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总第132期 科学・经济・社会 Vo1.31,Sum No.132 2013年第3期 SCIENCE・ECONoMY・SoCIETY No.3,2013 《江南Style))文化现象的透视与启示 毛小扬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韩流《江南style>>成功背后直接得益于本国“文化立国”政策,韩国政府对文化发展十分关注并自主探索出 成功之路:其一,依托经济发展实力,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其二,不断完善文化政策,提供配套服务;其三,切实行动, 形成全社会共享共建。这启示我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要以文化新自觉为理念,开启全社会的共同 行动,实现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不断绽放中华文化新魅力。 关键词:江南style;文化立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文化新自觉;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l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3)03—0153—05 《Gangnam Style))the Culture Phenomenon of Perspective and Revelations MAO Xiao—y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Shanghai University fo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the SUCCESS of”Gangnam Style”behind directly benefited from South Korea”culture basement”.the South Ko— rean government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dependently explore out the road to success:first,rel— ying on the streng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ttaches great impo ̄ance to strategically;Second,the continuous improve- ment culture policy,provide supposing services;Third,concrete actions,and to form the whole society sharing to build.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wer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in our country,to a new culture consciousness for the idea,Open the common ac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the rich pocket to rich head change,continue to blossom new charm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gangnam style;culture basement;korea cuhure&contents agency;new cultural consciousness;powerful cul— tural country 一、以《江南style)为代表的韩流成功的背景 广泛传播开来,深受中国观众的欢迎,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学习者、模仿者。 2012年,一首名为《江南style>>的韩流歌曲,在网络上一 实际上《江南style)>远不是第一次进入中国的韩流作品。 经推出,其点击率直线上升,迅速风靡全球。剧中主人翁与 “韩流”一词滥觞于中国,最早由中国媒体记者使用,用于表 歌曲创作者朴载相,以草根形象出现,被观众亲切称为“鸟 达韩国产品和文化在中国越来越流行的新奇与影响,后被韩 叔”,他与团队以欢快的节奏和简易的舞姿,并配以西洋曲 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 风,实现了歌曲与舞蹈的较好结合,呈现出一幅灵动炫酷的 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也大 画面,给人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其中标志性的骑马舞更是 力的扩大影响。韩流一般是从韩剧开始,韩剧的流行也催生 收稿日期:2013-09-21 基金项目:2012年度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CXJJ-2012-416)。 作者简介:毛小扬(1985一),男,四川南充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53 和带动了韩国电影、音乐、韩语和饮食、美容、旅游等产业的 流行。韩流已经成为继LG、三星、现代等大型跨国公司的发 展而崛起的韩国经济新的支撑。新当选总统朴槿惠认为“韩 流”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是促进韩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动 力。其代表作诸如:从《蓝色生死恋》到《大长今》,从《nO— body)>到当下流行的《江南style))等在中国受到极大欢迎,其 歌星、影星也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到中国走穴也就司空见惯。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赚足了人气,更为重要的是扩大了文 化影响力。人们不禁要思考:同样属于东亚文化圈的韩国文 化竞有如此大的魅力?况且韩国深受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厚 影响,怎么吹来的文化之风竞如此强劲?韩国不仅经济取得 巨大成功,还对外输送文化产品,成为世界十大文化产品输 出国之一,不断的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韩国在文化发展上的成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其经验,并加 以学习与借鉴,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 战略目标。 