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创业实践 作业1

来源:九壹网


创 新 创 业 实 践 课 程

作 业 一

姓名:

学号:

班级:

1.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2000字)

【摘要】当今各行各业就业形势问题已越发突出,随着供求不平衡及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失衡,找工作成了大学生们毕业之后的大难题。面对全国性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看清形势,确定目标,才能应对自如。

【关键字】就业形势;竞争激烈;就业准备;创新创业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 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1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暴露了一些教育体制、专业结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国家已经明确了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作为供给方,大学生所在学校仍然有派遣大学生到一些地区或者跨省的指标限制。作为需求方,大中城市接收大学生的单位也需要进人指标,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并通过派遣制度予以保证。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随着派遣证转移,任何一关出现了问题,均不能够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实现。

2、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3、扎堆现象

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还有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认为大都市的就业机会则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像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三、摆正就业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在就业如此困难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们应积极调整好心态,提高自身素质,面对社会

2

带来的挑战:

1、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学会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

3、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身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

4、 增强自信,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5、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自主创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再次,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市场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当各单位聘用大学生人数的数量已达到满员时,大学生即可以考虑进行自主创新创业。

同时,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发布,真正

3

为大学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和自主创新创业的信息资讯。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应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政府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确定扩招规模;高校应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开展,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6-31.

[2] 赵娟.论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缺陷及其对策[D].淮安: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1-8.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