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年9月 第23卷9期(总第176期) U -L F P 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7 V01.23 No.9 肠痈辨证治疗体会 陈肖蓉,朱王玲 粕积滞,湿热内生,气血不和,浊气瘀血壅遏,痈脓内 结于肠,气血雍滞于里所致。《金匮要略》中以成脓 未成脓辨证施治。《外科医宗》谓:“夫肠痈者,皆湿 热瘀血流人小肠而成。”可见阑尾炎为肠腑之病,病 邪主要是气滞、血瘀、热毒三者互相转化,互为因 果…。因此,不能仅拘泥于成脓未成脓辨治,应结合 四诊灵活辨治。气滞型可用川芎、陈皮、枳实等理 (富阳市人民医院,浙江富阳311400)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7)09—595—01 气,血瘀型则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药,温 热型用金银花、蒲公英、薏苡仁、苍术等清热祛泓,并 肠痈按疼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大肠痈和小肠 痈,痛处接近右下腹天枢穴者称大肠痈,在关元穴附 近者称小肠痈。临床以大肠痈为常见。类似急性阑 尾炎、阑尾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盆腔脓肿等疾 病。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治疗肠痈疗效较好,举例如 下。 1气滞血瘀型 孙某,男,30岁,2003年9月7日诊。3个月前 患急性阑尾炎,经静脉点滴青霉素、甲硝唑、环丙沙 星等治疗,1周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现因剧烈运 动后,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初为绕脐疼痛,后出现右 下腹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质紫暗,有瘀 点,苔黄,脉弦,体温37.1℃。经检查确诊为慢性阑 尾炎。药用当归10g,赤芍10g,川芎9g,桃仁10g,延 胡索9g,鸡血藤60g,生大黄15g(后下)。水煎2次, 合并煎液分2次服,每{了1剂。服10日后症状消 失,继服14剂治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2湿热蕴结型 杨某,男,37岁,2005年3月6日初诊。2年前 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因惧手术而保守治疗,后成为慢 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近因过度劳累而诱发,体温 38.2℃,血象WBC14 x 10 /L,N 0.78、L 0.21。静滴 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地塞米松等药3天,体温下降 (36.9℃),血压120/70mmHg,心、肺正常无殊,腹 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明显包块,右下腹(相当于阑 尾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食少恶心,小便黄赤, 大便3日未行,口气秽浊,舌质深红苔黄腻,脉沉实。 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辨证为湿热蕴结。药用金银花 25g,生大黄15g(后下),当归、赤芍、生甘草、陈皮、 花粉、贝母、白芷各10g,薏苡仁30g,苍术10g,败酱 草15g,延胡索12g,黄酒50ml。水煎服。服1剂便 通思食,服4剂痛止,后大黄改为10g,去延胡索,再 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3体会 肠痈为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 [收稿日期]2007—04—12 结合用下法。 另外,《金匮要略・肠痛篇》说:“有脓当下,如无 脓当下血。”明确指出,肠痈不管成脓与否,治疗原则 上均应下之。下法能排除糟粕、疏散郁滞,使肠中气 血畅通,但“下”时要注意做到“早下”,“坚持下”,达 到泻下痈热、痈脓的目的。当然也不可一下到底,应 邪去即止,免伤脾胃。 [参考文献] [1]谢剑菲.活血化瘀法治疗阑尾炎的体会[J].中国 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52):67—68. 加减生化汤治疗 产后恶露不绝1例 陈有明,田凤花 (武威市凉州区疾病控制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中图分类号]R249.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7)09—595—01 马某,女,27岁。产后1年多来恶露淋漓不绝、 量少、色紫暗有块,小腹隐痛,久治不愈。近期经常 感觉腰膝酸痛,心烦失眠,手脚心发热尤甚,大便干 燥,舌暗红边有瘀点,脉细数。法当滋阴清热,祛瘀 止血。方用加减生化汤。当归9g,川芎6g,桃仁6g, 益母草9g,地骨皮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生地 12g,酒大黄6g,甘草6g。日1剂,水煎日服3次。服 3剂后诸症大减,又服3剂痊愈。 产后瘀血阻滞胞中,冲任不畅,新血不得归经, 以致恶露不止。又因产后恶露淋漓,久治不愈,阴血 亏虚,虚火内盛。致产后恶露淋漓不绝,变症纷起。 治当滋阴清热,祛瘀止血。加减生化汤方中当归、川 芎、桃仁、益母草、酒大黄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地骨 皮、女贞子、旱莲草、生地滋阴清热而无碍活血祛瘀。 方符其法,故疗效满意。 [收稿日期]2007—03—15 ・5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