二、以《江南style))为代表的韩流成功的原因 《江南style))的成功不是偶然现象,…韩流’背后最强大 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一套复杂而系统的政府工程,使得文 化产业不仅在韩国经济中占据了支柱地位,还不断输出着这 个国家的软实力。”…以《江南style)>为代表的韩流盛行亚洲 乃至全球的原因是多种因素聚合下的产物,其表现在于: (一)战略上的重视,以经济为基础 二战以后由于美苏争霸,朝鲜半岛被分裂为两个国家, 以38度为界,以北的是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要由 苏联托管。二战后一段时间国家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 来由于苏联解体,外部安全局势的恶化,开始奉行先军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落后;而以南的是现大韩民国,二战后由 美国占领,战后虽有过短暂的政局动荡,但随着朴正熙通过 政变上台,以政府强有力的手段与措施,稳定了韩国的国内 政局,并开始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制定了迈向工业国的 步骤。以产学研为平台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政府、企业、 研究机构的有效结合,并借助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美国 的援助和开放的市场,引进外资、技术等。打造以三星为品 牌的电子产品,现代为品牌的汔车业,以及重化工业为品牌 的强大制造业,使得经济实力在八十年代跃居亚洲前列,逐 步迈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当时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 一。到九十年代,韩国较为顺利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 型,工业化基本实现,国家步入橄榄型社会,形成了庞大的中 产阶级队伍。从世界范围来看,中产阶级不仅代表着生活水 平的提高,而且改善着社会的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发生明 显的改变,精神文化消费的比例不断上升,物质消费的比例 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政府自身也意识到文化的发展应与经 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相协调。韩国为了 实现文化崛起,把文化的发达作为基本的国家战略目标,确 立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决策。据此,韩国政府以经济为后盾 】54 争取一切办法来提升文化实力与影响力,增强国民的自信心 与自豪感。申请举办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 手》,至今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之一,前奥委会 主席萨马兰奇曾认为它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虽然是 一首由意大利人、美国人、韩国人共同制作的歌曲,但歌曲行 将结尾处融合了朝鲜民歌《阿里郎》里的一句咏唱“阿里 郎”。就此一点,使得这首歌因鲜明的民族印记而极易被识 别,向世界展示了韩国的文化魅力;2002年与日本一道成功 承办韩日足球世界杯,并坚决将韩国国名放在名称之前,体 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并且韩国国家足球队在本届大赛中 顽强拼博、奋勇争先,获得了本国球队有史以来的最好成 绩——第四名,至今仍然保持着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中的最好 成绩。通过成功举办世界杯韩国获得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 的双丰收。另外,韩国平昌还将举办2018年冬季奥运会。 是继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之后,第七个举 办过奥运会、世界杯、冬奥会三次大赛的国家。当然,这也不 难理解,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崛起与复兴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政策上的支持,以服务为保障 韩国确立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后,就借以工业化的成功经 验,将其移值到文化的推进之中。为此,历届政府持续的出 台文化发展政策,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1990年开始 出台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 并不断的将文化发展的目标细化,设立相应的政府部门机构 来专门负责文化事务。1998年由于未能免遭亚洲经济危机 的冲击,为摆脱困境,韩国金大中政府首先想到的是文化借 以产业的方式实现腾飞,以恢复民族元气,正式确立了“文化 立国”战略,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等政策。 卢武铉当选总统之后开始推进“创意韩国”的理念,发展韩国 的艺术产业,保障文艺创作的空间以及国民享受文艺作品的 自由与权利。继任的李明博总统继续推进“文化立国”的大 战略,将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于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绿 色增长产业,将其培育为韩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而2013年 新当选的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在就职典礼上作出了韩国 对文化发展的坚定不移,强调“文化兴盛”的重要性,是促进 韩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动力。“文化立国”的战略从上世纪 90年代出炉,经过2O多年的政策支持,韩国文化产业逐渐走 向成熟,建立与其国力相匹配的文化产业。现如今韩国文化 产业约占全球的5%,位居世界前列,在欧美文化一家独大的 背景之下开辟出了独特生存权,而且获得了前景广阔的发展 权。 同时,设置与政策相配套的政府文化服务行政机构。设 立文化观光部负责文化事务。文化观光部下设文化政策局、 艺术政策局、文化产业局。前两者与国家的文化战略相关 联,其中,文化政策局主要侧重宏观层面规划的分析和制定, 有关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政策、文化服务政策等。艺术政策局 却更多的是细化文化战略,下设传统艺术演出科、文化艺术 教育科、艺术政策科和空间设计文化科等。