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体育发展的一般目标 1、身体领域发展目标 2、体育认知领域发展目标 3、体育情感领域发展目标 4、体育动作技能领域发展目标
二、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评价
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第二节 学生体育发展的意义与内容
一、学生体能发展概述 1、力量素质的发展
(1)力量素质发展的生理基础 肌肉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调节机制的改善 骨杠杆形态的改善
(2)力量素质发展的基本要素 注重力量锻炼的科学性 注重力量素质发展的生理规律
2、速度素质的发展
(1)速度素质的发展 反应速度 动作速度
(2)速度素质发展的基本要素 速度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 速度素质发展的其他考虑因素 3、耐力素质的发展
(1)耐力素质发展的生理基础 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2)耐力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及生理特点,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发展无氧耐力。 4、灵敏素质的发展 (1)生理基础
灵敏素质的发展主要与大脑皮层神经传导的灵活性、集体的各种感官分析器机能、年龄与性别、体重与身高等相关。 (2)基本要素 年龄与性别特点 5、柔韧素质的发展 (1)生理基础
关节的结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及年龄、性别相关。 (2)基本要素
注重循序渐进,不能动作幅度过大,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
二、体育锻炼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1、体能锻炼主要项目 身体素质锻炼 运动能力锻炼
2、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促进大脑的发育 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 提高记忆力
有助于掌握各种学科技能技巧
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发挥
3、体育锻炼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1)对儿童的影响
(2)对少年的影响
(3)对青年的影响
第三节 学生体育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一、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原则 1、客观性 2、可靠性 3、有效性 4、实用性
二、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1、台阶试验
测试心血管机能的一种简易方法(又称定量负荷机能试验)。 2、握力测试
主要是测量前臂及手部肌肉的力量。
坐位体前驱
主要测试躯干、腰、髋等部位的关节、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柔韧性。 4、纵跳
主要测试爆发性力量。 5、10mx4往返快跑
测试人体移动的速度和灵敏性。 6、俯卧撑
测试上肢的力量。
7、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子甲组) 测试腰腹肌的力量。 8、闭眼单足站立 测试人体平衡能力。 9、反应时
测试机体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的生理指标,也是衡量衰老程度的一个指标。 10、背立测试 测试背肌力量。 11、屈臂悬垂
测试上肢屈肌群静力性力量耐力。 12、引体向上
测试上臂屈肌群的动力性力量耐力。 幻灯片21 13、50m跑
测试人体位移速度。 14、立位体前驱
测定髋关节及膝关节后侧韧带、肌腱及肌肉的伸展性。 15、俯卧背伸
检查脊柱的伸展性。 16、立卧撑
测定灵敏和耐力素质。
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方法和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