺旋CT的每周旋转速度较快,能实现连续扫描,可以减少患者的射线接受量,并且其对细节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实现横断面以及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图像重建,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图像有立体感,清晰度很高,应用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可以进行早期的治疗,终止
其进一步发展[5]
。本文采用X线和CT对92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CT诊断的确诊率要高于X线的确诊率,这主要是因为64排螺旋CT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能更加准确地检查到早期的髋臼缘局限撞击区出现的骨化和硬化,敏感度比X线高。
综上所述,因为64排螺旋CT的扫描速度较快,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股骨近端和髋臼的异常形态,可以帮助其进行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宋习忠. X线及CT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医学信息,
2014, 22(24): 430-4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
[2] 黄东兵.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研究[J]. 航空航
天医学杂志, 2015, 26(11): 1363-1364.
[3] 伍丹.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26): 432-433.
155[4] 黄江华, 邓荣花, 雍大德, 等. 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J].
影像技术, 2013, 25(5): 13-14. [5] 朱健. 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3): 95-96.
(上接第152页)
[2] 张毅, 姚伟武.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SCT测量与分析[J]. 中国医
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5, 21(2): 159-163. [3] 刘中银, 彭波.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16例X线表现[J].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11): 1209-1210. .
[4] 胡剑波, 刘冠霖, 肖林, 等.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X线及CT表
现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 10(2): 107-109, 112. [5] 张士文, 曲源, 候秋萍, 等.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 23(4): 379-381.
(上接第153页)
上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给予有效准确的诊断方式则相当重要。此研究中两组患者,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上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要低,其原因可能为,子宫肌瘤给予常规性超声检查,可明确其疾病具体状况和肌瘤大小,往往合并旋涡低回声状况,出现少部分高回声,肌瘤和周边边界清晰[3-4],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因肌瘤所需血液较大,导致动脉周边血流速度较快,且可加快血流阻力指数降低。但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增大,回声增强等状况,往往合并周边组织血流信号不强,也可导致血流阻力指数和子宫壁出血状况明显增加。从以上分析来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可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变化上来进行判定[5-6]。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疾病采用超声诊断均存在较高符合率,相对来说,子宫肌瘤符合率更高,因此,临床在诊断子宫肌瘤疾病时可考虑给予超声诊断方式。
用[J]. 安徽医学, 2013, 34(4): 481-483. [2] Miyata T, Yamamoto H, Kita H, et al. A Case of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Causing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 in which Retrograde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was Useful for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J]. Endoscopy, 2004, 36(4): 344-347. [3] 陈隆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27): 30-31. [4] 陈辉, 龙宇, 钟萍, 等. 探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
130例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 2015, 28(46): 342. [5] Gutierrez, L. B. , Bansal, A. K. , Hovsepian, D. M. et al. Uteroenteric
fistula resulting from fibroid expulsion after 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 Journal of Imaging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12, 35(5): 1231-1236. [6] 申艳红, 刘喜庆, 王淑芬, 等. 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
临床比较[J]. 中外医疗, 2015, 34(27): 171-172.
参考文献
[1] 张祖涛, 黄琴, 沙玉成, 等. 经阴道彩超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