而文化产业局下 设许多个领域的机构,比如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韩国软件 振兴院、游戏产业开发院等,以此来专业支持和指导各种领 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尤为突出的是在2001年建立了“文化 产业振兴院”,由其制定文化产业政策,策划产业内容;培养 人们带来的苦闷、彷徨、空虚、寂寥,寄托于“情”,无论亲情、 友情还是爱情,都让“碎片化”的现代人感觉到在心灵和精神 世界的暖意浓浓。总是围绕着人生的亲情、友情、爱情、事业 来展开,总以弱者、失意者姿态出场,通过曲折离奇、跌宕起 文化人才;指导文化产品的制作、流通和市场营销;强化国际 交流,开拓海外市场等。文化产业振兴院还投资兴建了“共 同制作室”,搭建文化企业公平竞争与发展的平台,并为中小 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发 伏的奋斗故事,终以强者、胜利者姿态收场,其中不断的夹杂 着感人至深的情节,或啧啧称奇的场景,不时调动人们敏感 神紧,或触动着人们的情感软肋,俘获着忠实观众的心灵,使 其大呼过瘾。例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主人公是29岁女 孩,既无迷人的身材,也没有高薪的职业,却展示着她那顽 强、坚毅、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不管水深火热、勇往直 展,使得文化产业在市场化的运作下游刃有余,获得了良好 的经济与文化效益。现如今为顺应世界潮流、巩固并增强文 化竞争优势,又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了文化发展的重要位 前的精神。而《冬日恋歌》讲述了三个人受命运捉弄的爱情 故事,同时勾起人们对过去的无尽追思,怀念过去的亲人、朋 置。韩国政府为了调动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中小企业 的积极性,并将其扶上正轨不遗余力,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作 为保障。持续巩固文化产业振兴研究院在指导文化产业方 面的权威地位,“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全额拨款—— 主要用于对民间文化产品的孵化、风险投资,以及提供平台 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它还介入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精挑 细选”和储备型文化投资项目的前期独立评估以防止简单重 复制造” 。据统计,韩国文化产业部门获得的预算资金仅 次于国防和教育开支,占全部预算的5%。国家为文化产品 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行动上的落实,全社会的参与 企业是从事文化产业的主体,韩国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 在政策支持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流程,使得自身文 化产业生产形成了专业化、流水线。以影视创作为例,韩国 电视剧的生产已经流水化作业,“主笔作者设计情节——提 纲作者编写提纲——对话作者撰写台词——总编剧汇总为 脚本——制片人和导演前期筹备——前期拍摄——后期制 作——发行播放。这种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使长达数百 集的电视剧制作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面向市场的生产‘适 销对路” 。在西方,这样的文化产业抑或文化工业,曾得 到了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专家学者的严肃批判,批判现 代文化生产已经是可复制、流水生产的时代,是一种异化的 文化,人民容易被种文化所制约,并制造出不必要的文化消 费需求和欲望。但是,大众文化的来临,人类需求的多样性, 口味的千差万别,人民对文化的消费品味与质量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致使可模仿的文化产业也势必要以“内容为本”,只 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方面,韩国文 艺作品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韩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处于东亚文化圈之中。首 先,努力的开拓传统文化资源,在电视剧《大长今》里可见一 斑,主人公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励志故事,剧中的礼 仪、对话、饮食无不蕴涵了浓厚的东方传统,拉近了观众的亲 近感;同时,韩国许多艺人也学习外文,发行外文专辑,进行 跨国娱乐、电影、电视剧的合作演出,消解了文化距离感,促 进了自身文化与国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其次,结合当下的 社会现实,文艺以极为巧妙的方式将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带给 友,更有意思的是让人去追忆那已经流逝的初恋,让人感叹 时光的流变和对命运的唏嘘不已。这种套路看似程式化的 叙事风格,却实现了人们精神性的满足,缓解了人们不可言 状的现代压力,契合了当下受众的心理诉求,成为抚慰人心 的一剂“良药”。其实《江南style))也并非高山流水、阳春白 雪,毋宁说是下里巴人。看似在反映当今韩国上流社会的风 流习俗,实际上通过浓郁的喜剧意味对其进行了一番调侃与 暗讽,借以反映出草根阶层的心理诉求。再结合欧美流行的 曲调元素,实现内容上的中西合壁,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诸 如高清晰拍摄技术、高水准精良制作,巧妙整合包装,借以网 络等新媒体而传播开来。其实无论其歌名、歌词义涵和表达 手法,都有着反映当下南韩社会价值内在冲突的现实图像, 这也成为人们心灵共鸣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韩国艺术作品的 讨巧之处。 从根本上来说,韩国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大众的支持,韩 国国民对文化情有独钟,既自豪又自信,支持本国的文化产 业的茁壮成长,参与到文化的发展进程之中。以电视剧为 例,观众可以提前知晓剧本的情节,如果不满意可以提出意 见,并提供思路或参与到剧本内容的创作,而且剧本原创作 者也会认真倾听大众心声,积极吸纳观众意见,集思广益,自 然能够创造出“接地气”的作品。同时,韩国民众坚决维护自 身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出现了著名的“光头”运动——1999 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 韩国影人以剃光头等形式发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给政 府造成巨大压力,遂决定继续韩国每家电影院的每个放映厅 一年必须放映满148天本国电影的政策,最终获得成功,韩 国电影界也为之士气大振。