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第一期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疲乏、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黄疸。根据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轻重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四型。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丙型、丁型及乙型主要表现慢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肝炎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可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应防止过劳和精神刺激,避免饮酒和使用有肝损害的药物,并注意防治各种感染,已免病情加重。
1、甲型和戊型肝炎通过食物、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预防重点应做好“三管一灭”,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预防重点则在于加强血液、血制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对乙型肝炎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母亲HBsAg 阳性或同时有HBeAg阳性者的新生儿。
3、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8)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9)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10)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第二期
饮用水卫生
1、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有哪些?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包括:
⑴不含病原微生物,水质对人体无害; ⑵无色透明,无异味,不含肉眼可见的杂物。 2、保护水源的主要措施? ⑴要有防护设施;
⑵厕所、粪池、垃圾堆远离30米以外;
⑶水源上游1000米以内排入的水流应符合国家标准。 3、井水应该怎样消毒?
井水中含有许多致病菌,正常人如果使用了未经消毒的井水时,就会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在使用井水之前应该进行消毒。如果将井水打入储水器,可以按照每200斤水加入一粒漂白精片(或泡腾片)的方法进行消毒。若直接使用井水时可以采取下面2种方法进行消毒。
持续消毒法:将漂白粉或漂白精片装入矿泉水瓶中,大约放入2/3的量,然后在瓶的上半部及靠近瓶底处各戳4~5个小洞,用绳子悬挂在水面或距水面0.5米范围内,通过提水时的震动作用,促使消毒剂缓慢释放入水中。在每次使用井水时先震动几下,然后再取水使用。每周更换瓶中的消毒
剂。
一次性消毒法:每日根据用水情况,对所使用的井水进行消毒,首先计算水井的水量。3.14×半径×半径×水深=吨数。然后按照每吨水加入6~8克(约一小汤匙左右)漂白粉,先将漂白粉倒入容器加水搅拌,然后取上清液倒入井中(残渣不能倒入)。用打水桶振荡数次后使用。
5、如何使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
一些农村仍直接饮用井水、水库水、溪水。这类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卫生要求,如一但被污染,可引发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一般在农村家庭中,宜使用漂白粉(精片)进行消毒。
漂白粉含有杀菌能力很强的有效氯。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25%一30%,其消毒方法为:将一定量漂白粉(精片)的上清液倒入水井或水缸中,按每吨水加漂白粉10克(一陶器汤匙)左右或每担水(约50公斤)一片(小)精片。先将所需的漂白粉放在碗或盆内用少许水调成糊状,其次再加水搅匀,澄清后取上清液倒入水井或缸中(但漂白粉有残渣),用水桶上下震荡几次或水瓢搅拌数分钟,待30分钟后可取用。水中带有的氯味,对人体无害,尽管放心。
水量估计:水井口径(直径)80cm、约4只筒为1吨;水井口径(直径)100cm、约3只筒为1吨。
5、使用漂白粉应注意哪些事项?
漂白粉消毒还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水温高,杀菌效果好,如水温太低,可适当增加漂白粉用量。②水混浊,会影响杀菌效果。对混浊水应先沉淀或过滤后再消毒。③水源不同,漂白粉用量也不同,可按下列顺序增加漂白粉用量:深井水——浅井水。④特别要注意:千万不要用漂白粉干撒。
2010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第三期
食品安全小常识
1.易被污染的食物
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大,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凉菜、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一般来说,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荤、凉菜、剩米饭和肉制品等为主,海鲜类食品、扁豆、新鲜腌制的咸菜也易出现这一问题。
2.食物中毒可出现多种症状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3.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A.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B.饮水 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C.催吐 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D.处理 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