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实验报告

来源:九壹网
实验一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实验报告

仪 器 名 称 名 称 分 度 值 (μm) 示值范围 (mm) 测量范围 (mm) 安全裕度 A (μm) 器具的不确定度(μm) 器具不确定度的允许值 (μm) 被 测 零 件 图样上给定的极限尺寸 (mm) 最 大 最 小 验收极限尺寸 (mm) 最 大 形 位 公 差(μm) 最 小 素 线 直 线 度 公 差 基 本 尺 寸 (mm) 素 线 平 行 度 公 差 测 量 示 意 图 测 量 数 据 测 量 位 置 测 量 方 向 实 际 偏 差 (μm) Ⅰ —Ⅰ Ⅱ — Ⅱ Ⅲ —Ⅲ Ⅰ — Ⅰ 实 际 尺 寸 (mm) Ⅱ — Ⅱ Ⅲ — Ⅲ AA BB AA BB 形位误差(μm) 素 线 直 线 度 误 差 素 线 平 行 度 误 差 合 格 性 结 论 理 由 审 阅 作图求直线度误差:

35 30 25 20 15 10 5 0 Ⅰ Ⅱ Ⅲ

AA

35 30 25 20 15 10 5 0 Ⅰ Ⅱ Ⅲ

AA

35 30 25 20

15 10 5

0 Ⅰ Ⅱ Ⅲ BB

35 30 25 20 15 10 5 0

Ⅰ Ⅱ Ⅲ BB

实验二 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孔径实验报告

仪 器 名 称 名 称 分 度 值 (μm) 基本尺寸 (mm) 示值范围 (mm) 测量范围 (mm) 器具的不确定度(μm) 器具不确定度的允许值(μm) 安 全 裕 度 A (μm) 被 测 零 件 图样上给定的极限尺寸(mm) 最 大 最 小 验收极限尺寸 (mm) 最 大 最 小 圆 度 公 差 (μm) 形位公差 (μm) 测 量 示 意 图

测 量 数 据 测 量 位 置 测量方向 实 际 偏 差 (μm) 实 际 尺寸(mm) Ⅰ — Ⅰ Ⅱ — Ⅱ Ⅲ — Ⅲ Ⅰ — Ⅰ Ⅱ — Ⅱ Ⅲ — Ⅲ AA BB 圆 度 误 差f0 = (μm) 合格性结论

理 由 审 阅

实验三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报告

名 称 仪 器 被测零件 测量计算: 次 序 1 2 3 4 5 Rp= 测 量 读 数 Zpi(轮廓峰高) Zvi(轮廓谷深) Rv=

审 阅 轮廓的最大高度: Rz = Rp+ Rv= Rz= (μm) 测量范围 物镜放大倍数 套筒分度值E(μm) 轮廓最大高度Rz的允许值 合格性结论 理 由

实验四 直线度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名 称 仪 器 被 测 零 件 测点序号 第一次相对读数 第二次相对读数 平均相对读数 累积值(格) 作图计算 0 1 2 直线度公差 (μm) 3 4 分 度 值 (mm/mm) 直线度误差 合格性结论 f= μm 理由 审阅 实验五 平面度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仪 器 名 称 被测零件名称 测 点 序 号 读 数 (μm) 测量示意图 基 准 所 用 工 具 指示表分度值 (μm) 平面度公差 t (μm)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作图计算 平面度误差 合格性结论

fA=fAmax-fAmin= μm 理 由 审 阅 实验六 跳动测量实验报告

名 称 仪 器 径向圆跳动公差值 被 测 零 件 径向全跳动公差值 测 量 次 数 径向圆跳动 测量记录 径向全跳动 径向圆跳动误差 径向全跳动误差 合格性结论

μm μm 理 由 审 阅 1 2 3 4 5 6 7 μm 8 μm 指示表分度值(mm)

实验七 齿轮测量

7-1齿轮齿距与齿距积存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名 称 仪 器 被 测 齿 轮 模数 m 齿 数 Z 压 力 角 α 单个齿距 极限偏差 ±f pt (μm) 分 度 值 (mm) 测 量 范 围(mm) 齿距累积总公差 Fp (μm) 齿轮精度等级 测 量 记 录 与 计 算 齿 距 齿 序 1 2 3 4 5 6 7 8 9 相对单个齿距偏差读数 (μm) 读数值累加 (μm) n单个齿距偏差 (μm) 齿距累积偏差 (μm) nfpt相对 f1pt相对 fptfpt相对K Fpfpt 1 10 11 12 齿 距 齿 序 13 14 15 16 17 相对单个齿距偏差 读数值 (μm) 读数值累加 (μm) 单个齿距偏差 (μm) 齿距累积偏差 (μm) fpt相对 相对齿距偏差修正值K=f1npt相对 fptfpt相对K Fpfpt 1n Z个读数值累加= (μm) Z测 量 结 果 单个齿距偏差fpt= μm 齿距累积总偏差Fp=FpmaxFpmin = μm 理 由 合格性结论 审 阅

7-2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实验报告

仪 器 测 量 齿 轮 名 称 模 数 m 1 测 量 记 录 2 3 4 5 6 7 8 9 计 结 算 果 齿 数 z 齿 圈 径 向 跳 动 Fr= μm 压 力 角 α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合格性结论 分 度 值(μm) 齿轮精度等级 理 由 齿轮径向跳动公差 Fr (μm) 测量范围(mm) 审 阅

7-3 齿轮齿厚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名 称 仪 器 模 数 m 被 测 齿 轮 参 数 及 有 关 尺 寸 齿顶圆公称直径 (mm) 齿 数 Z 齿顶圆实际直径 (mm) 压 力 角 α 齿顶圆实际偏差 (mm) 齿轮精度等级 分度值(mm) 测量范围(mm) z900齿顶圆实际偏差)]+分度圆弦齿高=m[1+(1cos= (mm) 22z900分度圆公称齿厚=mzsin = (mm) z齿厚极限偏差 Esns= (mm) Esni= (mm) 序号 (均匀测量) 齿厚实测值(mm) 齿厚实际偏差 ESn(mm) 合 格 性 结 论 理 由 1 2 3 4 5 测 量 记 录 计 算 结 果

审 阅 7-4 齿轮公法线长度误差测量实验报告

名 称 仪 器 被 测 齿 轮 参 数 齿厚上偏差Esns= (mm) 齿厚下偏差Esni= (mm)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Ebns=Esns·conαn-αn= (mm) 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下偏差Ebni=Esni·conαn+αn= (mm) 序号(均匀测量) 公法线长度(mm) 1 2 3 4 5 模 数 m 跨齿数=齿 数 z 压 力 角α 精 度 等 级 分 度 值 (mm) 测量范围 (mm) z1= 92公法线公称长度 W= (mm) 测 量 记 录 测 量 结 果 公法线平均长度W= (mm) 公法线长度偏差Ew=W-W = (mm) 合 格 性 结 论 理 由 审 阅

实验八 螺纹测量

名 称 仪 器 基 本 尺 寸 牙 型 角 公 差 中 径 公 差 牙型半角公差 螺 距 公 差 大 径 公 差 牙 型 半 角 螺 距 分 度 值 测 量 范 围 被 测 丝 杠 参 数 = 中 径 测 量 记 录 测 量 结 果 合格性 结 论 理 由 审 阅

d2实际d2左d2右= 2 2 P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