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作文写作的前提是具备大量的阅读量,读和写应该是相互借鉴的。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主要来简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内容比例较多,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必须积极扩展学生的读写领域,不断增加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教材等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重要性
一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必须积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读写结合,有效学习语文知识。
二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透过文字理解作者的感情、思想,从现象到本质的掌握知识,积累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读写结合的运用策略
1、以阅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小学生就可以不断增加视野,积累有用知识,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开发,从而提升文化素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每周或者每月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我推荐的一本书”、“ 必读书目知识问答”、演讲比赛等拓展性活动,这样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就被激发。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内容,在讲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要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主动去找寻资料,了解宋庆龄女士的简历、伟大事件等,进而主动去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讲解完《海伦·凯勒》一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继续看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增加阅读量,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人格等;讲解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经典名著《鲁宾逊漂流记》,从中感受作者的魅力。 2、教给学生阅读写作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会写
在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必须给予其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细细咀嚼,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学会连句成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典型段落,帮助学生进行模仿等,借鉴其中的连句成段的方法,使学生的作文坡度减缓,逐步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写作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完《天安门广场》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的方位写作方
法,练习写作“我们的教室”布置结构,给学生10-20分钟时间,一些学生不到10分钟就写出了教师的布置、结构等。
(2)常见写作方法掌握。对比的应用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来讲解,教师可以提问:“文章写樟树,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树木容易招虫呢?”,通过对对比的方法讲解,学生感受到了樟树拒虫的作用所包含的伟大品质;烘托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三顾茅庐》一文进行讲解,通过提问:“文章中优美的景色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最后明白其实是用来烘托诸葛亮的性格的,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烘托的写法;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可以以《黄河的主人》为例,此文主要描述的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们的各种表现,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将艄公高超的技艺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阅读方法,以读带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注意观察能力形成。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注意将一些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讲解观察的顺序时,告知学生《小燕子》一文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来说明小燕子的外形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按照这个顺序来描述一种小动物;
小动物。在讲解观察要抓重点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必须首先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事物的特点来重点进行观察。在课后组织学生训练,可以观察校园、植物等,让学生逐步体会观察的方法,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 3、勤于写作练习
(1)模仿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实用性,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模仿,从而减少写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获得良好的训练结果。比如讲解《天安门广场》时,可以让学生多次诵读,逐步体会“节日中的天安门”段落的描写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填空的题目,比如“节日里的 真热闹,景点 ,超市 ,广场 。还可以选择其他话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描写。对于文章的模仿,可以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手段,具体化开展。在学生学习《庐山的云雾》一文后,可以依据文章中二、三自然段总分形式,以中心句为基础进行描写,借用模仿其中的比喻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一种景色,抛砖引玉,首先让学生完成一道填空练习题,然后在仔细描述校园的一角,开展集体创作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写作,按照这种办法,学生的写作就会非常容易下手。
(2)扩写训练。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文章特点,比如在《詹天佑》一文中,结尾写道:“就连来中国参观的外宾都赞叹不已”,此句描述简单,想象空间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赞叹不已”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联想、补充,整合课文的所有内容,描述外宾怎样赞叹。通过扩展性训练,学生对詹天佑先生的工作热情、爱国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学习完《虎
门销烟》后,教师可以布置“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的题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抒写自己对于林则徐的认识。
(3)续写训练。在讲解完《我应该自豪才对》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此类的说话练习,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后,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还提升力其想象力、语言表述能力,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最后去动手写作,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高,可以深入进行想象,使得续写练习有效,学生的续写更加精彩。
(4)变换文体。通过变换文体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体形式与写作。比如,可以把公仪休拒收礼物》改写成记叙文;结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写作一篇樟树的作用的文章;为《泉城》一文写作导游词等。变换运用最多的是古诗改写,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等,可以将其改为现代诗、记叙文、童话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利用,选用多种方式不断促进读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卞婷婷.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群文天地.2012(10). [2]郭子洋.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4(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