虽然也引起了有关韩国电影本 身质量的争议,但更为可贵的是反映出民众对本土电影等精 神家园的守望。 三、韩国文化发展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江南style))的成功背后,是韩国政府对于文化发展的高 瞻远瞩与无微不至的必然结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对 我国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启示作 用。 155 (一)推进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实现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 豪感,自主的参与到文化的保护、发展、传播之中。正是对于 文化发展的这份执着与认真,造就了今日韩流之风在国际上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璀璨夺目的思想文化 宝库,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独领风 骚。尤其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深刻的辐射周边国家, 至今仍产生着持续的影响。尽管如此,步入现代社会,文化 的继承与创新并非自然自觉,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之路仍 旧任重道远。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获得了新生,人民成为文化 的主人,但经历“文革”浩劫几近前功尽弃;改革开放之后,经 济建设为核心的确立,全民经商的氛围使得文化在社会中的 地位有所式微,文化的自觉意识尚未被激发。自不必说,社 会的发展有个先后过程,不论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还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 的盛行,这也是江南之歌横空出世的历史必然。韩国文化发 展的成就证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球化、市场化背 景下文化建设多元主体之间的良形互动,主导着文化建设不 断向前发展。对于我国来讲:党、政府、社会、人民的精诚合 作,携手努力是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党通过政策来加强对 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引导文 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服务,并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人 才队伍;而政府要积极主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市 场的科学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 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积极扶植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展 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H 都证明物质满足的首要 性。物质满足是基础,但文化的满足更为重要,这是人区别 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点,是人自我确证的生存样态。通 过《江南style))我们已看到韩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持 续进步,而文化的进步又可以促使经济发展摆脱危机与桎 梏。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战略之后,在发展理念上与时 俱进,政策上持续推陈出新,使文化的发展不断助推经济的 增长,经济发展又为精神文化的满足准备物质条件,新就任 的总统朴槿惠确认了这点。其实,在改革的进程中邓小平多 次强调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 想,体现了文化与经济建设等量齐观的战略要求,要求广大 青少年做“四有”新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经济的建设不仅居于同等地位,并 且文化建设还更为复杂,更需要精力、耐心、智慧。现如今我 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 了更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富口袋 向富脑袋的转变,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 略决策,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就必然在经济建设 的高潮之后,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二)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 动 韩国的文化立国之策,并未停留在口头、口号之上,而令 人叹为观止的是,政府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细致入微、文化政 策执行坚定不移。以文化产业振兴研究院为平台指导文化 的产业发展,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扶持;创建 “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 相结合。设置文化产业对口专业,培养文化产业复合人才, 截至2010年,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韩国高校约900多 个;积极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大力奖励贡献突出的文化工 作者。2012年11月6日,韩国政府授予《江南style))演唱者 “鸟叔”朴载相“大韩民国大众文化艺术奖文化勋章”,以表 彰他在推广韩国大众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同时,经过政府 多年的思想洗礼,韩国民众增强了对文化的高度自信心与自 】56 文化的国际交往,提升软实力;社会组织、企业法人应该积极 参与到文化的建设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优良的 企业文化,积极从事文化传播活动、踊跃进入文化市场,生产 出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个人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智慧 才能,学习、体验、享受、传承文化。