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总述:
2017年全国卷Ⅰ试卷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在基本保持了往年的命题风格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试题继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五方面能力进行了考查。
1.从主观上看,今年物理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
2.从知识点分布来看,延续2016年的特色,继续加大了对力学和电学部分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力学和电学在物理学中的核心地位。
3.总体评价:题目难度差别比较大,有梯度。难度较容易的题有:14、15、16、17、18题,共30分;难度中等的题有:19、20、22、23、24、33题,共54分;难度大的题有:21、25题,占26分。 所以,命题的难度意图,基本上体现了“3:5:2 ”的宗旨。 二、内容分布
2017高考课标卷1理综物理部分,各题目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罗列如下: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知识与方法 动量守恒定律 平抛运动的性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运动 受力分析电场力和洛伦兹力 楞次定律的引申应用 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和安培力 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 模块 选修3-5 必修2 选修3-1、选修3-2 选修3-5 选修3-2 选修3-2 20 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以及电场力做功 受力动态平衡问题 理解能力 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选修3-1 21 22 必修1 必修1 力学实验:考查匀实验能力 变速直线 电学实验:考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实验能力 线,计算小灯泡的功率 考查机械能的计算和功能关系 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多过程问题 识记、计算的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3 选修3-1 24 必修2 25 必修1、选修3-1 33 考查分子速率分布曲线,理想气体分析综合能力 状态方程 机械波的传播和分析综合能力、理叠加、光的反射和解能力 折射 选修3-3 34 三、试题特点分析
选修3-4 1.考题结构,类型稳中有变, 课程内容改革平稳过渡,试卷设计科学严谨 (1)结构变动(选择题)
今年全国卷8道选择题,第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2016年多选题为18-21题,2015年是第19-21题。虽然今年单选题难度不大,但是题型较新,多选题难度适中,相对合理,均为常见题型,总体本次考试在选择题中,题型变化较大。 (2)考题类型有调整
①今年选修3-5首次纳入必考部分,试卷第一道题就对动量进行了考察,及时到位,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以及后面的第17题里也通过核反
应来对3-5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了进一步考察。不过这两题都是基础题,对于新模块纳入必考内容的这个变革,实现了较好的平稳过渡
②往年常见的天体运动选择题,今年移到计算题,但也只是借用了天体的模型考察功能关系,并没有深入考察具体知识和公式。
③计算题综合度加强,最后一题计算量大,要求有较高的数学思想,需要分类讨论。
2.呈现科技前沿问题,突出素养,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注重将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物理、生活和社会三者的有机融合。如第14题的火箭升空问题,17题的“人造太阳”的核聚变发电问题,18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问题,第24题的太空飞船等。这些试题情境自然而贴近生活,设问新颖巧妙、科学合理、不偏不怪,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摒弃题海训练,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
3.注重物理概念与规律,回归基本原理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解题过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部分题目都能找到解题思路,对于注重基础的学生会有较大的把握与优势。选择题当中,既有定性判断,也有定量计算,不过都是以考查基础为主。如第15题的乒乓球平抛问题、19题通电长直导线的安培力计算,23题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虽然有几道题的情景比较新颖(如18和22题),但考查还是对物理知识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建模能力
试题在考察双基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设计,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21题的动态平衡问题,22题“滴水计时器”的情景理解与应用,都对学生的题意解剖能力和建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计算题25题和选考的33题都属于思维性较强的题,考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知识基础外,还要建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