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来源:九壹网
第26卷 第4期 2018年7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Vol.26 No.4 July. 2018

特色建设栏目:创新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陈 淼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模式和方法陈旧、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等问题。这需要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验。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8)04–0027–04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热潮,并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随后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学生担任着未来社会创新创业的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的日常教育,并不断建立各项创新创业制度机制,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尽管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实践中存在盲目性。因此,应认真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创新性和能动性。创新可以将原有或潜在的生产技术转化为真实的价值,其成果的转换是通过创业来完成的。创业能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发明,推进各行各业的创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美国首先兴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代表美国创新创业者的成功案例不仅影响了美国,也震撼了世界,更在一定程度上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从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始的。2010年,教育部制定《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各教育部门要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配合学生创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活动,并大力扶持高校的创业学生,这体现了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在我国制定,明确提出了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高校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在经济学领域,创新就是将原来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并在原有经济的基础和条件之上创造出额外的利润。一般来说,创新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形式,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技术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也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是一种可以实现创新的具体实践活

收稿日期:2018-05-15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陈淼(1980―),女,广东罗定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7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首先,相关政策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尽管政府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来源于多个不同的部门,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未能从整体上进行长远的规划和考虑,影响了政策的落实。除此之外,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的有关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大多都强调普惠性,缺乏针对性,但事实上,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在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所遭遇的困难和面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创新创业的过程有其独特性,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能针对大学生的创业特点为其提供精确的指导和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已有的创业服务机构不完善,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尽管有很多地方已成立了各种各类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努力建设创业孵化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和指导,但这些创业服务机构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为职能职责不明,地位定位不清,缺乏具有管理经验、掌握技术技能、熟悉市场需求、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人才,不能为创业人员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减小创业风险和降低创业成本的需求[2]

。 2.2 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的“新旧”不是根据它存在时间的长短或出现顺序的先后来判断,而是依据它的主体来划分。教学模式的新旧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被许多教师所沿袭,而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方法没有被有效利用,学生拓展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受到影响,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深受课程体系的影响,更倾向于培养学术型的人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注较少。尽管近年随着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一些高校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但有许多高校的实践教育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可行的科学方式,使教学流

28

2018年4期

于形式[3]

。如在实践教育方面,教师多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就业信息、应聘经验、招聘信息的获取以及就业注意事项等方面来开展实践教育,未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或技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较慢。 2.3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致使创新创业教育很难获得实效[4]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以及国家颁布的扶持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许多高校也开始提供专项资金,扩大创业基地和孵化园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由于创业成本高,成功率低,失败的风险大,许多大学生不敢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实践过程,需要创新思维和意识。有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率超过30%,而我国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仅占5%。这组数据显示出我国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不足。我国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来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创新,其观察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相对缺乏,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承担者的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已有很多高校划拨专项基金、建立孵化基地、提供技术指导,政府也对某些项目施行税收减免政策。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创业孵化园运行状况不理想,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创业项目层次较低。由此可见,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进一步提升,须得到来自各方各界的鼓励和大力支持。我国大学生的实践空间和时间都比较少,尽管有一些企业会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但参与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却不太可能。因此,从总体来看,当前高校、企业、政府等还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多层次的合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实效性[5]

。所以说,许多大学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很少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创业应具有的实践经验。

3 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做到:首先,从改善政策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融资体系等方面构建创新

陈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创业教育体系;其次,依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所在年级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再次,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转变传统的思维,革新传统教育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最后,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加强教育实践引导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3.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改善政策环境。一方面,深化政府职能。做到简政放权,简化行政程序,打破各利益部门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加强各地方、部门的协调一致和有效沟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轻松、和谐的环境和更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中央各项政策到地方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因此,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监督和检查体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反馈。其次,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来建立创业服务体系,从社会各个层面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并以购买或交换的方式来提供更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通过大力开拓网络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空间和渠道,来实现线上和线下、孵化和投资相结合的便捷式、开放式创业综合服务平台[6]

。再次,构建融资体系。对大学生来说,融资难是个较大的问题,故应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为大学生融资清除一些障碍,适当解决一些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融资困难问题。通过设立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投资的创业基金,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3.2 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开放式、多元化的趋势,因此,高校应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积极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高校、学生及所在年级等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因生而异,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程度、专业特点以及所处的阶段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有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并尊重大学生的特点,以此来开展个性化的教育。理论方面,高校须从理论知识层面进行全面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得到保障。实践方面,大

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会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因此,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挖掘大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其次,依据大学生所在的年级设计课程。如针对大一新生,需从思维、思想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以此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同时在理论学习中对其进行职业教育,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指导,让大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规划[7]

3.3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是知识的探索者,应通过主动学习来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所在。首先,高校可通过创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教育模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入现实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激情并培养兴趣,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高校通过积极营造和谐、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让每位学生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气氛,并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创建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帮助有想法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再次,高校应该建立一支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创业经验和雄厚的创业实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4 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在创业之前会产生无助和恐惧心理,或有一定的创业热情,但又对其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实践平台,让他们亲身经历创业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尽管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拥有创业基地,出台了相关的创业政策和制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有待于进一步丰富。首先,高校要从培养目标入手,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渗入实践活动,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背景来设计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其次,

29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参考文献:

2018年4期

细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能够有力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尽管目前已经创建了一批影响较大的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建设中不仅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水平、创业能力等,横向开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还要考虑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历层次等,纵向分层开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再次,加强教育实践引导。这主要应从师资队伍建设着手,建立一支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来加强实践活动教育的引导,从而帮助大学生领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真谛。

(责任编辑 杨文忠)

[8]

[1] 张凯亮.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2] 石萍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

业,2016(24).

[3] 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

[4] 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

想理论教育,2015(10).

[5] 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11(9).

[6] 张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江苏高教,2016

(3).

[7] 李霞,戴胜利,肖泽磊.基于“政策-规范-认知”模型的大学生

创新创业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8] 韩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

技,2017(1).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HEN Miao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44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ursuit of \"new\" thing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present era.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 first emerg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year in China, nearly got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education mode and methods of old, weak awarene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lac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This re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to buil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to create new educational model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and thinking; to further enrich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