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来源:九壹网
3l6・临床研究・ 超过12mm【4],回声高,与肌层界限明显。 3.2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瘤细胞通过彩超显示,其特殊与正常子宫平滑 December 201 1,Vo1.9,No.34围匝固团圆硼囝圆重 果。但检查过程中,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图像拍摄位置、医师经验 等多种因素而造成误诊的出现,需要在未来的实验与研究中进一步探 讨更切实有效的诊断特征,提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杨冬梓,谢梅青,等.B超及官腔镜对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 肌细胞具有相似性,其排列为不规则的纵横交错的束状或编织状 ,6], 细胞呈杆形或卵圆形,大小均匀,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子宫黏膜下 肌瘤的瘤体与周围组织常有较明显的界限,形成原因为周围肌纤维受 压迫而形成假包膜,且四周有新生血管伸人或包裹瘤体。声像回声中 显示多为不均质,表现为同心圆状或旋涡状。可以作为诊断子宫黏膜 下肌瘤的特征性因素。 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3):324. [2】舒丽清.146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经阴道彩超诊断与病 理对照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 1):4328—4329. 【3】林李梅,张秀芬,樊宜珍,等.三维彩超诊断宫腔内异常回声与病 理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149—151. [4j Fang Z,Yang S.Genentie or enz6ymatic disruption of aromatase 3.3子宫内膜息肉 该症的特点在于子宫内膜出现非弥温性增生隆起,肿瘤位边界 清晰,回声为中等强度或低强度。息肉的体积通常较小,与黏膜下 inhibits the growth of ectopic uteirne tissu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87(7):3460-3466. [5]Peng Xinyu.The diagnostic value of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endometriosis in the scar abdominal wall after caesarean 肌瘤相比多缺少包膜及旋涡状回声结构 。如图1为子宫内膜息肉的 声像图。 3-4子宫内膜癌 如图3为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该病症属恶性,多发于绝经后女 性,本组中5例绝经妇女经查均为子宫内膜癌,包括磷状细胞癌、腺 癌、腺磷癌、混合癌等 。镜下表现为:腺体呈极不规则颁布,腺上 皮细胞核出现显著异型,明显增多的核分裂现象,且腺腔内有筛状结 section[J】.Med Irmovat Chin,2010,7(13):164—166. [6】陈新皓,曹汉明,周绍弼.子宫内膜异位症145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19):46. [7]张生录,张玮.彩超诊断子宫内膜下肌瘤并自行脱落1例[J】.中国 超声医学杂志,2010,26(3):226—227. 构。在声像图中,瘤体呈弥温型不均匀增厚,出现无回声区,多为癌 组织坏死出血部位。彩超下可见内膜血流杂乱,且肿瘤附近有丰富的 血流信号。 [8】刘秀.官腔镜及彩超对绝经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_基层医学论 坛,2010,14(6):483—484. 总之,在本组研究中.总一致率达91.67%,不一致率仅8.33%, 说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好的效 [9 欧幼英,9]陈梅娟,李晓玲,等.阴道彩超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 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0,22(11):2120-2122.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于海晴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医院药材科,江苏淮安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本组研究中的全部30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 195例,占65%;对照组共105例,占35%。观察组195例受试对象给予500mg/d的可溶性阿司匹林,根据实际情况可加用肠溶性阿司匹 林30mg/d。对照组105例受试对象给予安慰剂。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全部19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共出现l9例 次/年(3,25%);对照组共10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出现16例次/年(5.08%)。与对照组相此,观察纽受试对象心脑血管突发 亨件的发生率下降约2O%。出现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下降约37%,心脑血管死亡率下降约6%。在观察组的受试对象中同时患有糖尿病者发 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4%。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理想的预防作用,为了有效降低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患 者早期死亡,目前主要提倡做好预防措施,正确并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 1)34—0316-02 1.1一般资料 阿司匹林一直作为抗炎药物或解热镇痛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 用。目前阿司匹林已被普遍用于抗风湿、抗炎等过程,主要发挥解 热镇痛作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助于抗凝血过程,避免形成血栓, 特别是对短暂缺血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有较理想的预防作用。例 如,对冠心病、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心肌 梗死等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研究表明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 在连续给予阿司匹林药物后,其复发率可下降20%以上【l】。高血压病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市卫生系统人员共300例,均为男性,其中 <60岁者150例,60岁以上者为150例;向受试对象说明本试验中所用 的药物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本组研究中的全 部受试对象均为自愿加人者。 1.2治疗方法 将本组研究中的全部60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共195例,占65%I对照组共105例,占35%。观察组195例受试对象给 予500mg/d的可溶性阿司匹林,根据实际情况可加用肠溶性阿司匹林 30mg/d。对照组105例受试对象给予安慰剂。全部受试对象中有1例中 人大多具有较高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黏度,极易发生血栓,在给予 小剂量阿司匹林连续服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发生脑血栓的概率 。 目前,阿司匹林已成为』临床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1资料与方法 途退出,其余受试对象平均随访3年。主要分析服用阿司匹林与心脑 虱睚|匿—固同201 1年12月第9卷第34期 ・临床研究・317 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同时分析受试对象中同时患有糖尿病者 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心血 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管类疾病。