追求高雅文化,陶冶个人 情操,抵制三俗文化,反对黄赌毒,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文化 道德素质修养。 (三)以文化新自觉,借助新手段,不断绽放民族文化魅 力 实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俯瞰全球,地球村的形成,不断 消解了文化的时间向度,而文化的空间向度已然生成,形成 全球化。当然,全球化关涉的是全球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它 绝非全球消融了各国,反而有可能激发了各国民族文化的自 我生存与复兴。这是因为它提供给了各国民族文化一个大 致的发展框架,既要继承自身文化传统,突显特殊性;又要采 撷人类共同的文化精华,凸显文化发展的普遍性,而问题的 关键就在于实现文化新自觉。“文化自觉”,源于中国著名社 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 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 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当 然,现阶段中国人更要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 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实 现文化新自觉,这将是未来推动中国文化复兴与创造,实现 “中国梦”的原动力。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教授段鹏分析认 为,“《江南style))在全球流行一方面是源于融合了韩国大众 文化的通俗因子,另一方面则是经纪公司对美国市场深层开 发的结果——通过深谙娱乐规则的经纪公司包装、宣传,创 造出符合西方流行元素的作品,进而将韩国文化输出到世界 各地。” 尽管有中国学者置疑《江南style))炒作动机云云, 也有些专家指出其实为快餐文化,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能持 续较长时间。不论何种评价,《江南style))本身确是韩国文化 产业发展的硕果,是韩国文化创造力的一种展示,其造成的 轰动效应,对外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影响力。自然也 就在传播过程提升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当然,我 们绝非仅仅是模仿韩国文化的内容制造,而重要的是学习其 展示文化的技巧。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认为, “我们在借鉴韩国文化传播模式的同时也要顾及中国国情, 不能一味照搬,中国的文化资源远比韩国丰富,在推广软实 力时,需要学习的是韩国的文化战略意识和积极的推进方 参考文献: 孙冰.“韩流”背后的政府推手[J].中国经济周刊,2012 (42):65—67. 王泠一.李明博执政5年政绩平平,2012韩执政党拿什么 “争票”[N].文汇报,2012—01—30(7). 孙兴杰.韩国成功开拓对外文化传播路径[EB/OL].http:// WWW.1egalweekly.cn/index.php/Index/aaicle/id/1208,201 2— 10-23. 法,而并非“鸟叔”式的流行文化本身” J。以儒家文化为代 表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尚待开发与创新,我们学习韩国的 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要以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为契机,以文 化产业为支柱,不断释放创新空间、培育创新人才、积极营造 创新氛围,融合最新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作品精良的制造水 准、打造艺术、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文化工作者要贴近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76. 郝欣.《江南style})红遍全球,学界解读通俗文化流行动因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时代责任 感、使命感不断实现文化向通俗化、大众化方向转化,创作出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7(4). 继承悠久传统、反映伟大时代、讴歌劳动人民的精品力作、民 (曹陇华编发) 族的就是世界的,以此来绽放中华文化历久而时新的魅力。 (上接第152页) 房建设规划中,让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优惠政策能惠及农 rL rL rL『,『 rI 民工。 1 2 3 4 5 参考文献:1 2 3 4 5 6 l 1j]J 1J j 1j 1j 3.关心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Mc Hugh K.E..E.H.Skop and I.M.Miyares.The magnetism 以农民工居住地的社区为主,工作地的企业为辅,开展 of Miami:Segmented Paths in Cuban Migration[J].Geograph— 有益的工余活动,加强农民工精神文明教育,增强其文明意 ieal Review,1997,87(4):5o4—519. 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应对 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 婚姻生活中的困难,处理好家庭婚姻关系,减少同居、婚外恋 研究领域[J].人口研究,2006(1):57—6o. 等不正常的婚姻现象。 汪国华.城市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再造[J].南通大学学报, 4.构建充满人性关怀的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环境。 2006(9):59—63. 已婚农民工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婚姻 中国农民工结成10多万“临时夫妻”[N].《印度时报》, 生活的大问题。因此企业等用工单位要从人性关怀出发,尊 2013一O5—16. 重农民工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尽力为农民工创造与家人 疏仁华.解析当代农民工的中国式离婚[J].南京人口管理 沟通、团聚的机会和条件。如为农民工提供夫妻房、建农民 干部学院学报,2007(4):39—43. 刘翠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J].法学研究,2005 工公寓等,保障已婚农民工的基本家庭生活权利。 (2):l09—125. (华男编发) l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