如果给予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例如,一般40mg左右阿司匹 2结果 林即可对环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可以阻碍血小板产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全部19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 生血栓素A2,并且这种阻碍作用持续时间久,一旦骨髓中新生成的血 疾病共出现19例次/年(3.25%);对照组共10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 小板运送到血液中,这种阻碍作用才能消除。总之,阿司匹林能够有 管疾病出现16例次/年(5.08%)。与比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对象 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患有心肌梗死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患 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20%,出现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下降 者而言,给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病人的病死率。为了有 约37%,心脑血管死亡率下降约6%。在观察组的受试对象中同时患有 效降低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患者早期死亡,目前主要提倡做好预 糖尿病的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4%。 防措施,正确并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 3讨论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人口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长迅猛,目前已 [1】赵晴,于挺敏,邬英全,等.奥扎格雷钠减低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 经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预防与 灌注损伤后Caspase一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 治疗措施 l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全部195例受试对象中, 病杂志,2003,20(4):369.370. 心脑血管疾病共出现19例次/年(3.25%),对照组共105例受试对象 [2】杨维维,唐海沁,徐维平,等.阿司匹林不同剂量和给药方法的药 中,心脑血管疾病出现l6例次侔(5.08%),这一结果表明阿司匹林 动和药效学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lo(6):607.610. 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理想的预防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 [3]韩振祥.潘生丁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慢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102 对象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20%,出现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3):250.250. 下降约37%,心脑血管死亡率下降约6%,表明阿司匹林对冠一tL,病、脑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心肌梗死等均有较好的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一中国专家 预防作用。在观察组的受试对象中同时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生心脑血 共识(2005)[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39-1341. 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4%,表明阿司匹林对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心脑血 【5]季爱云,金星进,李毓泉,等.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应用阿司 管疾病的发生率的预防作用较为一般。 匹林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l4(1):58.59. 应用PcA自动控制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症疼痛50例l临床观察 张华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131300) 【关键词】晚期癌症疼痛;自动控制镇痛泵 中图分类号:1:1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 1)34—0317-02 晚期癌症患者常常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癌1例,黑色素瘤1例。 质量和各个系统的功能,比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疼痛刺激可引起 1.2治疗前疼痛的评估 体内的一些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对 5O例患者中,38例伴有全身广泛转移性疼痛,4例有2处疼痛,8 呼吸系统的影响,可导致患者通气/血流比失常,通气功能下降,缺氧 例为1个部位疼痛。这些患者均按癌症阶梯治疗后效果不佳,甚至有 和二氧化碳蓄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可引起体内的激素的释放, 些患者出现用药合并症,比如反复注射哌替啶、吗啡后出现腹胀、恶 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除了一些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外,应激反 心、便秘,故来我科治疗。治疗前均用VAS疼痛评估法(视觉模拟评 应的结果尚可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糖素增加。寻求良好的止 分法),评分为(8.0±2.0)分。 痛方法,在癌痛治疗中尤显重要。反复肌肉注射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1.3治疗前的综合评估 并且易出现局部硬结、镇痛效果不佳。采用PcA自动控制镇痛泵有利 ASA分级均在III ̄IV级,没有支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症、肝肾 于疼痛控制,不适感少,且很方便,大大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自 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禁忌证病史。分析每个患者为以下三种致痛机制的 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使用PCA自动控制镇痛 哪一种:一是发展所致的疼痛,包括癌瘤侵犯神经,癌瘤侵犯盆腔脏 泵给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50例患者,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现将结果 器,癌瘤侵犯脉管系统,癌瘤本身分泌致痛物质;二是癌症治疗后疼 报道如下。 痛,包括手术后疼痛,放射治疗后疼痛,化学治疗后疼痛;三是合并 1资料与方法 慢性疼痛性疾病。18例属于癌症治疗后疼痛,2例属于合并慢性疼痛 1.1一般资料 性疾病。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来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就诊的5O 1.4治疗前睡眠的评估 例晚期癌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l5例,平均体 将睡眠质量用0-4分法进行评估:完全不能入睡评为0分,睡眠严 质量(56 4-12.5)kg。ASA分级均在m ̄IV级,患有支气管哮喘、重症 重受干扰评为1分,睡眠明显受干扰评为2分,睡眠轻度受干扰评为3 肌无力症和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50例患者中,胃癌l3例,肺癌1 1 分,睡眠正常评为4分。经评估,睡眠为0分的5例、1分的lO例、2分 例,肝癌10例,食道癌4例,直肠癌4例,乳腺癌3例,胰腺癌3例,舌 的l2例、3分的23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